人性化延续护理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9-04-22 01:27高明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性化体温手术室

高明芳,周 珊,梅 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陕西 西安 710061, 1437566816@qq.com )

低体温现象是手术中最常发生的现象,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其核心体温低于36℃。当人体体温降至34℃~36℃时,即可导致器官发生功能障碍,临床通常以此温度作为轻度低体温的范围[1]。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大量输血输液、体腔开放、手术要求室温偏低等因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这一现象很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有研究表明大约有50%~70%的手术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33.3%的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5℃[2]。全麻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3]。体温降低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等多方面产生严重危害[4]。因此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管理已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手术患者而言,其要求护理人员在确保医生手术顺利实施、满足手术医生需求的基础上,更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最终达到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生理状态,身心愉悦地接受手术治疗的目的。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老年医学会2003年提出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即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接受不同的协调性与延续性的照护[5]。近年来我院手术部将以上护理理念完全融入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中,本研究拟在探讨人性化延续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影响,从而分析人性化延续护理在手术体温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为提高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时间2小时以上的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观察组,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包括有肝脏、胰腺、胃肠、肺、食道等手术,手术时间(3.49±1.28)小时。其中男22例,女28例,体重(125.30±20.72)千克,年龄(55.80±16.51)岁。对照组手术种类纳入标准与实验组相同,手术时间(3.74±1.39)小时,其中男27例,女23例,体重(126.7±20.66)千克,年龄(57.56±14.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术前访视患者了解病情,简单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手术配合情况,术中基本上采用单一的术中保温措施。如:盖被保暖、冲洗液加温、输液输血加温等措施。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人性化延续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精神上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身体上给予全程温暖保护措施。倡导从病房接患者开始,转运患者过程中,到进入手术室及整个手术过程,直到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或ICU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无缝隙的、连续的、不间断的安全保暖防护措施。具体包括:①接送患者平车上的被褥从40℃保温箱中拿出铺好,帮助患者躺在平车上盖好温暖的被服。保证在转运途中患者体温不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预防感冒的发生;②提前预热患者等候处环境和手术间温度。手术室常年温度设定在22℃~25℃,湿度为40%~60%[6]。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比正常人更怕冷,所以提前半小时由值班人员将等候处和手术间温度调至稍高温度24℃~25℃,在开启空调系统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流动,往往实际温度要比调试显示的温度低,半小时左右温度基本上就可以动态恒定在一定范围。这样更有利于患者保暖;③ 手术床单位的预热处理。由巡回护士提前把加热毯铺好打开开关预热,这样,等患者躺上手术床,再盖上从40℃温箱拿出的被子。上面覆盖上充气式变温毯持续充入热空气,就可保证整个手术过程患者体温在36℃以上。开始消毒时,在保证消毒范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暴露。根据不同的手术体位,选择大小合适的充气毯。无法使用充气毯的部位,如手臂等,也需要用布单覆盖保暖;④使用输血输液加温装置。建立静脉通路后,立即使用输血输液加温装置,温度设置为37℃,根据手术大小,每路输液均使用一个加温装置。将要输注的液体放入37℃的恒温箱中,但要注意区分不宜放在恒温箱中的药品; ⑤冲洗液加温。手术结束,关闭体腔前,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冲洗体腔,常规使用加温至37℃冲洗液;⑥常规监测体温。要想减少低体温带来的危害,首先要清楚患者术中的体温变化。预估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的手术常规进行鼻咽温的监测;⑦术后保暖。手术结束后,调高手术间温度,撤去充气式变温毯,整理患者衣物,盖被保暖,移至转运床上,送往麻醉复苏室,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者覆盖棉被,减少暴露。到达麻醉恢复室,根据情况继续使用充气式变温毯。患者苏醒后,将其安全舒适的送回病房。

1.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手术患者在麻醉前基础体温、麻醉消毒后、手术开始1小时、手术开始2小时和手术结束时的鼻咽温度的监测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进入手术室前的病房体温、手术时长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的性别、体重、年龄、入室前病房体温、手术时长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础数据比较(n=50)

不同时间段,测量出的温度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后实验组各时间段的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时间与组别之间有交互效应,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温数据比较(n=50)

注:与实验组同期相比,aP<0.05

3 讨论

3.1 人性化延续护理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

本次研究表明,术前手术患者体重、年龄、入室前病房的体温和手术时间长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体温各维度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入室后到手术结束的整个围手术过程,实行人性化延续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基础体温、麻醉消毒后,手术开始1小时、2小时,手术结束等多个维度体温值高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延续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具有积极作用,这与诸多研究结果一致。方华等在手术患者低体温防护的研究进展中,建议临床采用复合保温法,包括温暖的环境、皮肤包裹覆盖、输血输液加温、保温毯、加温吸入气体、皮肤消毒液和冲洗液加温等,可有效预防低体温[7]。夏玲等采用复合保温模式能有效地干预高危患者因强冷刺激而导致的低体温,提高了围术期患者的安全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是有效预防低体温的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8]。孙玲玲在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中发现: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低体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低体温的出现,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6]。延续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贯穿了人性化护理理念,其关怀是主动的,并在行动中体现出价值和态度[9]。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韩鹏等总结了医学人文关怀及对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具体关注,这就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10]。在人性化延续护理手术进行过程中,不断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识的储备,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内涵,使其对自己的身份有更深的认知。只有怀着这样的神圣使命感,才能给予患者最好的照护。

人性化延续护理服务理念一切从尊重患者的核心利益出发,从患者各项护理需求的满足入手,不但重视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重视对人的照顾,使患者各项护理需求得到满足[11]。在对患者生理、心理状态进行明确了解的基础上,以患者为核心,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患者无论是术后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还是情绪、精神状态的恢复,观察组都显著高于于对照组。人性化延续护理本身就是全人关怀的体现[12],可使患者得到更为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术中护理质量,提升手术护理安全性,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3.2 人性化延续护理发展的思考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还发现,接受人性化延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对照组,人性化延续护理对改善手术患者的负面紧张情绪、维护患者的个人隐私、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证实了手术中实行人性化延续护理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充分体现对患者本人的人文照护。但是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患者手术体温的因素较多,本次研究的基线一般资料仅考虑年龄体重、手术时长、入室前病房体温这几个因素,未来还需要将更多的信息纳入研究中。

猜你喜欢
人性化体温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