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小学择校问题及对策

2019-04-22 09:43冯蓉
科教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焦作中小学

冯蓉

摘 要 择校问题是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研究选择了5所市内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赞成择校的比率高,择校的动机不一,择校形式多样,社会和家长认同择校,并希望规范择校。择校的产生,既有学校和管理部门的原因,也有社会、家长和学生本身的因素。本文建议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规范择校行为,从学校层面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规范和引导。

关键词 焦作 择校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79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 Choosing

in the Fiel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FENG Ro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 School choice problem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5 typic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iaozuo city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school choice was high, the motives of school selection varied, the choices were diversified, most of the society and parents agreed on the choice, and hoped to standardize school choice. The emergence of school choice, both in school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but also the social, parent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factor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basic educ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level, standardize the school-choosing behavior,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reduce the gap between schools, the key is to standardize and guide.

Keywords Jiaozuo; school choo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择校问题是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就学,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这种愿望使得择校现象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虽然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但因各种情况的变化,家长和学生选择到别的学校上学,不可避免地产生择校问题。为什么要择校?什么人在择校?择什么样的学校?等等问题,很难找到完美统一的答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家长等无不加以密切关注和重视。本文就择校问题进行探讨,寻求一条规范和引导择校的合理途径,以促进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1 对择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无论城乡千家万户,只要家里有中小学生,挑学校挑老师就是家长要面临或要考虑的大事之一,各种原因,不同目的,使得择校问题在起因上非常复杂,影响又大又广。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针对择校,以焦作为例,本文研究选择了5所市内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家长几乎涵盖社会各界各领域各行各业,以无记名形式在召开家长会时现场采集,调查总人数3517人,除其中教师89人外,都为家长(或学生的成年亲属)。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 赞成择校的比率高

对是否赞同择校这一选项,家长的态度一致性很高,农村家长88.5%赞同,农村教师几乎100%赞同,赞同择校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态度不明及无所谓占8.5%;反对仅占3%。与农村学校情况略有不同,城市学生家长赞成择校的66.5%,反对择校的11.4%;城市学校教师88.7%赞同,11.3%反对;而中小学学生本人则69.7%赞同,10.8%反对。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上各个阶层都有择校的愿望,尤其在农村,只是不得已才就近入学。可以说,择校是人心所向,符合绝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农村家长更加赞同。在调查中,也有10%左右反对择校,城市略多,农村偏少,造成农村学校、普通学校招不到好的学生,招生人数持续下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大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1.2 择校的动机不一,择校形式多样

在调查为什么要择校时,65.8%的家长认为择校有利于孩子考个好的学校,但对择校满意度并不高,仅21.5%的满意率,可能选择学校并没有让家长满意,可能因为孩子在新学校的学习不一定如意;71.5%的家长表示,上啥学应该由他们自己的选择;60%左右的教师希望好学生、好生源可能进一步提升学校,有利于名牌学校。调查显示,家长选择学校,基本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未来。特别是郊区学校的农村家长,择校的直接动因非常一致,就是升学。

对择校收费认同也很高,几乎100%的家长、教师都认同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的名牌学校适当收费是有道理的,也是必要的。主要分歧在收费價格上,家长的心理承受相差比较大,从2000到2万都有。但可以明确的是,家长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名校,收费多少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当然学生得凭考试分数上学,对高分上好的学校家长肯定认可,退一步讲,分数少一点点,适当拿钱上个好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大家都希望收费价格合理化、公开化等等。

1.3 认同择校,希望规范择校

家长们对择校的建议,要求规范择校行为的占62.6%,顺其自然占27.3%,不允许择校5.8%,其他3.3%。虽然家长们普遍认可择校,只有少数不赞同择校。家长们尽管多数认可择校,同时也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但对凭权力和关系择校等社会问题都普遍不赞同甚至反感,对高额收费也表示不赞同。究其原因,大部分家庭经济能力一般,社会关系有限,不能保证孩子上名校,加上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习优秀考上名校,总会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因被分成三六九等,这不可能不造成部分家长的心理失衡,由仇富、仇官,甚至发展到仇孩子,引发社会矛盾。所以,一些家长骂政府,骂教育行政部门,骂是表面的,内心希望,教育管理部门能有所作为,比如对择校的标准、收费等作出明确、具体的政策规定,使学生挑学校、学校挑学生的时候,有规矩可依,实现规范化管理。

2 择校原因

2.1 学校和管理部门的原因

由于学校和有关管理部门的原因,特别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长期政策导向、资金资源导向,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国基础教育经费一直低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基础教育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更无奈的是,在我国的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教育经费内部的分配也无法平等合理配置。

城市和农村、东部富裕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条件、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相差很大;即使在同一城市,也存在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分,重点学校的校园硬件(包括占地、校舍、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等)远不是普通学校能拥有的。这些差异,必然会造成生源和教学质量的不一样。但这些都是有客观的长期的历史原因的,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各地方聚全地方之力,抽老师,选学生,重点建设和发展当地的重点学校,从政策导向上让重点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师资、管理等方面得到加强,以保证高考升学率,重点学校不愁来源,招生时可以择优选优、优中选优,这就客观上给优秀学生敞开择校的大门,并诱导全社会选择这些重点名牌学校。

可以说,为了发展重点学校,不得不牺牲别的普通学校,名牌重点怎么发展啊?教育管理部门要给特殊政策,要支持,给人给钱,要不怎么良性循环啊?好老师走了,好学生跑了,普通学校怎么办?教学条件的差距就加大了,越有的越有,越弱的越弱,这样一来薄弱学校想不弱都不行,这其实就是政策造成的,外面来的活水不多,连内部一池塘水也没分均衡,资源配置失衡。怎么区分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就是因为学校和学校之间有差距,不平衡,老师不一样,学生也差很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三六九等,重点学校、农村偏远学校不管在教师、学生、学校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没法比,促使人们水往高处流,都向好学校走了。这是很难在短时期内消除的,所以人们理所当然要选大城市的名牌学校。

2.2 社会和历史的原因

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普遍认同名牌、重点学校的考试成绩,并理所当然地把考试成绩与学生的素质能力划等号,这种人才观、教育观,对教育部门影响深远,并体现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

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都去上学,以提高全民文化和素质,而不仅仅是培养高分考生。换句话说,义务教育是给每一个孩子上学的机会,想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学,都能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但它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考上清华北大,更保证不了每一个孩子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在实际中,大多数中小学不管愿意不愿意,仍然得搞应试教育,因为要是没有高分学生,学校就没有好的升学率,你说你这个学校办学质量高,得拿升学率来说话,升学率高了,办学质量自然低不了。在高考指挥棒下,为啥教学、上啥内容、招啥学生都是围绕应试教育转,必然导致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发生。

2.3 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动全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形成西部向东部,内陆向沿海,乡村向城市,地方向北京的大迁徙,大量人口户口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在遥远的另一个地方。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为12107万人,据此计算(按2~3%),特别是农村儿童随父母离乡别土,到外地打工,或者父母工作流动性强的学龄儿童,全国约有200多万人,带来了大量流动儿童的受教育困难的问题。显然,如果按照父母户口所在地,让儿童到父母的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常年下来,见不到父母,儿童的学习、健康成长肯定有影响。随父母流动的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如北京等地出台了相关政策。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承认择校允许择校。

3 对策

3.1 从政府层面规范择校行为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保证足够的教育投入。同时,规范择校行为。放任家长学生择校,必然造成混乱,要做到公正和平等,择校行为必须规范有序。管理部门从择校标准、数量、收费及工作程序等方面,可以引进社会监督尤其是舆论监督,作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有约束力的规定。

3.2 学校层面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薄弱学校无法提供社会和家长信任的教育质量,这是择校的直接理由。据统计,即使在同一城市地区,也有20%左右的薄弱学校。只有解决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缩小学校差距,才能真正化解择校问题。

提升薄弱学校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既要有人财物等硬件投入,更要重视软件的建设。从政策、资金、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法等全方面多管齐下,促进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基本平衡。

总之,择校并不仅仅是教育单方面的问题,它是历史造成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从长远上,应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实时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公正公平规范择校,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曾天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剖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 袁蕃.從择校看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中小学教育,2003(11).

[4] 朱家存.从限制到鼓励:国外择校政策透视.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5] 易红渡.家长择校:世界教育改革的新趋向.中小学教育,2003(9).

猜你喜欢
焦作中小学
政府引导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浅析焦作影视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焦作市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