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要减到点上

2019-04-22 00:35李箬竹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减负国家作业

李箬竹

10月下旬,一篇自媒体文章《南京家长已疯》在网上传开,一时间“减负”一词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学生“减负”话题,在我国已是老生常谈。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过一系列减负政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也特别提及“学校减负”问题,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大力落实“减负”工作,如浙江省就出台《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33条“减负”意见,其中拟定:小学生晚上9点、初中生晚上10点经家长批准可不完成剩余作业。

虽然国家、地方都为“减负”做了多方尝试,學业负担过重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也逐渐受到家长重视,但为何“减负”至今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为何“减负”话题经久不衰?从以下的现象可见一斑:一是一些学生为逃避部分作业,故意拖长作业时间;二是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自主增加孩子的作业量,或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导致孩子疲于学习;三是一些师德欠缺的教师在课堂上“偷工减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些现象致使学生、家长、教师不得不向课外“要成绩”,同时使得国家、地方出台的各种“减负”政策、文件成为一纸空文。

面对纷扰多年的“减负”话题,要真正实现“减负”,需认清“减负”主体对象是谁的问题。政府、学校、家庭,是教育工作的三个主要“维度”,那么“减负”工作就应该从这几个维度中寻求突破。

就政府层面而言,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缓解社会竞争压力。其次,国家要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深化高考改革工作,逐渐弱化高考“指挥棒”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途径和发展平台。再次,国家要进一步统筹教育资源布局,不断改善原本落后、薄弱的学校办学条件,让更多学生能够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课程、研发地方课程,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唯有如此,才能使“不以分数论英雄”成为社会的共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大众的观念,让“减负”落地。

就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应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相关要求,认真、切实地落实好这两级课程,实现向课程“要成绩”的目标,使学生在校园内、教室里便能解决大部分学习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学校结合本校的办学方向、育人目标、办学实际积极研发校本课程,构建完整、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舞台,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的现象。如柳州市近年来大力实施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帮助本市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收到了显著的育人效果。目前该市有1100多所学校形成了独具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学生在学校里便可发展多项特长。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坚决遏制本校教师在校外有偿办班,或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生源的不良风气。

就家庭层面而言,解决“减负”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首先,家长需要积极主动与教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建议帮助孩子完成适度的作业量。有能力的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情况,为孩子筛选有针对性的作业进行训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作业;其次,家长要逐渐转变“唯分数是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而非抱着“他有我有,他无我有”的心态,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

“减负”是一项系统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政府、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构建起一张三位一体、多方参与的减负工作的“网”,才将“负”减到点上,将“负”减得彻底!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减负国家作业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作业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