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四会古法造纸的保护和利用

2019-04-23 00:56蓝茵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茵

摘要:在对肇庆四会邓村古法造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后,本文总结了四会古法造纸的技艺、工艺特点、现状,并尝试性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及意见,以更好传承保护非遗文化。

关键词:非遗保护;古法造纸;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057-02

一、引言

肇庆四会作为岭南地区古法造纸传承地。四会邓村所采用的古法造纸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和基本原理,传承了1900年前蔡伦造纸法,与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撰写的《天工开物》大致相同。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四会造纸很是盛行,销往广州各地出口到外国。改革开放后,四会古法造纸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原则基础上,对造纸其中的生产工艺作出了适当的改进,从而加大生产进度又提高纸质的质量。

二、四会邓村造纸调研

(一)发展情况调研

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的古法造纸术仍在邓村流传,是当地的特色非遗文化,因此邓村被誉为“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

目前,邓村一带片区造纸工场有53家,其中6家是家庭式造纸手工作坊,整个会纸行业从业人员约8000人,年产纸制品1500多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造纸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四会市政府从2004年开始不断投入400多万元,打造“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推进“四馆建设”,修建了古法造纸展览馆等设施,将造纸文化和发展乡村旅游相融合,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近年,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四会邓村游览考察,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120名游客,政府还逐步加大了对古法造纸厂家的扶持。这都很好地促进了四会古法造纸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张熀元老人是四会古法造纸技艺的第一非物质传承人,9岁时他便开始学习造纸,如今已经70多年了。他说到,在他的童年、青年时代应该是邓村手工造纸行业最为兴盛之时,90年代,邓村全镇有纸厂600多间,纸品厂1000多间。看似乐观的数字,但要知道早在几十年前,邓村有几百户人家开设造纸手工作坊,而现在只有这几户人家。

虽然产纸量高,但从业人员、传承人逐渐变少。

通过政府扶持能很好地宣传,面向社会大众,推动文化建设发展。提高社会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会古法造纸发展的关注程度。但邓村古法造纸这项非遗传统技艺仍然面临失传的危机。

(二)面临的问题

1.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四会古法造纸工序繁杂琐碎,极为讲究技巧。造纸全程中,除了炸浆(即舂竹)这一步骤被机器操作取代,其余都是纯手工制作。而且,一个作坊至少需要三个人做,每个人都是从早上做到晚上。

2.不能投入到机械化生产。

原因有:一是因为纸的特殊性质,并不能将纸与高效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难以延伸性加工,若运用机械就会破坏纸的纤维,从而纸张的质量就会被影响。二是投入到机械化生产中会给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四会古法造纸需要投入到许多人力物力,例如造纸过程中,天气的不稳定性,带来诸多不便,南方下雨多,就影响了纸的晒制。而且由于会纸有明显的竹帘纹、纸质疏松,色泽暗黄,延伸性差,越来越少的人会选择运用会纸到生活中,逐渐只能作为烧纸存在,价值低下。会纸的销售渠道也是村民个体与经销商电话联系,销售渠道单一,没有较大的市场。

4.造纸人员年龄偏大,新生血液难以获取。

因为手工造纸的需求越来越少,村民们收入越来越少,而且会纸制作辛苦,收入低,工作枯燥乏味,年轻人则是偏向到外出学习、打工。并且,村民也不强求自己的儿女能继承这门手艺,认为造纸没有多少个人发展空间。现在造纸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掌握造纸技艺的年轻人屈指可数,更少有年轻人主动前来学习,这门手艺处于濒危状态。

另外,随着人员年龄的增长,有些细节或者经验也许会有被遗忘的危险。

三、古法造纸技艺的保护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总结人们以往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纸的质量改善和成本的降低逐渐让人们普遍使用,流传广泛。渐渐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家家造纸工厂的兴起,现代工艺逐渐地取代了古法手工技艺,现状不容乐观,面临失传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面临失传困境的非遗文化进行考察研究,这也是将非遗文化的宣传、传承和保护做好的一项必要内容。

古法造纸以竹子为原料,经过砍竹、挞竹、醃制、碎竹、舂竹、打浆、榨纸、松纸、晒纸、包装20多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其中用到的工具有锤子、斧头竹帘、竹架、木棍棒等简单工具。

(一)更新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非遗源自民间,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虽然现在国家不断推出保护非遗的相关政策,不断宣传非遗保护,但是还存在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对非遗保护意识淡漠,甚至一部分四会当地村名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古法造纸的可贵,这项弥足珍贵的宝藏仍然会悄悄消亡。

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应该加强古法造纸宣传氛围,例如举办大型四会古法造纸展示表演、造纸体验比赛又或者录制纪录片在公众媒体播放,提升村民对造纸技艺的荣誉感,也让更多人知道这项技艺并重视起来。

(二)制作衍生产品

任何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对四会古法造纸在其原有的传统文化上,对其进行“激活改造”,让历史文化变得鲜活,对四会纸进行改造,加入现代创意,衍生出创意手工艺产品,例如书签、创意灯饰、,甚至让人们自己动手体验到古法造纸的创作中,制作屬于自己的文创产品。

非遗这项具有意义的原材料制作加上创意的现代艺术成为实用性的物品,这是四会古纸的一个新的用途,这往往更能被当今人们所接受,从而很好地将四会古法造纸这项技艺进行传播,也能形成产业链,让造纸村民不再因经济效益低下的传统造纸而烦恼。

四、“四会造纸博物馆”改造案例

(一)设计概念

为响应国家号召,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并且全面开展扶利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政府投入400多万元对扶利村推进“四馆”建设,其中就修建了四会造纸博物館,这有效地吸引了各地游客,说明当地政府也重视这项非遗项目,并实施举措进行保护。

但是,目前博物馆现状是:

第一,博物馆内部展示内容衔接凌乱、断断续续,游客无法迅速进入状态。

第二,展馆形式单一,展览方式枯燥,展品数量少,没有很好反映古法造纸特色,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很难生成回头客,这往往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宣传项目。

所以,我们想对博物馆进行再改造。

(二)功能划分

博物馆将重新合理安排展馆的功能分布,把握一个好的展馆动线,让游客能迅速进入状态,感受非遗文化。

展馆内部七大功能区按照人的参观流线依次为,有文字介绍区、实景式场景化展示区,休憩区、游客体验区、古法纸艺术品展示区、书法展示区、造纸文创衍生品售卖展示区,能让人逐渐了解古法造纸文化,丰富多样的展览给人们带来多重的体验感受,慢慢从未知到感悟,从古代到现代,从参观到自己动手体验,渐渐融入展馆的氛围中。

(三)空间划分

场馆分为主展厅,次展厅,前厅,天井,外廊五个部分。

次展厅空间是室内封闭式,外廊将设计为半开放式空间。外廊、次展厅与主展厅通道区域依次递增,利用通道宽窄,引导人流的方向。

中间的天井将主展厅与门厅形成了一个过渡空间。起到引导人流,展示空间的功能作用

室内设计主要运用u型的流动设计,让空间具有较强的围合力,也让空间有开放的方向性,引导人们对古法造纸一步步的了解。

(四)主题元素

首先在展馆设计中加强突出古法造纸文化特色氛围,加入适量元素,让展馆鲜活起来,运用原来的历史古建筑材料加上现代材料,配合以暖黄色调为主的灯光效果,迎合古法造纸古朴,质朴的感觉,打造浓郁的历史氛围。

五、结语

四会古法造纸是民族的骄傲,对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单单宣传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保护这项传统手艺人,让技艺得以传承。也相信随着文化人士的增加,人们也更加珍惜,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能更加完善,让它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