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常言疏证》音节重现词目的语法类型和功能

2019-04-23 00:55袁耀辉
现代语文 2019年2期

摘 要:《通俗常言疏证》是明清俗语辞书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分四十卷,辑录词条总计5978条。该书辑录音节重现结构众多,本文主要对其中四言以内330个音节重现词目(包括重复词目)的语法特点进行研究,其中AA式21个,ABB式24个,BBA式1个,ABA式1个,AABB式67个,ABAB式18个,ABBC式1个,ABAC式109个,AABC式22个,AAAB式1个,ABCB式37个,ABCC式26个,ABCA式2个,同时就其语法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通俗常言疏证》;音节重现;语法类型;语法功能

一、前言

《通俗常言疏证》是清末学者孙锦标历经十余年辑录通俗常言语词而成的一部方言俗语辞书,“全书分为40卷,每卷1类,共40类。依次是天地、天文、时日、地理、水火、宫室、朝署、家族、交际、亲戚、妇女、流品、鬼神、仙佛、释道、智愚、善恶、狱讼、头面、身体、言语、心意、贫富、人事、文事、武备、祸福、医病、死丧、货财、服饰、饮食、戏玩、什物、植物、动物等”[1](P301-302),收录了载于典籍和各地流行于人们口头的俗词语5978条,在俗语辞书编纂中以资料丰富而著称。“是编搜辑垂十年,稿经五易,皆手自缮录。”[2](P1)在俗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温端政、周荐指出,“从20世纪初叶起,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等因素,俗语的收集和综合性俗语辞书的编纂工作进展缓慢,成绩不大,只有两部书值得一提,一部是《俗语典》,另一部是《通俗常言疏证》”,它们是“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两部有价值的俗语类著作。他们的出现,不仅填补了20世纪上半叶汉语俗语辞书编纂的空白,而且也在汉语俗语研究史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3](P278)周远富指出,孙氏“积十年之功,著成《通俗常言疏证》。可以说,这标志着南通语言学的正式出现;孙氏的科学精神影响了后起的学人,直接促成了南通语言学走向全面的发展。”[4](P152)可见学术界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袁耀辉(2009)[5](P160-166)、万久富(2009)[6](P77-82)、白曙敏(2009)[7](P97-98)、卢东琴(2010)[8](P19-21)、马晓琴(2012)[9]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书进行过研究。本文主要对该书辑录词目中重叠结构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进行探讨。

二、《通俗常言疏证》音节重现词目的语法结构类型

根据构成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我们将《通俗常言疏证》中的音节重现词目分为单音节重现、双音节重现和部分音节重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AA式

《通俗常言疏证》AA式词目共有21个,其中“奶奶”重复1次。除去重复词目共计20个,即牙牙、奶奶、惯惯、肉肉、困困、叔叔、妹妹、姐姐、姆姆、保保、娜娜、哥哥、爹爹、娘娘、爷爷、痛痛、太太、伯伯、顽顽、婶婶。例如:

(1)牙牙  《通俗编》:“杨维桢诗‘戏弄孲孲未生齿,孲即牙音之转,亦可作牙。司空图文:‘女则牙牙学语。”①

(2)肉肉  《新方言》:“《诗·豳风》‘鬻子之闵斯传:‘鬻,稚也。《邶风》‘昔育恐育鞠笺:‘育,稚也。今浙江或谓小儿为育育,音侈如肉肉。”又按,《篇海》有軉字,音玉,宝也。绍兴呼小儿为“軉軉”,亦通。

(3)保保  《留青日札》:“今人爱惜其子,每呼曰‘宝宝,言如珍宝也,亦曰‘保保,当是保护意耳。”

(4)娜娜  《姑苏志》:“俗呼女儿曰孥儿,孥音如拏上声。”《通俗编》:“按,此本方言之借,然宋人借用娜字。《宋史·列女传》有童八娜。《咸淳临安志》有张娜儿桥。娜即女音之转。”今人呼小女子为“娜娜”,读若努平声。

(5)爹爹   《通俗编》:“《方言》、《博雅》、《广雅》,爹皆训父。而其音则作徒我切。至《集韵》始增陟邪切,盖其自后唐起也。”按,剧场中,生旦称父曰“爹爹”,音若低,至读若陟邪切。闻镇江人称父曰“爹爹”,江北人则称祖居多。

(6)痛痛  《新方言》:“《尔雅》:‘恫,痛也。‘瘝,痛也。瘝,亦作矜。《方言》:‘?、怃、矜、悼、怜,哀也。今凡谓爱怜小儿者,通言曰‘疼。江南运河而东曰‘肉痛;扬州、安庆曰‘瘝,读如‘贯。”按,贯音惯。今人凡爱怜小儿者,或曰“痛痛”,或曰“惯惯”是也。

(7)姆姆  《紫薇杂记》:“吕氏母母,受婶房中婢拜,婶见母母房婢拜,即答。”《通俗编》:“按今兄妇呼弟妇为婶婶,弟妇呼兄妇为姆姆,姆姆即母母也。”

(8)娘娘  苏辙《龙川杂志》:“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氏为小娘娘。”盖自宋之宫禁然矣。按词曲皆作“娘娘”,今子称其母,妇称其姑亦然。《串戏》梆子腔:“老旦云:‘娘在此。丑云:‘闻说娘来到,吓得我战战兢兢魂不在。老旦云:‘我是你的娘。丑云:‘原来是水母娘娘。”明·黄煜《碧血錄》:“魏朗园先生自谱云:‘孺人篝灯光孺人柩前,独纺,常至丙夜。庶母蒋,叔母陆,及诸妹,或从暗中相警,纺如故。明日以为言,曰:“我时思见我娘娘,何惧!””按,今人家媳妇多呼姑为“娘娘”。据此,明已有之。

AA式叠音词中重复条目1个,即“奶奶”分别位于第八卷《家族》第47条和第184条,但二者表示的含义不同,属于同型异义AA式叠音词,如下:

(9)奶奶  《通俗编》:“《博雅》:‘奶,母也,奴解反。楚人呼母曰奶。”按《说文》,“尔”本作“尒”,故“奶”亦变体做“妳”,今吴俗称祖母曰“阿妳”。洪亮吉《泾县志》转载郑志,祖曰“老爹”,祖母曰“奶奶”,奶读乃,平声。

(10)奶奶  与上“奶奶”不同,谓妻也。见《妇女》“娇娇滴滴”。

(二)ABB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B式词目共计24个,其中“文??”重复2次,“鬼婆婆”重复1次。除去重复词目共计21个,即大姐姐、小娃娃、小乖乖、文??、灰埲埲、好娃娃、赤条条、鬼婆婆、风婆婆、臭烘烘、虚飘飘、黑洞洞、矮矬矬、煖烘烘、轻飘飘、呆邓邓、独乐乐、冷清清、笑嘻嘻、焦巴巴、养娃娃。例如:

(11)小乖乖  《新方言》:“佳,善也。佳从圭声,音本如乖,山东、直隶及淮南北,凡与女子相怜爱者,谓之小乖乖。”按,此说与他处不同,寻常风俗,凡怜爱小儿者,谓之“小乖乖”。《香祖楼》剧:“我的乖乖肉儿呀!”又按,乖字,音是义非,乖可由?音转。《新方言》:“《扬子方言》:‘慧,晋谓之?。郭璞音‘悝。今谓小儿慧了曰‘?,音转如‘乖。”

(12)文??  《水浒》二八回:“不要文诌诌的,只拣紧要的话直说来。”元·关汉卿《谢天香》剧:“则今番文??得施才艺。”按,诌音邹,?音绉,平仄皆可用。

(13)灰埲埲  《新方言》:“《广韵》:‘塕埲,尘起。蒲蠓切。浙江谓尘垢狼藉为埲,音如俸。《唐韵》:‘尘起曰埲,读若菶。”按,今人多读若菶,谓之“灰埲埲”。

(14)虚飘飘  《东坡居士集》有《虚飘飘》诗三首。元人《误放来生债》剧:“他本是个虚飘飘,世上的浮财。”

上述ABB式结构中,大姐姐、小娃娃、小乖乖、好娃娃、鬼婆婆、风婆婆、独乐乐为俗词,而文??、灰埲埲、赤条条、臭烘烘、虚飘飘、黑洞洞、矮矬矬、暖烘烘、轻飘飘属于词。其中灰埲埲、矮矬矬未在《现代汉语词典》辑录,其余的则被标注为状态形容词。可见,很多当时的俗词在经过民众的群体使用后已经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反映出俗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之间并非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BBA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BBA式词目只有1个。如下:

(15)捶捶背  元·武汉臣《生金阁》剧:“我有些腿疼,过来与我捶一捶背。”《通俗常言疏证》

该词条的词目并非直接取自书证内容,而是根据作者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辑录。元·武汉臣《生金阁》剧中的“捶一捶背”和作者辑录的“捶捶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列存在,只是后者比前者更为简洁些,语气较轻。

(四)ABA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A式词目只有1个。如下:

(16)错中错  《琵琶记》剧:“错中错,讹上讹。”

该词目直接取自书证内容,不过作者在选目时只选其中一个,而另一个“讹上讹”形式上与“错中错”基本一致,并没有纳入词目之中。这说明作者在选取词目时体现了基本的取舍原则,即以俗民日常生活常用的固定结构为标准,非常用的予以舍弃。

(五)AABB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ABB式词目共计67个,其中“安安稳稳”“来来往往”“烈烈轰轰”各重复1次,总计64个。例如:

(17)三三两两  《晋乐录》:“《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兩两俱。”

(18)口口声声  《杏花村》剧:“口口声声,说我父亲是个孝子。”《瑞筠图》剧:“怎么口口声声,只要皇爷朝谒上皇?”

(19)巴巴结结  元人《盆儿鬼》:“则是结结的这巴巴。”

(20)正正经经  《怜香伴》剧:“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取笑。”

(21)光光荡荡  《史记》:“秦二世欲漆其城,优旃曰:‘佳哉漆城:光荡荡,寇来不得上。”又《新方言》:“《说文》:‘场,治谷田也。今江南浙江,耰摩曰‘场,场读若荡。引中谓平滑修洁为‘场,场亦读如荡。”今人见新房屋者,必赞之曰“光光荡荡”是也。

(22)忙忙碌碌  《温氏母训》:“少寡之人,只看晏眠早起,恶逸好劳,忙忙碌碌,无一刻闲空者,此必守志人。”

(23)来来往往  见《宫室》“班门弄斧”。(班门弄斧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谈征》:“唐李白墓在采石矶边,士大夫之凭吊者,辄题其诗于石壁。明梅之焕诗曰:‘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24)偷偷摸摸  元·李行道《灰阑记》剧:“搽旦云:‘我唤你来,不为别事,想我两个偷偷摸摸,到底不是个了期。”又,做小贼的,亦谓之“偷偷摸摸的”。

上述词目中虽然外在表现形式都为AABB式,但内部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以AB式存在,如巴巴结结、正正经经、平平稳稳、老老实实、忙忙碌碌、安安稳稳、忐忐忑忑、吹吹打打、冷冷清清、辛辛苦苦、拉拉扯扯、来来往往、奇奇怪怪、肥肥胖胖、周周正正、昏昏沉沉、炒炒闹闹、现现成成、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爽爽快快、堂堂皇皇、偷偷摸摸、停停当当、清清楚楚、渺渺茫茫、慌慌张张、摇摇摆摆、零零碎碎、琐琐碎碎、遮遮掩掩、实实在在、标标致致、整整齐齐、兴兴头头、颠颠倒倒、欢欢喜喜、冒冒失失、急急忙忙、恍恍惚惚。上述AABB式结构对应的AB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都有立目,而泄泄沓沓、沸沸扬扬、烈烈轰轰、哭哭啼啼、推推攮攮、婆婆妈妈、哔哔剥剥、辟辟实实、娇娇滴滴、战战兢兢、惊惊战战、三三两两、口口声声、太太奶奶、生生世世、光光荡荡、志志诚诚、花花绿绿等则无对应的AB式。我们对上述AABB式通过两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10]和《中国成语大辞典》[11]进行对比,上述AABB式《现代汉语词典》共计收录11个,《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录14个,收录相同的有8个,但在性质界定上存在很大不同。其中“口口声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副词,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则为成语;“巴巴结结”“花花绿绿”“沸沸扬扬”“婆婆妈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状态形容词,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则为成语。这反映出辞书编撰者对上述结构性质的不同理解。我们认为上述AABB式是包含在熟语范畴当中的,更接近于俗成语,将其纳入成语范畴较为符合汉语发展的实际。因为它们主要是在近代汉语时期产生的结构,虽然近乎口语性、通俗性,但其作为民众口耳相传的四言用法却是较为固定的使用方式。

(六)ABAB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AB式词目共计18个,除“帮衬帮衬”重复1次外,共计17个词目,即千万千万、久仰久仰、久慕久慕、打鬼打鬼、作成作成、多承多承、计较计较、惶恐惶恐、浆洗浆洗、帮衬帮衬、不通不通、不敢不敢、如此如此、阿耶阿耶、霹拍霹拍、吉利吉利、时哉时哉。例如:

(25)千万千万  《汉书》颜师古注:“多谢,若今人言千万问讯矣。”《东坡集》:“切勿示人,千万!千万!”

(26)久仰久仰  《合纵记》剧,有“久仰久仰”之语。

(27)惶恐惶恐  见上“劳尊”。(劳尊  元人《合同文字》剧:“有劳尊重,家贫不能款待,惶恐!惶恐!”)

(28)多承多承  《石头记》十六回:“岂敢岂敢,多承多承。”

(29)作成作成  《荷花荡》剧,有“作成作成”之语。

(30)帮衬帮衬  《石头记》二四回:“求舅舅帮衬帮衬!”

上述ABAB式词目在《现代汉语词典》(2012)、《中国成语大辞典》(1987)中都未辑录,反映出辞书编撰者对收录此类结构的相对一致性。这些结构除了“久慕久慕”“打鬼打鬼”“多承多承”外,都以AB式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其中,“千万千万”的AB式标注为副词,“惶恐惶恐”的AB式标注为形容词,“久仰久仰”“作成作成”“计较计较”“浆洗浆洗”“帮衬帮衬”的AB式标注为动词。可见同为ABAB式,其AB式在词类标注和收录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有的被纳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有的则呈现式微趋势未进入其中,而多在近古、中古汉语文献中存在。这可以看出汉语词汇系统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多角度觀察和溯源对于深入辨析语词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认为上述ABAB式重叠结构流行于民间而在当时却难登大雅之堂,但作为民众的常用言语表现形式却有着很强的凝固性、口语性,作为并列结构显然更接近语的范畴,认为是惯用语则更有其界定的合理性,接受度更大。

(七)ABBC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BC式词目只有1个。如下:

(31)烂熩熩儿  《琵琶记》剧:“拿了银子,买些肉来,白熩熩吃在肚里。”《合纵记》剧:“烂熩猪蹄和匾食。”今人以食物极烂者谓之“烂熩熩儿”。熩音户。

“烂熩熩儿”是一个由附加式合成词为主体加上后缀儿构成的儿缀词。由于后缀“儿”不自成音节,与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12](P343),所以虽然在汉字符号表现形式上是四言ABBC式,但是音节上却是三个音节。

(八)ABAC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AC式词目共计109个,重复条目18个,总计91个。如:一五一十、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一老一实、一年一度、一撇一捺、一模一样、大富大贵、大慈大悲、大模大样、不上不下、不死不活、不明不白、不知不罪、不郎不秀、不伦不类、不稂不莠、不与不取、太公太婆、月大月小、平起平坐、叫爷叫娘、民脂民膏、再三再四、有头有尾、有凭有据、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百灵百利、同起同坐、自由自在、自肉自痛、自作自受、自言自语、自暴自弃、好心好报、好时好日、好时好节、夹七夹八、见神见鬼、何年何月、作福作威、没大没小、没头没脑、非亲非故、非亲非眷、鬼头鬼脑、干爷干娘、拣精拣肥、硬头硬脑、闲言闲语、无法无天、无忧无虑、无影无形、无缘无故、无头无尾、无声无臭、为鬼为蜮、愈出愈奇、诚心诚意、新娘新妇、呆头呆脑、数一数二、论千论万、独断独行、亲爷亲娘、谢天谢地、难说难言、令尊令堂、捏手捏脚、很好很是、穷亲穷眷、背前背后、半生半熟、直进直出、所作所为、限时限刻、床公床婆、是真是假、畏首畏尾、骨头骨脑、顺风顺水、真山真水、家父家母、糊里糊途、月头月尾、同名同姓、多嘴多舌、我用我法、难兄难弟、劈头劈脸。例如:

(32)一五一十  《水浒》二五回:“却踅过来,就一五一十,都对他们说了。”

(33)一年一度  范成大诗:“一年一度游山寺。”

(34)大模大样  《燕子笺》剧:“到要妆一个大模大样。”《长生殿》剧:“我且问你,这般大模大样,是几时起的?”

(35)不明不白  《临川梦》剧:“不明不白人来到,如眠如死境蹊跷。”

(36)百战百胜  《孙子·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善之善者也。”苏轼《留侯论》:“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37)无缘无故  《石头记》四四回:“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38)谢天谢地  邵子《击壤集》:“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元·李致远《风雨还牢》剧:“我可便谢天谢地谢神祇。”《琵琶记》剧:“旦云:‘谢天谢地,且喜里正去了。”

(九)AABC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ABC式词目共计22个,其中重复词目1个,总计21个,即三三如九、步步为营、官官相护、赳赳武夫、班班可考、闷闷不乐、会会亲眷、遥遥无期、恋恋不舍、井井有条、句句有理、行行如也、多多益善、冥冥之中、落落大方、嗷嗷待哺、迟迟吾行、默默无言、呵呵大笑、空空如也、冤冤相报。例如:

(39)三三如九  《容斋续笔》:“三三如九,三四十二,皆俗语算数。”《通俗编》:“按,‘如当读为‘而。《大戴礼》云‘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可证。”

(40)班班可考  《小忽雷》剧:“传奇家强半是平空造,只此事班班可考。”

(41)赳赳武夫  《诗·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音救。

(42)井井有条  《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条理也。”

(43)行行如也  《论语》:“子路,行行如也。”谓刚强之貌。行音胡浪反。

(44)落落大方  又,“到是那秀兰喜笑酬答,落落大方。”

(45)默默无言  《桃花扇》剧:“既传我们到此,也不可默默无言。”

(十)AAAB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AAB式词目只有1个。如下:

(46)姐姐、姐夫  元·关汉卿《智斩鲁斋郎》剧:“这里是姐姐、姐夫家。”按,“姐曰假”,见《时日》“今朝”。

该词目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视为AA式和AB式两个词,邓宗禹在标点时也将其用逗号分开,可见并未看成一个整体。不过,我们发现该书中还另有一个词目即“姐姐”单独立目,如下:

(47)姐姐  音“假假”,称姊也。见《时日》“今朝”。

上述两个词条虽然都涉及“姐姐”,但前者划分在《亲戚》卷,后者划分在《家族》卷,作者辑录的原则应该是在分类上,以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为依据,侧重点不同。

(十一)ABCB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CB式词目共计37个,重复条目2个,总计35个。即大半小半、大娘二娘、千难万难、水路旱路、以讹传讹、左难右难、自然而然、似困非困、米糁饭糁、倚老卖老、这个那个、得过且过、将计就计、将错就错、原告被告、碗儿盏儿、前脚后脚、米烧麦烧、长话短话、格里句里、隔里个里、吃食赖食、一了百了、上风下风、千钱百钱、天牌地牌、知法犯法、前娘后娘、椅子兀子、头儿脑儿、死了罢了、东头西头、知恩报恩、爱亲做亲、近房远房。例如:

(48)以讹传讹  《石頭记》十七回:“以俗传俗,以讹传讹。”

(49)自然而然  《西游记》三二回:“万缘都罢,诸法皆空,自然而然。”

(50)倚老卖老  元人谢金吾《诈拆南风楼》剧:“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石头记》五七回:“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起来。”

(51)将计就计  元人《柳毅传书》剧有“将机就机”之语。《三国志演义》十八回:“贾诩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将计就计而行。”

(52)得过且过  《辍耕录》:“五台山有鸟,名号寒虫。当夏仪采绚烂,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毛羽脱落,遂自鸣曰:‘得过且过。”《第二碑》剧:“为此得过且过,竟成槁木形骸。”

(十二)ABCC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CB式词目共计26个,重复条目4个,总计21个,即人才济济、土地公公、千里迢迢、天网恢恢、水母娘娘、文质彬彬、老夫灌灌、行色匆匆、没趣巴巴、尿屎把把、妙手空空、虎视眈眈、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眼泪汪汪、得意扬扬、喜气洋洋、想入非非、说口吧吧、桃之夭夭。例如:

(53)人才济济  《老残游记》:“幕府人才济济。”济音几。

(54)文质彬彬  《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怜香伴》剧:“初次相见,还是文质彬彬。第二次,就做出许多顽皮事来。”

(55)行色匆匆  《荡寇志》百二回:“行色匆匆,未能多叙。”

(56)威风凛凛  《三国志演义》一回:“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57)喜气洋洋  《荆钗记》剧:“我这里喜气洋洋。”

(十三)ABCA式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ABCB式词目共计2个,即闻所未闻、亲上加亲。如下:

(58)闻所未闻  《法言》:“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史记·陆贾传》:“尉佗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59)亲上加亲  《三国志演义》七三回外书:“既欲亲上加亲,何不即亲人说亲乎!”《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客中送客;亲上加亲。”

三、《通俗常言疏证》音节重现结构的语法功能

《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音节重现结构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句法上主要作为固定结构的标志

音节重现结构的形成根据结合成分的特点可以构成词和固定短语,具体包括俗词、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例如:

(60)痛痛  《新方言》:“《尔雅》:‘恫,痛也。‘瘝,痛也。瘝,亦作矜。《方言》:‘?、怃、矜、悼、怜,哀也。今凡谓爱怜小儿者,通言曰‘疼。江南运河而东曰‘肉痛;扬州、安庆曰‘瘝,读如‘贯。”按,贯音惯。今人凡爱怜小儿者,或曰“痛痛”,或曰“惯惯”是也。

(61)小娃娃  《新方言》:“《扬子方言》:‘鼃、律,始也。今通谓小儿为小鼃子,俗或作娃。”清·孙点《历下志游》:“呼小儿曰娃。”原注:“吴有馆娃宫,后宫人美者皆曰娃,盖爱惜之称也。”今俗谓之“小娃娃”是也。

(62)战战兢兢  《诗·小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63)刚说曹操,曹操就到  《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刚说曹操;赛过周仓。”今俗云:“刚说曹操,曹操就到。”操,去声。

(64)斧头入凿子,凿子入木头  《通俗编》:“斧击凿,凿入木。按《元史·畏答儿传》:‘太祖命兀鲁发兵,其将木彻台不应,畏答儿奋然曰:“我犹斧也,诸君凿也,凿非斧不入,我请先发。””今人有甲与乙交涉,乙与丙交涉者,所谓“斧头入凿子,凿子入木头”是也。

上述词条中“痛痛”“小娃娃”属于俗词,“战战兢兢”属于成语,“刚说曹操,曹操就到”属于俗语,“斧头入凿子,凿子入木头”属于谚语。

(二)语义上呈现量幅的变化

在语义上,音节重现结构的运用能够呈现量幅的变化。例如:

(65)吹吹打打  《桃花扇》剧:“亚饭说:‘乱臣堂上掇着碗,俺倒去吹吹打打,服侍着他!”

(66)冷冷清清  《水浒》二三回:“妇人独自一个,冷冷清清。”《怜香伴》剧:“这门上冷冷清清,那些长班,都哪里去了?”

(67)偷偷摸摸  元·李行道《灰阑记》剧:“搽旦云:‘我唤你来,不为别事,想我两个偷偷摸摸,到底不是个了期。”又,做小贼的,亦谓之“偷偷摸摸的”。

(68)不敢不敢  《北史·宋繇传》:“宋士逊诬奏李构,梦父责之,惊跪曰:‘不敢!不敢!”

(69)虚飘飘  《东坡居士集》有《虚飘飘》诗三首。元人《误放来生债》剧:“他本是个虚飘飘,世上的浮财。”

上例中,重叠结构“吹吹打打”“冷冷清清”“偷偷摸摸”“不敢不敢”“虚飘飘”等,在语义上使量幅得到增加,起到修饰的作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三)语用上富于韵律感

音节重现结构的运用使词语在表达上产生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具有强调、渲染等功能,体现出较强的口语色彩。例如:

(70)百发百中  《史记》:“养由基善射,去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中,去声。

(71)数一数二  《还魂记》剧:“我柳梦梅在广州学里,也是个数一数二的秀才。”数,上声。

(72)官官相护  元人《百花亭》剧,元·乔梦符《两世姻缘》剧,均有“官官相为”之语。又《鲛绡记》剧:“那沈公是缙绅门第,官官相护,未必就赢。”《老残游记》:“纵然派个委员前来会审,官官相护,你们说这官事打得赢,打不(输)[赢]呢。”

(73)左难右难  元·马致远《岳阳楼》剧:“只恁么左难右难。”

(74)妙手空空  《剑侠传》有“妙手空空儿”。《空谷香》剧:“怎得妙手空空,割断同心带。”

上例中“百发百中”两个“百”叠用说明射箭得非常准,“数一数二”两个“数”叠用说明柳梦梅是广州学里的顶尖秀才,“官官相护”两个“官”叠用说明各个官员之间互相包庇袒护,“左难右难”两个“难”叠用说明难的程度很大,“妙手空空”两个“空”叠用说明手里什么都没有。重叠结构的运用增加了强调语气,体现出渲染的修辞功能,使文本更具口语色彩,更加贴近民众生活。

《通俗常言疏证》是明清熟语辞书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关于《通俗常言疏证》的专书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本文主要对该书辑录词目中的四言以内330个音节重现结构句法结构类型和语法功能进行探究。上述词目在组合结构上体现出13种不同类型,包括AA式、ABB式、BBA式、ABA式、AABB式、ABAB式、ABBC式、ABAC式、AABC式、AAAB式、ABCB式、ABCC式、ABCA式。其中,ABAC式最多,有109个;AABB式次之,有67个;BBA式、ABA式、ABBC式和AAAB式数量最少,各有1个。这些音节重现结构在句法上主要作为固定结构的标志,语义上呈现量幅的变化,语用上富于韵律感,具有强调、渲染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袁耀辉.《通俗常言疏证》内容和价值浅析[J].价值工程,2013,32(24).

[2]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后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4]周远富.南通近现代语言学的崛起与发展[A].周远富.

中国语言学史论集[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5]袁耀辉.《通俗常言疏证》民俗语汇简论[J].文化学刊,2009,(1).

[6]万久富.孙锦标与《通俗常言疏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

[7]白曙敏.《通俗常言疏证》语词札记[J].语文学刊,2009,(9).

[8]卢东琴.《通俗常言疏证》中如皋方言俗语词拾诂[J].语文学刊,2010,(4).

[9]马晓琴.《通俗常言疏证》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中國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1]王涛.中国成语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