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019-04-23 00:53党月玲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两节课目标探究

党月玲

2018年6月16日,延安市骨干教师一行50人在吴欣鑫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清华附中,感受到了清华附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上午在清华附中听了徐慧琳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课异构课。

两节课,徐老师对同一篇课文设计了两种思路:第一节课是从学生问题入手解读文本,重点探究苏轼在众多三国人物中选择周瑜作为英雄代表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苏轼和周瑜的契合点,探究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二节课从文字入手,即徐老师所说的“言”,析景缘理,体味词中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力,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完成完美转身,印证了王国维那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渐明晰,诗言志的重点得到了突出。

徐老师的这两节课都是以问题为中心贯穿始终,不同之处是第一个教学班是学生“质疑、汇总、探究、解疑”,老师只在某个“结点”上给予引导;第二个教学班则是老师提问诗文关键词,学生在解读关键词的同时生发出某个问题,就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之后展示分享,老师再点拨,学生再生成新的讨论问题。

表面上看徐老师是在和学生聊天,实质上说的都是该说的,聊的都是该聊的。关键是徐老师每一次都能听出学生回答问题的“入口”和“出口”,能及时给学生“拐点”和“方向”,从而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线有效地落实课堂重点和难点。

两节课,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问题探究,但教学的目标和诗歌教学的中心却是统一的,那就是文章的旨、作者的情。往深层次讲,也完成了对学生探究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听徐老师的课使我悟到教学中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作为教师,首先要学做真人,教人学真,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徐慧琳老师的示范课并没有像通常的公开课那么有“立体感”,也没有所谓的流程和格式,但是课堂很真,老师只有引导启发,没有過多的预设,老师给学生的是一张白纸、一支画笔、一个命题。徐老师的教学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一旦学生遇到问题,就会随时让学生讨论,只是在思维的“节点”处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提升,并引导学生感悟中国传统经典诗词的独特魅力。这才是真实的语文课。在课堂上徐老师显得非常随性,学生也很随性,但这随性又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在看似随性的教学过程中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与指导,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用心良苦。这恰恰符合了“无为乃大为”的思想,让人佩服其深厚的教学功底,也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误区。

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教学形式的改变,而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跟着教参走,学生跟着老师走,很少有人去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是答题高手,但并不是具有人文情怀的鲜活的人,这就与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故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浮华,删除一些可有可无的环节,让语文课返璞归真,用理性与学生“对话”。

每次听课感受不一样。但却有一个规律,愈是大家,课堂雕饰愈少,没有统一的形式,没有基本规律,但每节课的主题都很突出,重点目标明确而突出。

反思自己,不管什么内容的课,你首先要明白设计本节课教学活动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高大上,也不一定追求统一,但要围绕学情,围绕教材。问题的设置、形式的设计都要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徐老师两节课的具体设计方法不同,但在“志”这一块达到了统一。

2.要善于大胆取舍

我们平时总是考虑这个目标没完成,那个环节没展示,因为追求面面俱到,所以失去了侧重,结果效果不佳。徐老师删繁就简,不追求形式,还课堂以原生态,一切根据学生的需要,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展开活动,还课堂以原生态,学生都是即兴展现,老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问题探究创新的激发者。徐老师在这两节课中的角色定位和具体操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3.等得起、耐得住才能生得成

语文教学是个慢工夫,我们常常因为过分看重课堂的目的性,而为了短期目标影响终极目标。只有理解掌握了知识和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有可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徐慧琳老师的这两节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她的教学精髓,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黄陵县黄陵中学

猜你喜欢
两节课目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最虎的事
培训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睡眠,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