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倒霉事,“向内看”能帮到你

2019-04-23 02:50李会会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凡干嘛不合理

李会会

小凡在某政府部门预约了 10:00~11:00办理业务,为避免过号,他顶着风雨早早来到现场,来不及拧拧滴水的裤管,就赶紧跑去取号,却被告知无预约记录。白跑一趟办不了事,还得抽时间再来,本来工作就已经够忙的了,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真是倒霉!气呼呼的小凡看看门外一帘的暴雨,望望门内焦躁的人群,那一肚子的闷气,着实感觉憋屈。

类似这样的情形,想必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个时候你知道自己到底在生谁的气吗?是办事等半天的政府部门,还是总不让我们顺意的老天,抑或是不够细心的自己……这个细细追问慢慢罗列的过程,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归因”—— 即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内心体验与行为表现,如果把没能办完业务做外归因(这制度太不合理,我没约到我愿意等都不行吗,凭什么不给我办),可能会不满、愤怒,再跟朋友抱怨下,多数人也就该干嘛干嘛,让它随风消散了。如果做内归因(都是我的错,粗心大意,这点事都干不好),就容易感到内疚、自责,一天悶闷不乐不说,严重的还会泛化到生活的更多方面,感到绝望无助。但这并非绝对的,这个时候人格特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归因为不合理的制度让人感到无法被满足、产生愤怒的时候,一位成熟而又执着的程序员,说不定会选择开发一套更有效的预约系统来应对,而不是跟现场的工作人员打起来;一位觉得自己因粗心大意而犯了不该犯的错的白领,下次做事的时候没准真的就能关注到更多细节,避免失误。

因此,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当处于具体的情境中,真实而又强烈的感觉,远非通过知识学习习得的“知道”两字所能抹杀的。及时的觉察和向内看,能够帮助我们结合自身性格特征作出积极应对,即便是产生了被当今社会唾弃的“负能量”,也能临危不乱,想办法应对。

(摘自《大众卫生报》)

猜你喜欢
小凡干嘛不合理
干嘛总是洗手呀?
去春游
干嘛总拉我的手
让我看哪儿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
照片
制服一个哈欠
干嘛追你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