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2019-04-23 09:51刘金连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素养

刘金连

数学是每一个学生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它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并且具有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起数学,学生通常会觉得数学很难、很枯燥,为什么数学会给人如此印象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遭到忽视,甚至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一、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兴趣不浓。

(1)学生学习数学遇到了困难,打击学习兴趣。数学具体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就遇到困难,以后就不愿意学习数学。

(2)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传统课堂“题海”战术让人乏味。数学课堂仍采用“题海”战术,缺少典型题型训练,缺乏学习方法指导。“熟能生巧”虽然有道理,但是大量重复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数学教师缺乏沟通意识。

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误认知,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教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听讲就可以了,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沟通。实际上,师生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师对于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清楚,无法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特别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例如:某位教师教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时,凭自己的经历、体验,向学生讲授平均数的产生、平均数的本质意义等内容,注重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而忽略了借助真实的情境,对接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3.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了数学知识,但是活学活用的能力还不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学生都能熟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却非常容易出错。比如解决求制做通风管需要的铁皮时,两端需要开口用来通风;求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贴瓷砖的面积时,顶面是不用计算的;求贴商标纸时,上、下面是不贴的;求教室刷墙面积时,地面和门窗、黑板是不刷的;求鱼缸需要用多少玻璃时,上面是不用计算的等。学生难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是一种思维形式,其主要评价指标有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数学素养培养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本上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运用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營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其次,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实施“超市式”或分层次布置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又爱玩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利用场景或模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所讲新课内容设计独一无二的创新操作性情境,让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新鲜感。比如我们在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时,通过剪拼方式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让学生对圆的面积有新的认识,并且意识到数学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间的联系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钥匙。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表面上是在领学生做游戏,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游戏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求经过时间”时,主要解决方法是分段计算,教师带学生做个小游戏——我一天的生活。教师说出相应时间,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计算经过多少时间。增加了这样的小游戏,既保证与知识有连接,又保证了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4)获取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做出正确的解答。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取得好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分别找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和女队进行比赛,比拼质数与合数的认知。在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时,全体学生已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有效沟通从教师做起。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发言。点头、身子往前倾、微笑等身体动作用得恰当都可让学生知道教师真心地在听;口头的暗示,如“是的”“ 我明白了”等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关注点和兴趣,他可以继续讲下去。有亲和力的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随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一定会产生一些很好的效应。其次,要准确地表达。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与学生及时对话,对话则需要教师有真诚的态度、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持之以恒,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对课堂问题的解决以及师生关系的改善会有更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大多数学生在课上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喜欢自己的回答得到教师的认可,但关注的对象大多是自己和教师,而不会关注其他学生的回答。所以,倾听的习惯必须要从小培养。听时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听得准确,要有礼貌,尊重说话人发表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尤其听到不同的意见时,更要有耐心,积极思考,经教师允许后再回答。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犯“听前不听后”“听经过不听结果”的毛病。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其次,让学生学会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讲,只有当学生用准确、清楚、简练的语言将有关概念表述出来,才能反映出他思维过程的正确性,才能说明他理解了所学知识,才能说明他能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了。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法国学者卢梭说:“儿童时期应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并不仅仅是书本上枯燥的定理、概念和公式,数学是一种综合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抽象能力的综合学科。因此,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开放、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素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