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放后收”写作教学原则的重新省视与高中教学探究

2019-04-23 10:22朱越
文教资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朱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先放后收”写作教学原则进行重新省视,认为写作教学中的“放”和“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内隐的要求,在“放与收”中把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高中阶段写作教学更要贯穿“放与收”,通过巧设作文命题、前置评价标准、解放评价方式和督促作文修改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关键词: 先放后收 写作教学原则 高中语文

流露出写作之初是从“放”入手的最早是南朝梁萧纲提到的“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宋朝苏东坡提出:“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逐渐从文学角度提出了创作由放至收的要求。南宋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提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第一次从教学角度将写作与文学创作区分开来,以“放胆文”和“小心文”两个概念指出写作教学的先后原则。而后传统“放胆文”和“小心文”的说法经过写作教学原则的不断修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由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学初探》中将这一经验总结为“先放后收”①的写作教学原则,即在写作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

有学者理解“先放后收”为:“放”就是不受章法之束缚,写放胆文,自由写作,随意发挥;“收”就是遵循写作的规律法则,加以约束。并且按照学段划分,提出为小学阶段先“放”,中学阶段要“收”,高中阶段“放中有收,收放自然”的写作教学原则。

一、对“先放后收”写作教学原则的再思考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两点研究前提。首先,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训练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②,高中阶段强调“自由写作,自主表达”③,都提出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写作技能,用于表达和交流,而不是培养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因此,本文提到的写作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技能训练。其次,“放”并不是完全不加约束,而是写作要求少一点、要求指向虚一点的“放”,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累经验;“收”也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写作要求多一点、要求指向明确一点的“收”,目的在于推动前期写作经验量变形成质变。

在此前提下,本文指出,写作教学中的“放”和“收”提出是有必要的,因为“放”和“收”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符合写作规律,体现了由量变而质变的写作积累过程。但是,如果仅仅按照阶段目标进行教学,在各学段片面理解“收”和“放”,追求各学段写作训练目标的基本实现,则是对儿童心智发展连续性的割裂。从课程标准中可以印证,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对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本文提出,“放”和“收”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放”和“收”的时间、进程虽然需要按照“先放后收”进行理论上的整体安排,但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发展性眼光有侧重点地进行,使得“先放后收”从理论依据变为实际教学中内隐的要求,在“放与收”中把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

二、“放与收”的内隐要求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再探究

(一)巧设作文命题

高中作文的命题方式需逐步从标题作文向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转变,从材料内容、写作层次、写作内容、文体要求、标题要求等多重角度變化上体现内隐的“放与收”。

标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限定标题,其实对于写作素材的选择范围、内容及主旨有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例如“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等,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话题作文则要求学生根据一段话给出的“话题”进行构思和行文,例如2017年江苏高考题以“车见证了时代”为写作话题的作文命题。相比于标题作文,话题作文给出了话题,却不限制立意方向和表达方式,能够给考生更大的发挥和写作空间。

新材料作文的提出和实践更能集中体现高中语文命题逐渐强调内隐的“放与收”原则。新材料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材料的选择,重视与生活建立联系,在开放材料角度的同时,命题体现了“四自”,即角度自选、自拟题目、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但是作文题目要紧紧扣住命题的“大语境”,可从整体考虑,立意多样,也可在语境下寻找小的切入口,做到“大题小做”“举轻若重”。例如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大语境就是“在谈话中的个性和创新”,若脱离“谈话”只讲创新,就偏题了。因此,新材料作文“新”不在材料本身,而是“新”在“大语境”收束下的“四自”。

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作文命题呈现材料内容丰富、层次多样、联系生活的大语境,在文章谋篇布局上提高语境下作题的要求,同时又有角度自选、自拟题目、自选立意、自定文体的开放新趋势,“放与收”的写作要求逐渐从表面的命题、立意两个角度的绝对性要求融合为内隐的“大语境”和“小自由”。

这就对高中写作教学训练中的作文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妨从“大语境”角度入手,不求命题之“新”,而是从命题中启发学生在常情常理中获得思考,重新审视再创造的可能。例如“人类与自然”这个大语境下可以提供材料三则:“自然界的万物中蕴藏着惊人的道理。”(亚里士多德)“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④并提出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前置评价标准

传统高中写作教学往往采用“讲——写——改——评”的模式,即教师进行命题设置,一节课进行解题指导,课后学生根据指导进行写作,教师批改后进行写作点评的写作练习模式。教师往往在命题、写作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用力,以教学目标明确的“收”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放”,但是这仅仅是从教师教学设计角度提出的收放要求,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写作学习纳入其中,写作评价标准的前置恰好补充了从学生学角度对学生写作的行为过程提出的“收”的要求。

在学生进行写作活动之前,提供给他们一份“作文自评表”不仅可以从直观角度帮助学生了解本次写作练习的侧重点,从而有意识地规范写作行为,而且可以从评分标准和层次角度推动学生自评,使学生明确自己写作的长处和不足。下面举例具体分析:

作文题:请将一个熟语填入横线处,并以“我说‘?摇 ?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从作文命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为“熟语生说”,对字数和文体有明确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规范写作并且明确写作目的和评分要求,则可以通过作文自评表体现。这份自评表包含3项评价角度,“熟语”“观点”属于内容要求,“说理”主要是形式要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议论文评分的主要依据。其次,每个评價角度下还分别写出三个层次的具体表现及分值,引导学生自觉对写作提出要求,并在写作后进行有依据的自评,明确此次写作的优缺点。

评价标准的前置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延伸,既从“教”的角度具体化写作要求,又从“学”的角度明确写作指导,从而增强内隐的“放与收”的教学效果。

(三)解放教师评价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作文的批改量和批改难度是相当大的,对每一篇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点评、赋分不仅加重了老师繁重的教学负担,还难以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在明确写作命题、前置评价标准后,教师可以在写作评价上“解放老师,培养学生”,即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并与老师点评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设置10人为一组的“写作评点小组”,采用组内互评的形式,请每一位同学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根据评价标准用几句话进行点评,并且打分;小组成员互相评分结束后进行讨论,选出认为最成功的一篇作文和一篇不成功、但反映了此次作文中普遍错误的作文,并集体进行讨论分析,写一份选择理由交给老师。在这个组内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阅读,而且能够在点评、讨论的过程中将此次作文的内容、要求融会贯通,培养作品阅读鉴赏能力。老师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课前引导、备课和典型作文的点评上。

在作文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应坚持“解放自己,培养学生”的理念,给学生提供支持和引导,放手让学生互评,培养学生作文阅读鉴赏能力。

(四)重视作文修改

高中阶段的写作不仅提出了“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⑥等要求,更要求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表达、创造能力,同时提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互相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的要求。

重视学生修改作文,其实是学生在小组互评活动后深刻理解作文要求和内涵后的二次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找、删、添、调、换”都是重新思考的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推敲、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学生的修改痕迹时了解学生此次作文训练中的学习情况,只需再有一点建议、来几句鼓励,就轻松多了。

三、结语

“放与收”作为写作教学中的内隐要求,一以贯之,融合在整个写作教学活动中,在高中教学中更要在内隐的“放与收”的写作教学原则指导下,巧设作文命题、前置评价标准、解放评价方式和重视作文修改,这样才能做到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多引导一点,学生多自发一些,真正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注释:

①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③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④南京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作文命题

⑤南师附中2018年高一语文作文练习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