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配方”书写港珠澳大桥传奇

2019-04-24 03:58文/惠
莫愁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试验室大桥配方

文/惠 之

她带领团队扎根孤岛7年,历经1000多次试验,攻破重重世界性技术难关,铸就了全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技术难度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

她,就是张宝兰。

荒岛上建试验室

2019年1月21日,由联合国妇女署与网易女人共同举办的年度公益颁奖盛典“2018女性传媒大奖”在北京举行,张宝兰获得殊荣。

国外专家把港珠澳大桥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观”。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称张宝兰是当之无愧的建设功臣。张宝兰于1987年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交四航局科研所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在一线工作钻研,成为中交四航局第一位女教授级高工。

2011年港珠澳大桥启动建设。此时,林鸣正在思量沉管预制厂混凝土试验室主任的人选。港珠澳大桥建造难度最大的部分就是海底沉管隧道,按设计要求,沉管隧道要保证120年在海底不漏水,那么,超级混凝土成为重中之重。

2011年5月3日上午,张宝兰被叫到了林鸣的办公室。“大桥沉管预制厂试验室需要你,这是个关键的岗位,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总部决定由你出任试验室主任。”张宝兰愣了几秒钟,林鸣又说:“那里还是一片荒岛,你带领团队必须在4个月内建成与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相匹配的试验室。”从林鸣办公室出来,张宝兰心潮澎湃。

张宝兰说,当时十分矛盾,年近80岁、患有高血压的母亲一直跟她一起生活,丈夫身体也不太好,儿子马上要中考,她作为家庭的主心骨,此时要离开,心里确实有些难过。“可那边是国家大事呀,我只有服从。”张宝兰竭力说服母亲,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

在赶赴现场的路上,张宝兰才清楚要面对的是什么。远离陆地的牛头岛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没有淡水,不通电,更没有路。试验室还处在规划中,没有房屋,没有仪器设备,人员也不齐,全部事情都要她做。

没有退路,张宝兰马不停蹄奔波于各个项目部门,筹建试验室小组,完善试验室前期建设规划。她住进几公里外桂山岛简陋的民居,和两个年轻姑娘挤在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房子里。

为了保障海上运输时仪器设备的安全,张宝兰亲自押送。一次,她带领几个人押送设备,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等回到营地码头时已是凌晨1点。可因为潮水高度不够,船靠不了岸,他们在甲板上躺了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上午8点才下船。

三个多月后,荒芜的牛头岛上建成了“整体形象良好、设备一流、人员一流、管理一流”的试验室,被林鸣誉为“牛头岛上的一颗明珠”。

1000多次试验只为“超级配方”

试验室建好了,张宝兰每天的活动半径就是试验室、预制现场、食堂、宿舍。接触的除了混凝土,就是穿着“混凝土”色工作服的同事。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定海神针”,在它之前,全世界已经建成的沉管隧道有一百多条,但这么长又需埋在深水40米以下的,这是第一条,建设难度如走钢丝。

“我前半生所有的学习、科研、工作经历,仿佛都是为了这个工程做准备。”张宝兰感慨说。与混凝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最后能在港珠澳大桥这样一个世纪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宝兰感到很幸运,但压力也前所未有。

张宝兰带着试验人员投入海量的配比试验。试验室一楼混凝土成型间的灯每天亮到半夜,张宝兰耗时近一年,历经1000多次试验,用坏了5个搅拌机,反复试配了100多吨混凝土后,基础配方终于出炉。又经过多次试验验证,最终配制出抗裂的“超级配方”,从而使沉管混凝土不出现裂缝成为可能。“奇迹和美丽都源自每一个工程师追求极致的态度,配方也成了我们试验人员的传家宝了。”张宝兰浑身的疲惫一扫而光。

接下来是沉管预制。按照设计要求,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万吨。每一节沉管的浇筑,需要连续不间断工作51个小时左右。其间,张宝兰全程蹲守现场,负责把控质量,保证浇筑出来的沉管零裂缝。从一根钢筋、一方混凝土到一根180米长的巨型沉管,需要经过钢筋加工、混凝土浇筑等156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关系着使用寿命,每一个过程都充满风险,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质量。张宝兰死盯在现场,虔诚地守护着。

大桥成就了事业

在牛头岛建试验室时,张宝兰始终惦记着母亲。她直言,曾犹豫了好几天,打定主意等建好试验室,把所有的技术流程定好,完成第一、第二个节段的浇筑就撤。然而,施工开始后,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她不放心离开。张宝兰向母亲承诺,等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带她上桥走一走。可遗憾的是,母亲没有等到这一天。从2011年来到岛上,到2017年大桥岛隧完工,她只回家过了一个春节,错过了儿子的中考和高考。“人生没有完美,大桥成就了我的事业,也丰富了我的人生。面对家人,我深感愧疚;面对大桥,我又很欣慰。”张宝兰说。

2016年12月26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结束,大桥使用的33节海底隧道超级沉管全部完成施工。6年时间,张宝兰和团队创造了百万方混凝土无裂缝、在40多米水压下滴水不漏的奇迹。2017年5月2日22时,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经过吊装沉放后,安装成功。至此,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国家主席习近平要出席开通仪式。张宝兰既紧张又激动,凌晨4点就醒了。作为20名大桥建设者代表之一,她受到了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当大桥管理局局长向习近平介绍,张宝兰同志是港珠澳大桥上创造百万方沉管混凝土不裂的巾帼英雄时,习近平热忱地赞扬她和团队:“非常了不起!”张宝兰激动得说不出话,觉得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攻克了让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关键技术,自己的名字与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连在一起,她无比自豪。

猜你喜欢
试验室大桥配方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
春天的配方
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试验室管理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东北丰新型产品配方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史上最严新规”终结奶粉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