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话语到大众话语:新媒体话语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话语转换思考

2019-04-24 02:20丁贞栋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话语新媒体

丁贞栋

摘 要:新媒体话语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机遇看,新媒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平等对话空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式,激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创新。从挑战看,新媒体话语“生活化”表达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科学性表述,新媒体话语“娱乐化”传播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权威性传播,新媒体话语“后现代性”建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舆论场域。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要从学科话语、实践话语和表达话语等进行全面转换。

关键词:新媒体;话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新媒体带来了社交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交往话语体系,日益转换为新媒体话语体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研究话语规律,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转换。

新媒体话语带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机遇

1.新媒体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平等对话空间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对话找到了新的途径。传统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是以“权威—个体”的模式展开,实际关系为“主客体”关系。传播者或教育者是主体,受众或受教育者是客体。主体将理论“灌输”给客体,个体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行为基本都是在“面对面”的教学或实践中完成的,在现实教学关系中,师生之间有身份的差别,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一般是被动的;在传统宣传媒体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以一种权威身份和角色在传播,以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一个信息源向所有信息接收客体的传播。在以上的传播关系中,都存在着主客体现实间的力量比较与对比。显然,传播者一方处于优势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到支配作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交往行为,而“主体—客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工具行为。新媒体时代,传播关系变为“个体A—个体B”,不同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隐匿了个人身份特征的空间里,个体之间的对话变成平等对话关系,没有“居高临下”的关系,个体的心理抵触情绪消失,易于接受经典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新媒体时代就是机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都有了平等对话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有了其他群体的介入,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还会受到社会舆论和草根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等,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了更为理想的教育环境。

2.新媒体话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式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话语是包容万象、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场域中传播,一方面,需要主动调整和适应新媒体话语,能够以新媒体话语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内容和形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包罗万象的舆论空间,各种思潮纷繁复杂、交错侵袭,对于青年人来说,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引导,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明辨是非曲直。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新媒体阵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主体适应新媒体话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话语体系。摈弃过于晦涩和理论化的表达,用“生活化”语言生动地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动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改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也不是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表达,而是重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注重新媒体传播受众的特点,结合新媒体场域中的流行元素和熟悉话题,主动性地开展引导和理论阐释。

3.新媒体话语激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创新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产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基于当时环境下的理论成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一百多年来,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断得到验证。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要是理论话语,需要结合当下的实践与文化,进行话语优化和补充,形成更符合当代社会人接受习惯和社会文化的话语体系。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就需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风格和方式。新媒体话语以其生活化、生动性和通俗性等改变着人的交流用语。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需要全面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言语形态,打造大众熟悉、喜闻乐见的理论学习语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当新媒体成为重要交往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也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适应新媒体的要求,在不改变理论逻辑的前提下,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式,改变语言的组成,优化语言的表达艺术,打造大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生态系统。

新媒体话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新要求

1.新媒体话语“生活化”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科学性表述提出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其根本所在。新媒体作为交往工具形态,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交往路径与交往习性,新媒体话语则是人在新媒体场域中交流沟通的语言形态。在虚拟世界中,新媒体话语呈现出“生活化”和“无规则化”特征,话语表述不再是具体而明确的逻辑表述,也会采用多元化的表述,包括暗语、意指、再造、象征、拟声等多种因素,构造了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活化”是其最重要的特點。新媒体话语抗拒“宏大叙事”,具有主题性、目的性与连续性的“宏大叙事”方式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而生活化、娱乐化的表达,甚至调侃严肃话题,则会受新媒体受众的欢迎和追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是基于意识形态要求,是社会政治话语的一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过程中,为体现理论的完整逻辑和科学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贯穿始终。因此,即使在新媒体场域中传播,也离不开全面系统的完整表达、离不开理论的叙事逻辑,这也意味着必须面对“生活化”“无规则”“无意义”的新媒体话语的挑战。

2.新媒体话语“娱乐化”传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权威性传播提出新要求

著名传媒人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娱乐时代的公共话语》一书中指出,“基于印刷术苦心建立起来的阐释时代坠落了”。意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旧媒体的范式便消失了。他又指出:“我们关心的是信息爆炸而非真实信息,我们在乎的是印象而非观点”。意指人类思考和接受事物的肤浅化。在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下,“娱乐化”是新媒体话语的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面对新媒体的“娱乐心态”,针对新媒体的“娱乐话题”,参与新媒体的“娱乐话语”等。这种“娱乐化”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新媒体需要“有趣”的产品。新媒体场域的传播源于人们“猎奇”和“娱乐”心态,因此新媒体领域的流行产品必须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新媒体是具有庞大信息的场所,在海量信息中,若要获取人的关注,就必须使信息体现出价值和与众不同,而只有兼具了娱乐性的要求,才能满足人们的“娱乐”和“猎奇”心态,于是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新媒体的“娱乐化”愈加频繁。第二,新媒体话语的“娱乐化”也是“从众”心态的体现。在新媒体构建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中人的行为示范作用放大。有了娱乐行为,就会产生更多的共鸣和追从。此外,新媒体世界中,人的深度思考减少,面对具有“诱惑性”的观点时,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多数人的观点”。因此,这种“从众心理”就成为推动新媒体娱乐化的重要力量。第三,新媒体话语的“娱乐化”也是思想潮流的反映。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现实压力,难免精神高度紧张,因此新媒体已成为人们压抑情绪的宣泄场域;而在新媒体中释放,也是青年群体的共同选择。于是,在新媒体场域中以“娱乐化”的话语释放压力,就成为青年的思想潮流和选择。基于以上原因,新媒体话语“娱乐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3]这种去价值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相径庭,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是兼具逻辑理性和实践特征的话语内容,科学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离不开理论表述、离不开系统的文化表达,而这些都需要严谨的逻辑表达和严肃的政治表达,这就与“娱乐众生”的新媒体话语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重大挑战。

3.新媒体话语“后现代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舆论场域提出新要求

纵观新媒体话语,主张“平等对话”,消解权威,强调“去中心化”,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表现。可以说,“现代性”建构了现实世界的第一舆论场,“后现代性”建构了虚拟世界的第二舆论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百余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和革命性。从理论和话语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典理论和权威理论。在现实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主流舆论媒体为依托,加强宣传引导,始终能够主导传统媒体的舆论话语权。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场域中传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这种挑战也体现为后现代主义的“生活叙事模式”与经典理论的“宏大叙事”之间的差异。后现代主义在新媒体场域中蔓延和发展,从文化影响到话语和心理的影响,无处不在地成为影响新媒体话语的重要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话语转化思考

话语是思想、观念、情感的语言表达,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的文化思想要想有影响力、有主导权,就必须建构有效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观点和思想的表述系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重要依托,没有好的话语体系,理论就苍白无力、无人共鸣,话语权就会旁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范式、话语体系就不断发展。在当下,全球化条件下西方话语影响日益加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话语日益流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19世纪,当时的时代背景、表达方式、文化因素与现在不一样。因此,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感染力,要着力建构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文化特点的话语系统,形成有自信、有思想、有内容、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话语体系。

1.学科话语转换

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两大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近代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思想成就,也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与实践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一直能够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地点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只有主动选择了与区域、地域文化相结合,才能够产生伟大的实践效果。在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伟大理论成果。这些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在话语形态上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为主要理论体系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表达,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阐释,融入不同学科知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表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具有时代感和穿透力。

2.实践话语转化

实践话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品格和实践性要求,对于实践往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还需要指导实践。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实践话语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等话语,讲的都是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体现出我们是人民的政权。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观、人民观没有变化,但是,党关于群众观、人民观的话语表达却在不断发展,更具有时代感和群众号召力。因此,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在实践话语表达上,不能因循守旧,要把最新、最潮的话语用起来,真正与百姓零距离,与人民心连心。

3.表达话语转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4]第一,重视大众话语表达,即群众话语,主要在于善于用形象的比喻、谚语、俗语等概括提炼,形成易于上口、易于表达、易于传播的语言形态。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了表明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的理念,形象地提出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出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等理念,很快在新媒体中流传开来,成为老百姓朗朗上口的话语。第二,重视话语表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是融入民族骨髓的精神力量,对每个个体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表达,更需要重视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语言特点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话语表达可以充分融合传统文化,讲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好声音。

本文系2017年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思维研究”(课题编号:BJSZ2017Y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N].陕西日报,2018-09-03(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3]追寻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⑤[N].人民日报,2015-08-14(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81.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团委)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话语新媒体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话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