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那边进入诗歌

2019-04-24 09:22胡马
星星·诗歌原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浮萍处境清泉

胡马

詩人通过写作,试图为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世界梳理出一种秩序。植物,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切入点,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参照,它又反过来标定我们自身存在的处境。

阅读这辑诗稿,或许有很多种进入的可能,但作品中涉及到的植物,不是“语言的浮萍”(《图书馆》),而是“阳光从每个维度/派送给我们非凡的礼物”(胡应鹏《阳光的礼物》),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让我们深入诗歌中这些植物形成的丛林,去一探人类生存处境的真相:根茎、栎树、蓬草、叶片、树冠、林木、茎刺、树皮、草茎、草木、芦苇、萝卜、葱蒜、白菜、花、枯枝败叶、草丛、花园、落叶、花朵、巴茅、草尖、桃花、樟树、浮萍、醉鱼草、蒲公英、核桃树……这些跟植物相关的语汇,带着纸墨的芬芳和大地的根性气质扑面而来,引申出来的如扎根、发芽、开花、吮吸雨露等情景,以及关联的动物,如燕子、麻雀、蚯蚓、蚂蚁、麋鹿、斑鸠、猫、鳐鱼、羊群、小虫、蓝闪蝶、鱼。作为“万物的尺度”的人类,无疑是不可能缺席的:父亲、母亲、女人、女孩、苦行者、你、我……所有这一切,构成一个完整的谱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自足的森然有序的世界。这个世界正是诗人们所观照的世界,混乱、忙碌、充满矛盾却运行有序,于不完美处呈现出无言之美。我们跟植物相依为命,植物既是人类生存处境的隐喻,也是人类命运的投射。“每个人/最终都要失去庇护的神和母亲”(独孤九《奄奄一息》)。我们的形象变得面目全非,性格变得乖张暴戾,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在上升与降落之间”(韩颖《手》),在“在彼岸和此岸之间”(刘清泉《失忆》),失去了把握自己的能力,进退维谷。

种种情形不一而足,都预示着现代人类的无奈。正如诗人廖淮光在作品中所表达的:“风吹过,草木倾斜,石头静默/我在草木和石头之间/寻找平衡”。人与世界究竟如何相处?或者换而言之,诗人与世界相对应的此种或彼种关系,将会导致何种结果?我们与植物的关系,或者说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身边的草木,不止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的微妙关系,其实更决定了我们在后工业时代何以自处。

当我们理顺了植物之于人类的意义,我们也就明白了诗人刘清泉所说的道理:“万物皆为世间景。”或许为时未晚,我们还可以走近植物,重返大地,寻回那失落已久的大地的诗性,“在天地间歌唱着的/被时间的宗教温和施洗”(老飞鱼《听虫记》),从而得以看见自己身上“那片旷野上从未有过的辽阔/与寂静”(吴友财《旷野》)。

猜你喜欢
浮萍处境清泉
池上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洪寿森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画与理
浣溪沙·浮萍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现代雕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