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9-04-25 09:01
名师在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案素养能力

陈 雪 李 貌

(1.重庆市松树桥中学,重庆 404100;2.曼彻斯特大学,英格兰曼切斯特城 )

引 言

学习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生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行条件,是21 世纪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1]。学习力最早出现于管理领域,随后被迁移到教育界,其主要是探索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最终对学生终身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学习力包含三个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意愿;学习毅力则反映出学习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学习能力表现了学习者的学习知识技能和将之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的能力。

一、“双剑合璧”为学生终身学习铺设阳光大道

学习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养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因为它的收获源于辛勤的耕耘,源于每日的积累。教师教育观的转变与课堂教学中学习力培养的融入能够对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愿与养成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一)教师的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通常是指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看法,是一种基于自身认知及教育理论水平对教育这一事物的全面看法,如教师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教师对教育与其他事物间联系的看法等。在中国,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着上千年的历史[2]。从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到现代的高考,中国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发展评价非常单一,笔试成绩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传统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评价秉持成绩高于一切的错误思想。21 世纪,在教育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培养何种人才已经指明了方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应该从思想意识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那么,教师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力有着哪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呢?

1.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在“核心素养”理论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评价: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造力等这些隐藏在课堂上的元素应该受到教师的关注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从思想上主动接受“核心素养”理念,主动学习其理论基础知识,内化理论知识,以具备引导学生发展学习力的能力和理论基础。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地位高高在上,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往往言听计从,不能有对抗和批判。然而,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依然有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老子写了156 个字给了孔子,随后孔子写下了千古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此可见,孔子在千年前就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并非纯粹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可以互换。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力。

3.教师角色的自我定位

当今,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核心素养”理论被全面推广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和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将自己定位于“核心素养”理论的参与者、执行者、改革者,才能将“核心素养”理论落到实处,才能在课堂上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意识、有方法、有延续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所以,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与学生最终养成乐学、善学的终身学习能力成正相关。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主阵地之一。一堂精心设计的课程无疑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高阶学习力的良好开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习力培养的目的

精心设计教案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有方法、有节奏地实施教学,而且还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思想以及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情况、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融入学习力培养的目的是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力融入课堂教学”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Claxton 教授在他的书中提到的设计教案六原则能帮助教师设计出兼容学习力培养目的的教案[3]。

(一)看得见的学习

当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时,学生会更容易取得成功。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假设我们主动参加某种培训或学习时,我们一定是在对培训或学习后可以达到的结果有所预判,对培训或学习过程有一定了解后做出决策。我们几乎不会参加那些学习目的不明的培训,因为这样的培训就像在海洋中没有航向的船,没有目的,也不知道如何到达目的地。所以,用QQ、微信、教室里的展示墙等媒介提前告知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描述教学活动将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自信心甚至学习效果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双画面教学设计

双画面教学设计是指两个核心问题贯穿整个教案设计过程。“第一,课堂中学生到底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呢?第二,学生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呢?”第一个问题指向教学目标,第二个问题侧重于学习方法,帮助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忘新课标要求,谨记教材内容,提醒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这样的引导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思考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1)教师希望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强化怎样的学习习惯?

(2)怎样的学习挑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挑战到学生?

(3)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形成这些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帮助学生对这些能力进行热身练习吗?

(4)基于学生过去经验,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对这些必备能力进行有效热身?

(5)什么时候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情感投入

学习中的情感投入与学习兴趣紧密相关,它是学习力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Claxton 教授曾说:“情感投入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做到更好。”由此可见,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对学生学习力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不惧怕犯错误的环境,来增强学生的顺应力和反省。

(四)处理未知问题

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挑战的难易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设置教学活动时如果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焦虑、无助;如果难度过低,缺乏挑战性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难度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基本认知情况和已有的技能经验。Coral Dweck 教授在“心理定向”理论中提到,“发展型心理定向”和“固定型心理定向”:当学生经历挑战时,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是决定学生未来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学生面对挑战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合作,有计划地进行调查研究。

(五)关系

学习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有合作、交流、分享,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应给予学生充分信任。例如,在课堂上,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再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应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提前为学生预留好独立思考的时间、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关系,这是落实学生学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反思与责任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从中提取信息和数据,并有依据地调整学习方法方式、重新计划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力的有效途径。反思、反省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双反”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与技能,强化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积极作用。

结 语

“核心素养”理论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核心素养”理论的落实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实施与革新。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能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打下基础;能为“核心素养”理论的落地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乐学、善学,学会学习不再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在新课程改革时期让教师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执行者和变革者。

猜你喜欢
教案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触摸春天》教案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