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意、趣、巧”

2019-04-25 13:02谭南周福建省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
未来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对联

谭南周/福建省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亘古以来,风景胜地、名胜古迹、纪念场所、黉舍书院、殿堂庙宇、楼台亭阁等等,都铭刻着对联,不少名联享誉古今。撰写、张贴、悬挂、传播对联之风气影响直至今日。相当多的新辟园地、重要建筑,庶民居所,都铭刻对联。一些重要的庆祝、纪念活动也搞征联。

对联与诗词书法关系密切。五、七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往往成为名联,为人所传播。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句。如果一副对联用好的书法书写,将书法与对联融合一体,更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对联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九类:(1)节令联——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2)喜庆联——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3)哀挽联——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4)名胜联——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5)行业联——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6)题赠联——题赠给他人的对联;(7)杂感联——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8)学术联——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9)趣巧联——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种划分,是否妥当,各有见解。但是不管何种内容、类型的对联,不只是平仄、对仗、遣词、造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意、趣、巧,尤其是要成为一副上乘之联,必须这样。

“意”者,意思也

立意要高,析意要深,寓意要远。联首要的是意,无意不成联,至少不是好联,特别是以人物、事物为描绘对象的联。中国较早的、也很有影响的联,是南宋文天祥题孟姜女庙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真。”也许措词并不太雅,也太直白,但意却很高,为后世称道。1999年8月,我去山海关的孟姜女庙,还见到这副联刻在庙的大门柱上。

无锡东林书院有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我去过东林书院,这幅对联由今人廖沫沙所书写,悬挂在依庸堂内。依庸堂是东林书院的主体建筑,也是东林学派学术领地的象征,被一代学人尊为“南国杏坛”。

毛泽东不仅工诗、工词,还工联。他的联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副副别出心裁,通俗而颇具新意,给人以启迪。仅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联可见一斑。这副联是挽逝去的同学:“为何死去七位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悼亡为表象,强调体育锻炼重要为内意。他在战争年代写的联,如挽张淮南联:“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俄,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虐,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还有挽黄公略、续范亭等人的联,人们读之,描写对象之形象呼之欲出,教育意义甚深。

他老人家最看得上的有两副名联。一副是成都武侯祠的清人赵藩撰并书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另一副是昆明大观楼的孙髯翁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两联均以意取胜。成都武侯祠联强调“攻心为上”和“审时度势”,被毛泽东定为治蜀之必读。相传20世纪70年代,刘西元主政四川时,临行前,毛主席特地要他到成都去看这副对联。昆明大观楼长联上联以景抒情,用“莫孤负”言其盛,下联以史发慨,用“只赢得”叹其衰,全联以“盛衰”两字立意。毛主席是研究历史兴衰的,故而再三肯定。

我这里有副轶联可以一读。江苏苏北某地有一个“五老会”,一位老人去世,另一位老人挽之:“会中只剩两人,今君又去;地下相逢三老,问我就来。”从“君”的“又去”,想到“我”的“就来”,挽人自挽,虽属口语,意尤别出,情甚感人。

“趣”者,趣味也

凡联如果无趣,无情趣,无谐趣,无风趣,无雅趣,读之味同嚼蜡。尤其是风景联、应酬联。风景联,是讲究诗情画意的,无情无趣怎行?贺寿、哀诔、唱答、致意之类的应酬联,是与人打交道的,没有情趣更无法交流。

许多介绍对联的书,都会讲到古代文人“斗联”的故事。比如明朝名士解缙年少时与邻居曹丞相,清代大文豪纪昀与乾隆帝之间的斗联,被人称为雅事、趣事。就联本身来,可能没有多少意思,甚至是无聊,但很有趣味,读之令人喷饭,故而流传不衰。连今天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往往援引之。又如家喻户哓的历史故事《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联本身无深意,文字游戏,但连同苏小妹、秦少游、苏东坡三人的故事,是那么有趣味,联也就生动起来了。

有些对联因情趣颇重,流传甚广。清某氏的翁姑(公婆)尚未入葬,而在广州为吏的丈夫又客死他乡。某氏一身不能两用,痛作联挽夫:“撒手又何悲,数十年贫病交加,纵我留君生也苦; 残躯焉足惜,八千里翁姑未殡,因君累我死犹难。”相传此联为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所闻,击节叹赏,乃赐银千两,为其殡葬安家之用。此联妙就妙在其情之凄,其趣甚重,措词之美,读之直可催人之泪。1996年12月,我去浙江富阳参加郁达夫先生诞辰百年活动,在先生故居里看到他的一副自撰联:“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前句为立意——绝交小人,显示其高行高德;后句是逗趣——卖文买书,一生之爱好雅兴。

我再介绍两副轶联,亦是如此。相传:明代名士李某,少时就有才气。他在家中排行第五,其三哥外出经商,三嫂在家侍奉公婆。一年端午,李某受父母之命送五只粽子给三嫂。三嫂亦有才,又喜欢李某可爱,出联难之,并说:“对不出来,不让走,陪嫂嫂吃粽子。”联曰:“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李某当即答曰:“三更三点三嫂想三哥”,联完一溜烟跑了。充满着民间嫂叔之间的和谐情趣,读之忍俊不住。

“巧”者,奇巧也

事巧、意巧、字巧、词巧,巧得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巧得天衣无缝又无法应对。有的虽属文字游戏,但用得奇巧,却是撰联的要诀之一。世间流传几个经典对联,虽无大意思,但奇巧得令人叫绝:“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清代文豪袁子才的随园有一门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邱。”上联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联取《论语》。论平仄、对仗,似乎不稳,但极其巧妙。句出名篇,山水和人文相谐,非袁子才之辈何人能集得。尽管有点自抬身价,但不得不服。我去过宁波的“天一阁”藏书楼多次,也见此联,可见其影响。

在晚清流传最广的讽刺联,莫过于“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宰相李鸿章,合肥人,史称“李合肥”。合肥也有“应该肥”的意思,但因为你的肥而天下人都瘦了。司农翁同龢,光绪帝师,常熟人,史称“翁常熟”。你当大司农(官名)应该天下“常熟”,但世间荒芜遍了。这样的讽刺联,奇巧之极。还有讽刺清顺治十三年顺天乡试主考顾祖镇(司空)副主考戴瀚(翰林)受贿舞弊之联:“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戴学士戴关节,没戴眼睛。”把姓氏与动作挂钩,而且刺人之深,可谓精巧矣。

挽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浏阳谭嗣同的对联甚多,而以南海康有为的联最为特别:“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上联抒发对为变法而献身的战友的无尽哀思,语气沉痛感人;下联慨叹自己无所作为,含意深沉诚挚。单就此,并不难作,妙就妙在以康、谭两人的名讳(谭字复生)入联,十分工巧,殊为难得。

我再举个轶联的故事。据说多年前,苏北某村有两位私塾先生,一姓祝,一姓关。一日,关先生拜访祝先生,谈笑之间,出联相戏。祝先生以家境清贫而自况:“祝先生、坐竹椅、点烛、吃粥。”祝、竹、烛、粥四字在古音苏北话中同音。请关先生对。关无法联对,就说:“我刚才在家看《三国》,偶得一联,请你指教:关将军,过五关,斩六将,关关斩将。”祝也无法对出,两人相视而笑。为何对不出?因为都破不了对方的“巧”——字巧、事巧。祝联四字同音又是四个不同的物,关联讲“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历史故事,又屡现“关”“将”两字,而且两联都以作者自己的姓氏开头。

接着,两位老夫子又卖弄知识,相互交流他们知道的一些巧对。如:“暑鼠凉梁,命匠描猫惊暑鼠;饥鸡盗稻,呼儿拾石打饥鸡。” 暑鼠、凉梁、描猫、饥鸡、盗稻、拾石六个组词皆谐音,而且形象生动,巧也。“孤山独庙,一将军单枪匹马;隔河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一”对“二”,会生出那么多的字来代替“一”与“二”,不能不算是奇巧。“小大子(佣人别称),上下街,走南北,买东西。”八个对应字组成四个词组而成联,确实也工,又是半联,据说至今对不出出彩的一半。

笔者认为,一副对联能做到意、趣、巧中的一点,就是好联;能到两至三点者可称佳联、名联。中国名联甚多,如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联,就是三者皆备。在上面已讲了立意。该联对景物的描写、典故的运用、情感的抒发、人世的愤慨、充满着情趣,而且措词又十分工巧。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援引了明朝解缙的对联:“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原是一副解缙少年时与权贵逗趣的斗联,十分工巧,但无甚立意。然一经毛泽东运用,形容傲娇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用来讽人论事,希望人能够踏实做人做事。这样立意就高了起来。

讲一个当代的,20世纪80年代在民间传诵一联:“小平你好;大治国安。”也是三点皆备。用字词的巧:小对大,平对治,你对国,好对安;小平(人名)对大治(政治术语),你好(问安语)对国安(肯定颂语),表现出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心态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问候入联,亲切自然,趣味丛生。从中又突出极高的立意——肯定“改革开放”的历史功勋。最近盛行的“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也是一副联语,以“担当”对“不忘”,以“使命”对“初心”也对得很好,意高也工巧。在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厦门一次书画笔会上,我将之加了两个字,用对联形式写出:“不忘初心事,担当使命程。”

当然,对联要做到意、趣、巧三者皆备,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应成为撰联者、读联者、用联者的一种追求。

猜你喜欢
对联
小议对联
巧对对联
巧出对联
对联知识小问答
“对联乐园”第十六期出句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对联心路
小对联 大气魄——初写实用对联有感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