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问号”恋上高考题,寻找如鱼得水的感觉
——以2018 年全国卷“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题型破解为例

2019-04-25 06:32新疆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19年2期
关键词:复合句问号高考题

新疆(特级教师)

引言

随着一轮复习的推进,“小问号”项目也在努力地延伸着探究的轨迹。到了一轮语法复习的后期,“小问号”自然而然就与高考题目有了更多的交集。这种拆不了、离不开的交集随着复习的逐渐深入,走向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从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变成了多维度结合的语篇型应用——从而为高考语法复习又添一段佳话。

只因为在题海中多看了Ta一眼——2018年全国卷“两题”统计

《基于普通高中主体学生英语语法学习(一轮复习)阶段“小问号”导学法研究》(下文简称“《小问号》项目”)对学生整体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语法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全面的影响,但其可见的、直接针对的对象还是高考题中“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这两种题型。这样,带着“小问号”来了解高考题中这两种题型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要点和考查方式就很有必要了。

表一:2018年全国卷“语法填空”考查要点统计表

表二:2018年全国卷“短文改错”考查要点统计表

续表

正是因为在对近三年高考题(其他两年略)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多看了Ta一眼”,才使得“小问号”的探究在全面展开的知识网络中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在接下来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小问号”与“两题 ”也就具有了更好的交互性。

宁愿相信曾经有约——以“目标导向”指引“小问号”探究与学习

关于高考语法复习备考,我们常常遇到一个“度”与“量”的把握问题。那么,除了对于高考真题的研究,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高考题目命制背后的这个“约定”——高中英语教与考都应遵循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小问号”也是在满怀期待中……

(一)《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的要求

“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

据此,《课程标准》根据层级要求的不同,对于语法知识内容做了分层要求。“小问号”将其相关内容整合如下。

表三:《课程标准》语法项目单项分类要求表(整理)

(二)对于《课程标准》的分析带给“小问号”的几点启示

1.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的语法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该过程突出了“延伸和继续”,强调了“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

“小问号”对于高考的研究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知识层面上应该更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递进和发展。

2.语法知识的学习特别强调在“在语篇中”这个应用背景。对于高考语法,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更应遵循《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一意义一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

这也为“小问号”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让语法知识更具有生命活力,在语境中鲜活起来!

3.我们熟悉高考常见的语法知识,却常常忽略了其具体的“标准要求”。《课程标准》根据所处阶段的不同,针对不同项目使用了“理解和使用”“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和“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这样的字眼,明确了层次要求差异。

“小问号”的研究既要考虑“面”上的范围涵盖,对相关项目全部进行探究;也要落实“层”上的立体差异,体现各个项目的不同要求。

以《课程标准》作为目标,“小问号”一直在这一方向下,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完善和进步。

调整一:探究目标层级化

从早期项目设计的单一目标向多层目标递进。做到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

丰富第一层级。针对高考真题的专项研究,既要求“面面俱到”,力争涉猎高考语法项目的全部内容;更重视“两点”深入,对于热点、难点反复研究,不断突破。

呈现方式:高考语法专项研究论文等,力争经得起正式发表的检验(大多数项目已经完成)。

坐实第二层级。“小问号”文字稿编撰是整个项目的中坚,是项目设计的初衷,也必定是项目最后的落脚点。“小问号”问题的提出要趋向于“学生化”,接近“口语化”;“小问号”内容的编写追求“简洁”“直接”“实用”。

呈现方式:“小问号”探究文字稿(一轮编写已接近尾声,择机进行后续项目修订)。

开拓第三层级。积极发展“微课”等现代教学方式在语法学习中的应用,并积极拓展渠道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将语法学习“信息化”“实战化”。

呈现方式:“微课”及“课堂实录”制作(两项合计已完成80%以上)。

调整二:体验方法多样性

从初期的纸质化、条目式研究,逐渐走向应用化、综合式体验。

学生层面:单纯的语法学习虽然会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成就感,但是也会让部分学生感到乏味。如下方式或许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

一是教师指定所学某个项目引导学生借助单元话题命制自己的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高考题”;二是在学生完成若干篇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都遇到了哪些“小问号”,并积极创建“我的小问号”库,以便和“错题本”等相得益彰。

教师层面:除了对高考真题进行研究,完成“小问号”项目中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之外,项目组成员也在积极参与更多的研究“体验”活动:一是争取学校的各种试题命制机会,乃至更高级别的原创试题研制机会等;二是参加各个层级的教学比赛,将研究成果展示于更为广大的范围中。

Ta一直就在身边,从未走远——以“问题导向”突破“两题”热点与难点

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习惯和能力的过程。“小问号”项目也正是在这一帮助学生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并前行着。如果说《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语法条目内容是“小问号”进展的“目标导向”,而以“问题”为导向正是推进项目前行的真正动力。

问题一:我们该研究什么?

毋庸置疑,作为 《基于普通高中主体学生英语语法学习(一轮复习)阶段“小问号”导学法研究》我们寻求的对象就是和高中所学语法知识相关的全部项目。而《课程标准》所列的内容就是我们的研究指南,《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就是我们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问题二:“两题”热点与难点及其背后的成因是什么?

从本文表一(“语法填空”考点统计)和表二(“短文改错”考点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考题对于语法直接考查的两大热点分别是与动词相关的知识点(时态、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等)和与复合句相关的知识点(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二者占比约为40%和30%,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表三(《课程标准》语法项目单项分类要求表)中赫然发现,《课程标准》在三个层级中反复强调了和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相关的内容以及复合句方面的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从一定的角度上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项目的研究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处也正是学生学习、应考的难点所在。

问题三:解决的办法在哪里?

1.把握好语法学习备考的“度”与“量”,让备考更有效

虽然从表面上来讲,我们的一轮复习备考必须要有广泛的涵盖范围。但是,在复习的后期,我们应该将考试的热点、难点与学习的薄弱之处作为重点,开展积极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

以高考重点语法项目复合句的复习方式为例:

方式一:一般的复合句学习。将定语从句(两类)、名词性从句(四类)和状语从句(九类)进行详尽的讲解,并附之以练习等,这需要学习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方式二:“小问号”导学法。将三大从句分解成了73个(组)小问号,其中定语从句22个(组),包括“知识小问号”19个(组),“应用小问号”3个(组);名词性从句26个,包括“知识小问号”23个(组),“应用小问号”3个(组);状语从句25个,包括“知识小问号”22个(组),“应用小问号”3个(组)。我们将三个庞大的知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号”,这些“小问号”涵盖了复合句从知识学习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取相关“小问号”的内容来进行学习,这种方法便捷而灵活。

方式三:“小问号”+高考题。在“小问号”学习的基础上,对高考题目中有关复合句的考查进行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对于这个项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从属连词”(含连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上(见表一和表二)。这样,我们以探究的目光去研究,将这个项目备考中心聚焦在“十字诀”和“三公式”上,极大地优化了备考策略。

(1)复合句学习“十字诀”(既统领全局,又各有侧重,紧抓要点。遇到问题回查“小问号”):

结构——认识三类从句的基本形式和功能

成分——分析连接词在从句中承担的成分

意义——理顺连接词在主从句中的意义

时态——把握三类复句合中主从句的时态特征

语序——注意三类从句中特殊的语序变化

(2)从属连词破解“三公式”(简洁明了、提纲挈领、易于操作。遇到问题回查“小问号”):

定语从句连接词=(先行词)指什么+作什么(成分)

名词性从句连接词=作什么(成分)+(词义)是什么

状语从句连接词=(词义)是什么+作什么(成分)

【高考示例】(2018年全国卷Ⅱ·语法填空)...when the government started a soil-testing program 69 gives specific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to farmers...

【答案及解析】which/that。结构:此处从句前有先行词,应该为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引导词=(先行词)soil-testing program为物+作定语从句中主语,故此处填which/that。

【高考示例】(2016年全国卷Ⅰ·短文改错)My uncle is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lose to that I live.

【答案及解析】that→where。结构:介词to后是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引导词=作什么(成分)+(词义)是什么,从句中live为不及物动词,与主句间缺一个作地点状语的连接成分,故将that 改为where。

2.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意义—使用”,采用和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

除了惯常采用的学习形式外,“小问号”项目组还充分利用高考题目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指导学生通过如下活动来提升语法学习的趣味性、方法性和学术性。

(1)指导学生针对高考题目做出像本文开始的表格一和表格二那样的统计表来。之后,再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归类统计,作为今后学习的突破重点。这样的总结几乎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简单的统计之后学生能很快发现高考语法考查的热点、重点和要领。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和统计、归纳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从高考研究者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发现和思维方式一定会让教师叹为观止。

如此,“小问号”恋上高考题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后记

的确,语法学习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学好了语法会让人很有成就感。确实,语法学习现在也时常被看作“鸡肋”,但这是一种无意的误解或有意的曲解。因为在缺少语言环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言学习必须需要语言的法则来规范和提升,进而登堂入室。

感谢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提供公益基金,感谢教学考试杂志社提供这样的平台供我们展示我们所做的点滴小事——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复合句问号高考题
一道2021年高考题的四种解法
两道高考题的整形处理
创建你的生活手册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Step 2
填空格
天上掉下个大问号
问号处是什么等
牵手中考复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