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伏鳟二战后文学的死亡主题研究

2019-04-25 00:13张虹徐凤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张虹 徐凤

摘 要:《今日停诊》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伏鳟二的战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社会百废待举,财匮力尽,底层民众生活极端困苦的境况,表达了井伏鳟二对战后日本社会走向的担忧和对重生的深切希望。该小说牵扯到很多“死亡”问题,本文将探究《今日停诊》的死亡主题,透视死亡主题背后的深意,找出底层群众由死亡到重生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揭示井伏文学中死亡主题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为解读井伏文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观点。

关键词:今日停诊;死亡主题;战后文学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9)01-0051-05

小说以死亡主题来叙事,这与井伏鳟二(1898-1993)自身的亲身经历有很大关系。1942年,太平洋战争期间,井伏鳟二作为从军作家被派往新加坡战场。经历过战争,亲眼目睹过战场上的死亡,井伏鳟二深知死亡的痛苦和绝望。二战结束之后1949年,井伏鳟二创作了中篇小说《今日停诊》,该小说围绕三云医院和八春大夫描写了战后形形色色的底层小人物的艰苦生活。井伏鳟二独特的成长经历使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思考。战争的本质就是杀戮,杀戮必然有“死亡”。这里的“死亡”不只是生命的终结,还包括亲情、爱情、精神、经济等等的死亡。因为亲历过战争,井伏鳟二对“死亡”的体会更加深刻和清晰。因此井伏鳟二将这种对“死亡”的体会付诸于《今日停诊》的创作中,描绘了一幅幅“死亡”之景象,展现了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如何从死亡到重生的过程。

中日学界对井伏鳟二的研究有很多,但对其作品《今日停诊》的研究比较少。安川菜津美[1](2006)在《井伏鳟二<今日停诊>论》中对八春大夫的性格变化进行了分析。王宁[2](2015)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详细分析;黄华[3](2016)结合时代背景对该作品中的庶民形象进行了探究。但这些先行研究都未从“死亡”这一角度出发探寻《今日停诊》的深意。本文主要是分析《今日停诊》的死亡主题,探究死亡主题折射的深刻意义。

一、《今日停诊》的死亡主题

1.经济的“死亡”

二战结束,日本社会千疮百孔。“三云产科医院”的牌子被焚于战火,战争中,医院本身也被烧毁了。八春大夫在大学时买的古典剧的教唱本也都毁于战火。战争空袭烧掉了三千代故乡的房子。一切都破败不堪,连如今的菜园子都是在废墟上开垦出来的。二战时,每个人都是战争的一份子,日本国家为了应对战时的需要,只好先供应前线,战争后方的民众的经济资源紧缺,底层群众生活艰难。战中日本又遭到轰炸袭击,很多群众失去了家园、工作、经济来源。从来医院就诊的病患们就能看出日本战后初期民穷财尽,全然没有战前的安逸富足。凡是来到医院的病患都是盖着又破又脏的毯子。请八春大夫到家看诊的病患,有的一家人住在车库的电车里,有的住在狭窄不透气的装沙子的船上,还有住在贫民窝棚里的。大多数病人都是社会底层的民众,他们围绕三云医院和八春大夫发生了许多可怜的故事。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论产妇多危险都要求顺产以求减少手术费用的;也有因为付不起医药费,病好之后偷偷从医院跑掉的,甚至连医院的床单也拿走了;还有16年前在三云医院做了剖腹产手术,因为日子过得艰难,一直没有交费的。

战争所带来的经济的毁灭是致命的,从日本底层民众的贫穷生活来看,日本战后初期的經济已经濒临死亡边界,这让许多人迫于生计选择偷窃,选择做妓女,让许多人害怕增加看病债务费用不敢就医。该小说也表达了战争破坏了民众日常生活健康,给日本带来了创伤,包括经济上的死亡性的打击。

2.社会秩序的“死亡”

二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合伙诱骗初来乍到的悠子,女的抢了悠子的箱子,男的强奸侮辱了悠子。正值青壮年的男女不好好努力工作,却趁着战后的混乱,做着见不得人的抢劫奸淫之事,实在令人恼火气愤。后来在被警察抓到后,其中的女子狠咬了警察想要逃跑,这种目无法纪的行为不单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还有一个偷东西的女扒手,被抓到过不止一次,却仍然不知悔改,这些人不把社会秩序、法律放在眼里。还有因为喝醉酒就随意打人的穿学生装的青年。这些足以见得战争之后社会一片混乱,社会秩序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死亡。虽说战争使得人心惶惶,大家已经顾不上社会法规的条条框框,没钱的尽可能的都在为自己谋私利,不愁钱的就随意妄为我行我素。但是真正有正义有秩序的人,即使再贫穷也不会做邪恶的勾当,不会做违法的事。

在战后急需重建的背景下,秩序却得不到遵守和维护,该小说中这些目中无法的人扰乱了社会秩序,引发了更多的慌乱,严重的话会导致民众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质疑、丧失信心,破坏了战后重建的信任关系,使社会秩序从良好的状态走向死亡的边界,给战后社会的重建带来了重重困难。

3.爱情的“死亡”

在涩谷热闹区工作的一位女子因为文身的误会而交往了男朋友,却没想到男朋友在交往后总是喝的醉醺醺,还推倒了自己。男朋友粗鲁的表现让女子彻底心凉,决心剥除文身与男朋友断交。另一位女子阿町被丈夫抛弃后在酒馆工作,因为怀了死胎不手术不行,她心里抱怨男人不该把她弄成这么个病。被抛弃的孤单、病痛的折磨让阿町对男人都死了心,不再对男人抱有希望。满怀希望的悠子特意从大阪来会见公寓里的青年,不料发生了意外。这场意外让无依无靠的悠子几近精神崩溃,然而青年却始终未出现过。后来悠子说她再也不想去会见那个青年了。足见悠子已经对心念已久的心上人彻底失望,因为这场灾难,更因为青年的冷漠态度。

从女子决绝的态度、阿町可怜坚忍的样子可以看出她们饱受男性的欺骗,看清真面目后下定决心跟爱情告别,象征着她们爱情的死亡。悠子对爱情的彻底死心象征着悠子朦胧青春时代的结束,也象征着战后许多爱情的死亡。她们对爱情的态度从憧憬到失望的转变是爱情走向衰亡的象征。她们都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向往的美好爱情在她们心中已经死亡,对爱情的纯真追求已经幻灭,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爱情悲剧,战争给女性带来的精神创伤的一种。

4.精神的“死亡”

被无情地放肆蹂躏过的悠子,完全失去了知觉,就像丢了魂似的。即使来到派出所,见到警察也是一副认为警察不可信的表情。在医院怎么也不肯让八春大夫检查,带着担心害怕的神情,死盯着洗净液。独自在手术室时,嘴贴着手术台哭。一切反常人的举动表明悠子精神已经崩溃。突如其来的不幸,让未经世故的悠子精神上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她开始敏感恐惧,开始不相信警察,不相信大夫,内心不再信任别人。也就是说她追求上进的精神意识已经死亡。阿町的精神因无法承受拖车被偷,又失而复得的双重打击,病情开始恶化。唯一有些用处又值钱的拖车被偷,让阿町更加担心忧虑以后该如何还医院的费用。后来拖车被送回来,使阿町最后抵债的希望也破灭,治疗的高额费用让阿町再也无法镇静。加上丈夫不知去向,孤单贫穷的阿町已经无法承受这些。让阿町的精神防线在身体恶化之前就已经崩塌。

由于战争变得精神失常的日本民众不在少数。战争导致的生死别离、民穷财尽、秩序紊乱等,让日本社会底层的百姓苦不堪言,极度的压抑下,使他们的精神遭受苦刑,丧失了精神意志。当精神意识死亡时,他们很可能会为了消除焦虑和痛苦而选择结束生命,以求达到最终的稳定状态。通过该小说中描述的战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的精神死亡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战争使人的精神极度消沉时,会彻底摧毁一个人的信念和健康。

5.生命的“死亡”

文中有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因为各种原因生命垂危,但都被八春大夫救了过来治好了。只有怀死胎的阿町因为过度担心手术费用,后期拒绝治疗,最后病逝。阿町是个可怜人,丈夫不知去向,独自忍受痛苦工作。死胎手术之后原本有所好转,又因为拖车事情发生病情恶化,生命陷入危险。因为不愿欠医院更多的费用,阿町便偷偷出院并坚持说自己已经病好。然而几天后就去世了。阿町的死亡更加表明战后底层民众贫苦的生活,艰难度日。一旦遇到病痛,那更是雪上加霜,甚至是判了死刑。小说中还提到了三千代的丈夫汤川先生因为中风去世,但我们不得而知,汤川先生是否是因为无钱医治而导致的最终死亡,如果是,这又是一条可悲的生命。

战后因为穷困,艰难度日的底层群众数不胜数,阿町和汤川先生的死象征着战后许多因此而丧命的底层群众。战争拉开了生命死亡的悲剧的序幕。除了战场上的死亡,其实,在战后的日本社会,象阿町这样由于战争而失去生命的普通百姓多如牛毛,生命死亡的悲剧总在上演。

6.人性的“死亡”

大阪来的女人,身上有病还要当野鸡,不惜将疾病传染给别人。阿竹让离婚回到娘家的孕妇妹妹每天都去咖啡馆工作,自己却游手好闲起来。这种哥哥真是混账透顶,换言之,哥哥的人性遭到质疑。另一个偷东西被抓的女人,想要通过装病逃脱罪责,好让警察放她回家养病。八春大夫通过检查发现没什么问题,并且记起来在七年前这个女人也是因为偷东西来过警察署,当时八春大夫还批评规劝过她。现如今看来八春大夫的忠告并没有对她起作用,这个女人依然在偷窃。撒谎、装病、偷盗、不知羞耻,她所做的一切已经完全泯灭掉了人们对她的同情和关心。她的人性发生了改变。

透过自私的大阪女人,不顾妹妹危险的哥哥,偷窃成瘾的女人的行为足以见得他们都已经丧失了人性的美好。他们在社会动荡的局面下选择捷径让自己舒适安逸,真是人性的堕落。

二、如何面对“死亡”

悠子在遭遇不幸之后,不信任任何人,甚至不讓八春大夫医治。加上身在异乡,想会见的青年在悠子出事之后从未露过面,内心的孤独和身体的伤害让悠子经历了爱情、精神的死亡,然而悠子并没有自暴自弃。在三千代母子的帮助下,悠子渐渐开朗起来,慢慢开始主动治疗疾病。后来悠子通过拍照来纪念重新开始的新生活。由此可见悠子没有放弃信念,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慢慢从“死亡”中走了出来。

阿町为了不欠医院和邻居们更多的人情,不顾生命安危,偷偷跑回家。不惜抛弃生命来维护自我尊严,就算死亡来临,也掩盖不了阿町善良的举动和为人着想的体贴。还有三千代母子生活贫困却仍然坚持归还16年前的手术费用。社会经济死亡、底层群众更是一贫如洗,但三千代母子家贫志不贫,这种精神难能可贵。阿竹在看到妹妹难产时躲在房间角落啜泣,恳求八春大夫救救自己的妹妹。死亡面前亲情真实流露,阿竹害怕妹妹死去,这一刻我看到了阿竹的悔恨,后悔让妹妹到咖啡馆工作,恨自己为一时享乐,对妹妹不管不顾。经历过人性泯灭的哥哥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伤心绝望的样子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复苏。

战后初期社会混乱,坏人层出不穷,罪犯不肯悔改,松木警察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在用自己的正义力量维持着社会秩序,为了蒲田民众的安危,即使抓坏人时受伤也依然坚持着。

面对艰辛的生活,面对丧失人性的社会,他们都遭遇了种种不幸,经历过“死亡”,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善良,坚强面对现实,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展现了社会底层群众的真挚情感。困难当前,真挚的友谊让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大家又重新燃起希望。三千代母子的友好和善意让人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阳光。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困难也不是逃避就能解决的。最终是他们坚持和善良的精神让社会和民众从死亡走向重生。

三、死亡主题折射出的意义

1.坚强面对死亡的积极精神价值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结局,但“死亡”不代表消亡。日本平民在面对死亡时的姿态正是《今日停诊》死亡主题反衬出的一种精神价值——坚强勇敢。

面对爱情的死亡、社会秩序的死亡,悠子没有悲观绝望,而是重新整理自己开始新的生活。面对经济的死亡,三千代省吃俭用,独自抚养春三长大成人,努力挣钱还了16年前欠下的医药费。艰苦忍耐的母亲还有住在装沙船上的产妇,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痛苦忍受着脑贫血疾病。面对丧失人性的社会,松木警察并没有消极遁世,他和同事们敢于直面罪恶,不舍昼夜的追查,勇敢打击犯罪,他们是正义和法制的代表。

在困境中积极生活,在死亡中互帮互助,《今日停诊》在战争的背景下塑造了一个个善良、坚忍、自立、勇敢的人物,他们带着爱和善良前行,超越了贫穷和绝望,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不服输不投降。艰辛的生活中,他们是是绝对的勇士。

2.反思战争,揭示战争的本质

死亡才更能凸显出生命的可贵。小说通过死亡主题表明战争的残酷本质,告诫人们要重新审视、反思战争,以此呼吁人们热爱生命,拒绝战争,拒绝杀戮。井伏鳟二将自己的思想交托给笔下的人物,让他们去提醒沉睡的国人,剥开麻木的心灵。小说中悠子和阿町的故事都在诉说一个真相:战争会彻底粉碎人们的美好理想。井伏鳟二希望人们能回想和平,期待人们能够在重建后的和平中体会爱的温暖和幸福。

小说从未描述一场战争场面,但却真实的描述了日本战后初期经济的不景气、平民的艰苦生活,整篇小说隐含着浓重的战争遗留的悲惨气息,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反人道主义的本质。战争给人们肉体和心灵上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3.寄托作者的希望

井伏鳟二作为作家,只能通过自己的文笔来描述,文中他描述了很多病人,有善有恶,有好有坏。真实的描绘了善与恶、美与丑的现实真相。井伏鳟二希望用坏丑恶来反映战后真实的混乱景象,用好美善来表现真善美永远都在,希望民众不要对日本社会和未来失去信心和期待。表达了作者对平民的关心。

井伏鳟二对死亡的思索是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小说死亡主题真实地展现了日本战后初期混沌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悲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后日本社会走向的担忧和对战后重建的深切希望。作者想要通过《今日停诊》寄托自己对日本社会由死亡到重生的希望,对经济重建,对社会秩序重建的希望。表现了井伏鳟二的社会责任感。

4.对战死灵魂的慰藉

作为从军作家的井伏鳟二亲眼目睹战争的凶残和对人们的伤害,因无力阻止战争的发生以及后果而深深自责。他对自己无法作为的行为感到愧疚,对自己的行为给日本民众带来的灾难和贫穷感到痛彻心扉。作为作家,能为社会和民众尽的最大力量就是真实写作,诉说真相。于是井伏鳟二用朴实无华的词语,真实的反映日本战后初期底层民众的现实生活,还原战后真相,以此来慰藉因战争死去的灵魂(包括肉体死亡的灵魂,也包括精神死亡的灵魂),也痛击自己曾经战时为军国主义效力的愚昧内心。

小说的死亡主题时刻提醒着世人要看清战争真面目。死亡主题的叙述中充满着作者对死者的怀念,包括对井伏鳟二一同奔赴战场的死去战友的怀念,也包括因为战争战后贫穷致死的民众的悼念。

四、特殊的死亡主题叙事技巧

海明威遵循“冰山原则”进行创作,不铺排大场面,不描绘大情节,而总是选择一些较小的场景,更多的是通过个别人物的行动和言论,来寄寓作家对生活的思考[4]。在《今日停诊》的叙事技巧上,井伏鳟二同样采用了“冰山原则”。首先,小说死亡主题的叙事形式上,井伏鳟二以个人视角叙述,没有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个人的叙事态度更加能代表作者的立场,很好的传达作者写作意图。但这种叙事视角有其狭隘性,只是站在个人立场上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为贫民百姓申诉,强调战争给日本国民带来的创伤,模糊淡化了日本发动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其次,死亡主题的叙事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今日停诊》呈现了不下40个人物角色,而且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更广泛地代表了各个阶层。通过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今日停诊》饱满客观地展现了善与恶并存的现实。最后是死亡主题叙事的文学精神和价值。死亡主题通过死亡展现的不是消极怠惰的情绪,而是积极面对的姿态。死亡主题直接表現了战后的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窘境,反衬出战争的毁灭性性质。井伏鳟二以此来呼吁和平,由此可见《今日停诊》死亡主题的特殊叙事技巧具有肯定和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井伏鳟二一生经历四个时代,被征用派往新加坡战场是井伏鳟二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井伏鳟二作为亲身经历战争的一代人,更加认识到通过文学创作使未经历战争的日本国民真正了解战争是他们的责任。在《今日停诊》中他采用特殊的死亡主题叙事技巧逼真地描写了战后社会生活,折射出人们积极生活的姿态和对日本未来的期待。死亡主题的研究为井伏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参考文献]

[1]安川菜津美.井伏鱒二《今日停诊休診》论[M].札幌国语研究11,北海道教育大学,2006.

[2]王 宁.井伏鳟二小说中女性形象之叙事学分析——以《今日停诊》为中心[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15,5.

[3]黄 华.井伏文学作品中的庶民像——以《炭矿地带医院》、《祭钟日》、《今日停诊》为中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5.

[4]张怀斌.不见硝烟 处处硝烟:《到灯塔去》的战争主题[J].世界文学评论,2006,(0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