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解读与教学建议

2019-04-25 00:33潘家琪刘俊强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潘家琪 刘俊强

摘  要:信息技术对提升当代高中生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高中生尽快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迁,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连接信息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文章通过对数字化学习、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相关概念的解读,以及对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必要性的分析,列举了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一些教学建议,以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6-0001-0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本着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最终确定了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为内容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其他三项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经验来源。

一、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概念解读

1.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最早由美国的杰·克罗斯(Jay Cross)教授于1998年首次提出,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可译为在线学习、电子学习、网络学习、数字学习、数字化学习等。何克抗教授认为E-Learning不仅是指网络化学习,还应该包括基于多媒体的学习,他认为把E-Learning翻译为数字化学习是比较适当的。[1]对于这一概念的相关界定,笔者基本认同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数字化学习的完整内涵应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面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大批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数字化学习概念于2000年后在我国开始全面引入,之后随着信息技术改革的浪潮愈演愈烈,数字化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适应社会变革、个人发展需要及助力其终身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迫切要求。创新也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还是个人想法作用于已被吸收内化并建构于自身知识的过程。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基础,创新是知识的高层次发展。在当今数字化环境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描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其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表述为: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与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2]

笔者认为高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在数字化社会环境下高中生能够认清各个资源的优缺点,掌握各种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以促进其利用数字化环境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形成。[3]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必要性[4]

1.高中阶段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理由

近十年来,随着大数据学习资源及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的发展,当代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早已不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字化的学习模式已经深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不仅是现代学习模式的转变,同时也顺应了未来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新课标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不仅应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也应把这种能力融会贯通到各门学科,甚至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以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素养,学生在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会接觸到各种各样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但是一些资源与工具良莠不齐且各有其自身所适应的情景,具备良好素养的学生应该可以敏锐地发掘、选用适合自己的信息和工具,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要发展学生的这一能力,不仅需要学生主观上努力自觉地形成数字化思维,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接触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中运用到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学生得到的体验都是零散的,没有经过系统设计的,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十分必要的[5]。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起集成的作用[6]

《课程标准》从“人与技术”“人、技术及问题解决”“人、技术与社会”等层面分析得出了信息社会公民所必备的素养。[7]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协同发展最终构成核心素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如图1所示。

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居于整个体系的基础位置,是学生发展信息化能力的前提,信息社会责任是整个信息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汇聚了其他三项核心素养,是学生信息素养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直接能力。

由此可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整个核心素养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培养高中生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大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技能,更有益于全面把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更有益于将学生培养成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教学建议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满足当代学习进步的需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培育四个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唤醒学生信息观念、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活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1.教师引领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观

传统课程仅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而忽视课程内在价值的培育。诚然,知识、技术的习得是应用的基础前提,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早已超越了其单纯作为技术工具的价值,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创新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乃至社会变革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工具,更应发挥其蕴含的价值。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开放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综合意识、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在信息资源中协作、探究的精神,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设有益于促进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创设适合学生需要的数字化环境与活动。美国2000年发布的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以E-Learning为整体标题,也将数字音视频、数据文件、计算机光盘等基于多媒体的数字化内容包括在内,并强调要将网络资源与数字化内容相结合。要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体会自主、协作学习,积极主动地创造个性化作品。教学资源不可或缺,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师都要投入到资源开发中去,而是让教师努力搜集恰当合适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硬件设施的运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使其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设施建设也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在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充足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3.开发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要和适应具体学校情况的课程

(1)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2]

①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为了使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而开设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参加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前提基础,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的课程。教师在讲授必修课程时,应着力于促进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②选择性必修课

选择性必修课是根据学生升学和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应主动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条件,定期组织培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讲解,或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③选修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程,同时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预留了空間。在具体课程开设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应因其是选修课程而被取消或占用,学校要组织教师队伍开发校本课程,保证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多元发展。

(2)学校具体开设建议[8]

在学校实际开设信息技术学科时,往往由于高中生学业压力大、师资力量短缺等原因,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要给予信息技术学科足够的重视。

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开发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在信息技术学科内,要注重和其他学科深度融合,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微课、MOOCs等)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4.深度挖掘课程内容[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丰富,既有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修课,也有为了满足学生升学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而创设的选择性必修课,还有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的自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

(1)从数据与计算模块看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先决条件下,自觉依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成为信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在进行本模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选用合适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如移动终端、开源硬件、网络学习平台、应用软件等)、建构知识、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从而促使学生学会数字化学习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2)从网络基础模块看

网络对现代人的生活至关重要,熟练使用典型网络服务有助于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和促进其终身学习,同时这也是现代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这部分,要让学生理解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基本网络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能够使用适当工具对数据和终端进行加密,经过体验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其他相关网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如Bluetooth(蓝牙)、NFC(近场通信)等,探讨创新网络服务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大影响。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根据任务特点选择恰当的网络服务,能使用典型的网络服务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任务,并理解创新网络服务的意义,进而自觉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从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看

数据管理与分析已经成为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问题的重要方式,网上信息资源庞杂且质量参差不齐,有效的管理与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教学内容包括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能在实践中选用恰当的工具,解决生活及学习当中的问题。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选择一种数据库工具对数据进行管理,从给定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内化于自身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5.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教学方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是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学科核心素养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最终会促使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进而影响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改造活动。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应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进行,即课堂教学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项目式教学为主。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把握项目学习本质,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在實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梳理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出学生知识习得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为依据将大块的学习内容分解成几个小的项目,设计好项目的推进路径,使项目实施既能合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又能有效整合相关教学内容。

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自主地收集资料、选用适宜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项目教学类型,如描述型学习项目、设计型学习项目、问题解决性学习项目等。

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中,应鼓励和倡导采用开放式项目进行教学,而在开放式项目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项目成果的推介者,同时教师角色也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

在问题情境里的项目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发展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和人际交流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共同促进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6.建立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8]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程评价也应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素养而展开。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重视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与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②评价对象应包含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评价要公平公正,注意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④评价应科学合理,教师要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2]

课程评价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分级体系为依据,注重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情感投入是否积极做出评价。

在总结性评价中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完成的作品作为评价对象,另一方面要采用测试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做出客观评价。教师评价时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工具应支持学生自主和协作进行数字化问题解决并促进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保证纸笔测试和上机测试相互补充,综合运用。同时可以采用情景测试法、成长档案袋评价法、作品评价法等。通过进行合理评价,达到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四、 结束语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不仅可以助力人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而且对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重大意义。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把握项目式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提升其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与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6.

[4]解月光,杨鑫.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意识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85-90.

[5]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6]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7]刘向永.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访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教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2):4-8.

[8]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1):33-37.

[9]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7):56-61+9.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