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字串深情,牵发动全身

2019-04-25 00:09李君学
关键词:公开课母亲文章

李君学

【摘要】  《回忆我的母亲》篇幅比较长,不可能是通篇全讲,笔者抓住这篇课文有一个独特的字“还”, 用一个关键词去连缀写作内容,营造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抒发文章感情。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关键词】  还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257-01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粤北农村初级中学,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昨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半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树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教材分析】

紧承第一单元硝烟弥漫的新闻题材的作品,本单元呈现出让世界充满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让人感受到朱德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

【案例描述】

上课的第一次鐘声响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领导和老师,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原本活跃的班级在他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就连三分钟诵读活动也没有了,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

上课铃再一次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帮老师读一读这一个字“还”,用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字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关于“还”句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今天,我们准备抓住文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来学习全文,同学们猜猜是哪个词??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还hái”字。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还”字的语句。此时同学们火烧火燎的你一言,我一句把“还”字句全部都找出来了。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还有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在找孩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潘欣同学大胆的提出来了,这些“还”字句一串起来就是写出了文中人和事。多么用心的人呀。同学们竟然已经把我设计好的教学内容都说出来了,我感到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感觉到我成功了,我感觉到学生超越自己。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把“还”字句分类,并讨论以下问题:1、结合上述的还字句分析母亲的形象。2、讨论有关写我的还字句有什么作用。3、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其他人来深化母亲形象。小组讨论分析。课堂此时十分活跃,同学已忘记了课堂了有老师听课,刚才的恐惧心理也忘得一干二净了。接下来我又抛出讨论问题: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此时学生争分夺妙的回答着,学生全部进入文本之中,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表演。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去理解课文我又抛出抢答题。1.抢答:写其他人的还字句写出了他们什么共同特点?2.提问:文中还有哪些人具有勤劳的品质?同学们纷纷的讨论:写其他人的还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勤劳,还有许多大家庭中的其他人、许许多多的贫苦农民都是勤劳的,同时也无形中从写母亲慢慢过渡到作者所要表达之意。多么深刻的见解呀。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最后我抛出一个实际性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母亲。这个问题提出来后,一会儿课室里鸦雀无声,一下子沉默了,因为同学们最怕说与自己相关的事,再加上大多数事留守儿童,对母亲了解甚少,问题又来了,我引用了孟郊《游子吟》谈起了自己的母亲。话题说开了,同学们此时跃跃欲试的抢着说,把自己的母亲说得有声有色,言语中表露出的是埋怨的少了,对母亲理解的多了,从而也道出了对母爱的理解。“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初步体念到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从母亲的生活中小事写起,通过写母亲是为了歌颂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们,抛出问题文中写许多和母亲一样具有勤劳品质的劳动人民,这样写有何好处?让学生领会以小见大的写法。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叙事散文让学生谈谈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如何理解,梁美凤说:形是抓住母亲生活中诸多小事,是通过这些小事来歌颂母亲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识大体、明事理、深明大义,勤劳朴实的品质。同学们都能紧扣原文分析。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傻子”的同学表现十分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我最后总结:常言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素材,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是巨大的。当前农村教育,主要是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的问题。由于身处叛逆期,学生缺乏父母的管教,爷爷奶奶不是过份溺爱就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给学校在安全,思想方面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课堂的尾声,将学生的情感教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参  考  文  献 ]

[1]郑金洲的《案例教学指南》、《科技视野》2014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公开课母亲文章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