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变严防中风

2019-04-28 06:4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金慰鄂
保健医苑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渴中风血液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金慰鄂

热天严防“热”中风

有资料说,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预防“热”中风,除了降温和减少活动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多饮水 夏天天热出汗,“不渴”也得喝上20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以保证有充足的血容量并使血液得以稀释。避免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多吃高钾食物 富含钾的食物具有预防中风的作用,最好每天进食含钾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番茄、青蒜、大葱、大豆及香蕉、柑橘、甜瓜、柚子等。

多吃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食物 这类食物可降低“坏胆固醇”及抑制其氧化,对防止动脉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狭窄和血凝块堵塞脑血管也有很大作用。饮食中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的有洋葱、香菜、萝卜、南瓜、甜杏、辣椒等食物。

多食优质蛋白食物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颅内微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如多吃富含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牛磺酸的优质蛋白食物(如鱼类和鸡鸭肉、兔肉、鸽肉等),不仅对维持正常血管弹性及改善脑血流有益,还能促进钠盐的排泄,有利于防止中风的发生。

冷天严防“冷”中风

任何地区、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中风。在我国中风发病率是北高南低,以冬季多发(约占患者数的70%以上)。人体在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受阻,供血减少,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受冷血管收缩,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当过度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性中风。医学专家称中风是“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

预防“冷”中风请做好以下几点:

注意保暖 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遇到不良气候,应尽量使自己处在一个较为适宜的温度的环境中,要防外感风寒,避免因气候剧变而发病。

饮食清淡以清淡的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适量的鱼类、瘦肉为主; 控糖、控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运动适度从事体育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量不要太大。

良好心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防止过度兴奋而引起“中风”;平时不宜收看情节紧张、恐怖或激烈比赛的电视节目,更不要沉浸于“修筑长城”,要知道夜来麻将声,中风知多少!

积极治疗疾病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血管畸形的患者除注意预防和自我保健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在此,还要提醒已发生过中风的患者,特别是在天寒季节更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中风复发的防治,以保安全。

生活起居严防中风两奇招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数每年约有1200万人,为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而“中风”则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所以,如何预防中风的突然发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为此,医学专家提出2种简便而有效的实用方法,您如果身体力行,并持之以恒,不但能逢凶化吉,也无异于掌握了一把健康长寿的钥匙。这2个奇招是:

多饮一杯水

老年人机体分解代谢胜过合成代谢,只有保证体内有足够水分的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去。故有人建议,老人早晨起床后及晚上都要喝一杯温开水,以补充睡眠中的不显性出汗和尿液所丧失的水分,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小血管,降低血压,从而可能预防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尿路结石等疾病。再者,人到老年,本身的口渴中枢神经功能就减弱,对喝水的欲望感觉迟钝,甚至毫无口渴感。这说明老人如果仅凭口渴不渴来决定是否饮水是会影响进水量的,会导致实质上的“水缺乏症”。所以,我劝君多饮一杯水,就是说,即使不渴,也要多饮一点水。

3个半分钟

当您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半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从床沿下垂半分钟,再下地活动。为什么要对心脑血管患者特别强调“3个半分钟”呢?这是因为中风常发生在夜间,并且多发生在患者夜间起床上厕所时,主要是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神经调节慢,更容易发生危险。

猜你喜欢
口渴中风血液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李天王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