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域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28 12:31黄莉翟婧伟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黄莉 翟婧伟

摘 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国酒店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然而,行业的长足发展最终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支撑。培养与当前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酒店专业人才,需以协同的视角,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手,重新合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科学,多元特色化课程体系,为社会,行业培养“刚需”人才。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2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12

旅游作为助推经济的朝阳产业,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酒店业与旅游产业息息相关,中国作为世界酒店市场中竞争最富活力、最为激烈的国家之一,整个行业更加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酒店从业人员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专业人才奇缺的严重现实问题。基于此,为了共同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的素养和专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向教育的高标准和国际化需求,借鉴法英美等国教育经验,多方式、多平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人才模式改革,为行业培养出具备新知识、新能力,能迎接新挑战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酒店专业人才。

一、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是指多主体、多元素围绕一个相同的创新目标,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技术上实现的创新行为。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要发展潮流,高校贯彻落实协同创新这一理念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欧美学者最早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概念,并强调了协同创新的结果是为了达到“1+1>2”的目标。我国对于协同创新的研究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这一理念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迅速得以升华。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育界对于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和探讨逐步拓展和深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状况,协同创新主要应围绕主导主体展开,即政府、企业和学校,依托学校所开展的专业,根据相应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加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协作,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创新工作,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概况

所谓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是以追求双方利益最大化、满足双方现实需求为基础的。通过有机的合作关系,学校培养出了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也引进了优秀的各部门准员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向酒店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酒店管理和服务类人才。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理论教育远远不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高自身水平,更多的是依靠实践实习。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借助酒店这一企业平台来弥补自身实践条件的不足,而酒店方面也需要依赖酒店相关专业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于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框架内,开展了这种易于推广、效果明显的合作教育模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困境

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人才市场变革,扩大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确实也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人才培养规格同质化,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过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人才数量不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结合内部和外部环境考量,造成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走入困境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资金缺乏

自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提出了有关高校教育发展的系列建议、意见及指导性文件,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应用型本科,承担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打通高层次职业教育通道,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新世纪以来,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发展规模快速增大,在全国高校中,在校生超过10000人的高等院校有130多所。可是,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酒店专业建设没有进行重点投资。相对于,老牌科研型高等院校,动辄上亿的科研经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格应用型本科院校倍感自身经费不足、教育办学实力薄弱;其次,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而言,酒店管理同一专业,同时培养专科和本科不同层次学生,成本和效益是不同的,本科学生数量少,但投入成本高,效益低,专科学生人数多,投入成本相对低,产生效益相对高。因此,同专业不同层级人才培养投资均衡,反而会导致培养水平失衡,制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纵深发展。

(二)培养师资的短缺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培養了酒店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但高层次的尖端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具有高星级酒店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反映在教育教学中,突出表现为专业的师资队伍的紧缺,特别是缺乏“专家型”“实践型”“双师双能型”教师主体。由于本科院校人才引进、聘用条件限制,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多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教师直接是“校一校”,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本身存在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经费缺乏,教师队伍各项待遇相对较差。工资低,待遇差,一方面专业教师岗位对酒店行业专家,具有实践经验的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吸引力低,另一方面,现有教师队伍,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精力,经验足,有能力的教师流动性较大。可见,教育投资不足也是专业教学、科研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制约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和实践脱节,社会实战经验短缺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前瞻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态,进行超前设置。然而,在瞬息万变的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本科院校专业教学却发展缓慢,一些教师授课,甚至还使用老教材,讲授内容也停留在几年前的内容,与时代发展严重偏离。这些极易造成专业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滞后。

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行业的认知,极强的实践性,企业更喜欢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除教学内容滞后外,不少的高校专业教学仍停留在单纯理论教学上。为了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各高校会根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安排不同时间期限的社会实践(实习),但总体来说,本科学生的实习时间短于专科学生,本科生的实习也更偏重课题科研。以我所在学校为例,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学生是安排10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学院组织的实习招聘会,自主与酒店达成实习意向,每年的1月到9月,有接近10个月的时间在酒店一线岗位进行定岗实习。而本科專业的学生,则安排6个月的实习。在实习要求上,专科学生,强调的是技能训练提高,本科学生则要求带着“毕业论文选题”的任务,强调理论思考,课题研究,一些学生还会提前为毕业论文撰写开展调研、选题等准备活动。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队伍缺乏,教师行业经验少,学生实践环节比例偏低等诸多困境。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目标的集中体现,要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最为关键的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要素着手改革,构建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体现学校办学目标,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尽管不同的学者从各自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提出不同的认识。但从目前几种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说”“规范说”“教育过程总和说”“结构说”以及“培养方案说”表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人才培养模式所包含的几个要素: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养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但依据类型区别划分,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仅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就分为研究型、专业型、应用型和综合型四种不同类型。可是,应用型高校,往往自身定位模糊,既想办成专业型、应用型大学,同时也想往研究型、综合型大学发展。这就容易造成院校人才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目前,普遍认为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是培育创新思维、创造、创业能力,专业素质的综合酒店管理人才,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开拓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般而言,普通高校酒店专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各类培训,甚至是留学生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由单一的教育中心转变为教育、培训、研究相结合的中心,努力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向质量型转变。更好地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库的作用,从基础上为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现实中,高校酒店专业教育与产业需要严重脱节,由于培养目标过窄,在人才市场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要求酒店企业需要熟悉多种学科、有敬业精神、能够履行岗位角色的综合型人才。

同样以我所在高校为例,2017级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符合现代酒店行业的需求,学生具备业力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还要培养酒店专业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职业素质,多与国际酒店企业展开校企合作,让学生开阔视野,既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到行业及市场需求,属于“通用型”,我认为,可以参考借鉴慕尼黑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从协同的视角,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搭建平台,延伸学生的培养,使学生现行教育与未来职业结合,根据未来酒店行业以及市场人才需求的发展特点与需求类型趋势,扩宽加深培养目标定位,使培养人才能面向未来国际酒店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能够适应酒店业工作且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三)提升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学生素质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教师队伍,教学团队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应用型教育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虽然院校间的师资联合建设能快速提升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但提高教师队伍基础水平,还必须着重在校内师资培养,加强教师的再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意识,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学习、培训、进修、考察、交流提供方便。在拓宽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理念以及行业前沿信息方面,采取国内外进修的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只有具有了超前的教学意识,才能改革滞后的教学大纲,酒店实践和管理经验方面,通过顶岗挂职、参与酒店内部专题培训,促使教师同步行业,适应教育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需要和要求。

(四)科学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是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统一,不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而且又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科学的,多元、特色化的教学体系才能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专业教学具体过程实施。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康奈尔和希尔顿等著名的酒店学院都非常重视此环节。美国的酒店管理专业要求一年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要达到1000小时,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为300-500小时。

2.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符合酒店行业的需求,“滞销”的人才培养会给行业造成严重的浪费。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明确酒店行业的目标、定位,随应市场的改变和企业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校企合作是当前应用型高校积极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合作实现“既为学校创造办学资源条件,又为企业带来优异人才”的双赢成果。

(五)阶梯式酒店管理教育发展教学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质量依据教学,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落实到课程。

1.课程设置的改革

酒店业是多变的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根据不同时期酒店业新的发展,新业态,及时研究和调整课程结构方式。众多高等院校中,为数不少的高校采用双语教育模式,引进国际公认的教材,采用双语授课,力争培养学生满足国际酒店用人要求。此外,课程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合理设置授课学期。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学生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同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课后思考、设计解决的途径。下次上课时,请学生回答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担任咨询和指导,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学生不会只依赖教师,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行为。第二,案例分析法。学校建立的数据库、资料库、教学资源库等要按一定的期限更新、升级数据资料,使这些资料库中的信息处于最新状态。将有关酒店活动中的案例写入教材,教师用这些实例作为课堂教学元素之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第三,角色扮演法。这是一种情景教学方法,学生扮演酒店前台接待员、餐饮服务员、酒店值班经理,给学生设置酒店运营中真实出现的各类问题,看学生的临场反应情况,從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前预知自己将来在职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改正,从而提高他们步入社会,进入酒店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

我国酒店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来自各大洲、不同国籍,不同出行动机的住客不断增加,对酒店的接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与国际化酒店业发展接轨,作为人才的培养承担者,应用型高校既迎来了机遇更面临挑战。就专业建设角度而言,不论是校校合作,还是校企合作,只有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资源,系统发挥专业育人作用,才能真正培育出“适销对路”的人才,适应酒店住客和旅游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生辉,王培英,郑洁,李瑞甜.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2]唐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34).

[3]王子寒.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一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16(11).

[4]欧钟慧.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一一以百色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6(7).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黄莉(1981.2— ),女,汉族,广西平乐人,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文化。

翟婧伟(1981.8— ),女,汉族,广西平乐人,讲师,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项目: 本文系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市场需求的酒店管理应用型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编号JG16B105)及《协同视域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一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编号2017JGB03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