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2019-04-29 07:20林秀华苏增标施美蓉陈素平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体手术室血液

林秀华 苏增标 施美蓉 陈素平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医院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其中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及应用尤为重要[1-2]。数字化手术室以洁净安全为前提,综合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及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医疗设备、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及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等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共享,达到患者围手术期的智能化综合控制和集中管理目的。

临床输血是医疗救治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医院输血事故中70%是人为因素导致,面对血液紧缺现状,有效控制临床血液使用量提高输血安全和效率是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难题[3-4]。输血管理信息系统(transfus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MS)具有高效安全、流程规范及信息共享等特点,是解决临床输血难题的重要信息化手段[5]。本研究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临床手术输血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TMS在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智能数字化手术室的管理水平和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借鉴。

1 TMS临床应用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输血管理数据(血库管理效果、输血审批效果以及手术用血治疗效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输血管理数据(血库管理效果、输血审批效果以及手术用血治疗效果)为实验组,分析TMS的临床应用效果。

1.2 方法及目标

(1)方法。医院于2015年12月底购置TMS并应用于临床输血管理,对接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工作,实现TMS与HIS、LIS、RIS、血液供应中心等平台和科室的信息共享,建立服务于临床手术治疗的数学信息化平台。

(2)目标。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TMS建设及应用目标为控制血液临床使用量、提高输血审批及发放效率、保障输血安全和减少工作差错,功能定位包括血库备血管理、用血申请审核、实验室测试数据通讯及报告、血液发放以及输血效果数据统计等。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TMS临床应用效果从血库管理效果评估、输血审批效果评估及手术用血治疗效果评估3个维度进行评估[6-7]。

(1)血库管理效果评估。指血液入库、保存、出库及退库管理,观察指标为工作失误率和血液报废率。工作失误率为随机抽检项目中差错内容的比例;血液报废率为血液报废数量占入库血液数量的比例。

(2)输血审批效果评估。指输血前评估、实验室检测及申请审批制度管理,观察指标为手术用血净增长率和自体输血率。手术用血净增长率为手术患者中输血患者增长率与手术台数增长率的比值,反映医院手术量与用血量变化程度的比较分析;自体输血率为自体输血患者占全部输血患者的比例。

(3)手术用血治疗效果评估。指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管理,观察指标为不良反应率和重症患者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率指输血过程中出现溶血和感染等不良反应例数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显著。

2 TMS临床应用结果

截止2017年12月,TMS共应用于医院2700余台手术输血管理,在智能化数字手术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TMS临床应用

医院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过程中引入TMS,信息化平台优化了输血工作流程,提高了输血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规范了输血的申请审核制度,其主要临床功能涵盖血库管理、输血审核审批、实验室检测数据共享、临床疗效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等内容。血液入库管理工作界面如图1所示,输血申请审核界面如图2所示,实验室检测结果查询界面如图3所示。

图1 血液入库管理界面图

图2 输血申请审核界面图

图3 实验室检测结果查询界面图

2.2 TMS应用结果

(1)效果评估包括6项观察指标数据,其中,工作失误率通过输血科质量控制小组两年内随机抽检1000次项目内容进行统计,其余观察指标均通过TMS的日常统计数据进行统计。①两组血库管理情况比较。实验组工作失误率和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3,x2=5.441;P<0.05);②两组输血审批管理情况比较。实验组手术用血净增长率明显下降,自体输血率得以提升,输血控制取得明显效果,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599.391,x2=54.394;P<0.01);③两组手术用血治疗效果情况比较。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重症患者输血治疗成功率有所提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4,x2=5.629;P<0.05)。

表1 TMS应用前后效果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管理效果差异明显,TMS有助于提升输血管理水平,在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临床服务质量。TMS应用前后数据统计见表1。

(2)本研究为进一步观察差异显著指标的变化趋势,按月统计手术用血净增长率(量化指标为个人用血量和手术台数)和自体输血率数据。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手术量逐月递增,而个人用血量增长缓慢,在2017年下半年出现了负增长趋势。同时,自体输血率基本呈逐月增长趋势,均表明TMS在用血控制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个人用血量及手术量月统计结果曲线图

图5 自体输血率月统计结果曲线图

3 TMS临床应用效果

传统的输血科管理工作受人工操作环节多、流程规范性差及信息数据不足等因素影响,存在用血浪费、输血事故及差错多和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医院信息化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需要,成为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的重点攻坚工作[8-9]。TMS实现了血液管理、用血管理、输血治疗评估等多项功能的信息化工作,简化了工作流程,并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提高了输血信息查阅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在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缓解供血紧张和提升手术用血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0-12]。

本研究结合医院输血管理工作实际,以TMS为研究对象,探讨TMS在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价值。选取TMS应用前后各两年数据,从管理工作3个维度6项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性,其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MS有效改善医院输血管理工作,在数字化手术室建设过程中可提升临床用血服务质量,成效明显,适用于医院输血管理。

4 结语

随着医院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管理工作的数据统计、信息共享和工作流程优化等项目内容愈来愈依赖信息化平台。但医院的临床业务量和服务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也需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完善,应用戴明循环管理法探讨TMS应用中存在问题,修正信息化技术缺陷,改进TMS与智能数字化手术室的融合度,提升TMS应用价值,推进医院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13-14]。

猜你喜欢
自体手术室血液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