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2019-04-29 03:53孙晓丽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孙晓丽

摘要:在高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越来越趋于学生自主化,教师的作用正在一点点被弱化。问题教学法的提出更加印证了这一点。问题教学法下,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主体地位,教师也真正扮演起了“引导者”的角色,利用好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推动教育的快速改革。为了进一步提升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效果,教师还需总结出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反思、感悟、提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并非单纯提出问题这样简单,如何依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找准时机引出问题,根据学生的能力要求他们回答问题,都大有学问。在一环接一环的设计中,出现任何的疏漏都将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对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以及总结出的几点感悟。

一、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合理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设计的问题要把握好难度,但也不可太过简单,否则是没有提出的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考虑到高中生的思维习惯、现有的学习能力,还要根据他们已经积累的知识点,让他们能够通过旧知识的引出来解决新问题,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找到思考问题的入手点,也能够获得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讲“幂函数”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尚未接触过幂函数)盲目、直接引入幂函数的概念,而要通过一定的提问技巧,活化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将幂函数与学生初中学习的函数知识巧妙融合,设置以下问题:y=x-1,y=x和y=x2这几个函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这一问题,能使学生快速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做出灵活的思考,并配合教师的讲解,迅速理解幂函数的相关知识[1]。

二、找准时机灵活发问,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设计好问题等同于成功的一半,但如果后续工作没有做好,也是无法成功实施的。教师提出问题的时机是否合理、准确,同样决定了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不顧学生的感受,甚至在他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直接抛出问题,因此效果总是不理想。其实,当学生无法解决一个问题时,教师除了要了解他们遇到的难题外,还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是否给他们留出了充足的思考时间,问题的提出时机是否恰当,对下一次的问题导学进行优化。教师找准时机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迷惑点、思维的高潮点进行提问,再发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长的思考时间,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实践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角α与β,两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α与β有着怎样的关系?”其实这一题目有着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出错,教师在讲解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教师才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在解答时容易将关于y轴对称理解为关于y轴正半轴对称)反复嘱咐叮咛[2]。如果在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就直接告诉学生哪里容易出错,这样提问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借助教学辅助工具,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这同样能够对问题教学法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效果,透过图像或者视频的呈现灵活地引入问题,并且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问题设计过程,尤其是在几何类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让提问式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都更加丰富,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各种趣味化的教学环节。

例如,在讲“椭圆”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椭圆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以动态形式展示椭圆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椭圆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经过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展示,学生很快可以回答出问题,并进一步深刻理解一些有关椭圆的重难点知识,为后面系统学习椭圆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灵活地使用这类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仅有助于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对于学生思考过程的一种有效引导[3]。

四、基于学生认知能力,选好答问对象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使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发挥问题应有的价值。基于学生的兴趣、疑惑点、思维高潮点发问,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数学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到班级内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等,选好提问的对象。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故意为学生设置难题,不仅问题教学法的效果难以体现,学生也会认为教师是故意刁难,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态度的建立。例如,在《等差数列概念》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先展示两组数据“-1,-3,-5,-7,-9,-11,-13,-15,…”与“3,6,9,12,15,18,21,24,…”然后提问:“同学生,请仔细观察,这两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共同特点吗?它们的性质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个性中发现规律,从特殊性中总结出一般性,从而很自然的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4]。另外,教师在提问后要寻找适合此题的答问对象,不可盲目随意提问,造成尴尬,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级中大概有以下几类学生:思维敏捷型、内向保守型、急躁慌张型、自卑拘谨型等。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给予每位学生均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基于多年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经验,得出的几点实践性教学感悟。即要想摆脱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束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贯彻实施问题教学法,将问题教学法践行到数学课堂教学的边边角角,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必要,各高中数学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孜孜不倦地将问题教学法践行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富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学周刊,2015(2):47-49.

[2]侯曼生.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新课程:中,2015(3):150.

[3]袁海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S1:24.

[4]汪淳朴.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体会[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09:63-66.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