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医护理对腰麻术后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

2019-04-30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腰麻下肢麻醉

张 慧

(大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辽宁 大连 116001)

蛛网膜下腔麻醉及脊椎麻醉简称腰麻[1]。临床主要应用于部分腹部或下肢手术[2]。腰麻可以避免全身麻醉时造成的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诱发的吸入性肺炎及复苏期躁动、复苏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目前临床通过优质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麻药停用导致的术区疼痛增加,疏通经络及气血运行,恢复下肢功能活动,早期行踝泵锻炼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对患者心理、肢体进行辨证护理,减轻患者焦躁程度,提高医患配合效率,临床护理满意度理想。我科对此进行大量临床试验,并取得优异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手术室接受腰麻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2±8.8)岁,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5.7±9.2)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均符合《四肢创伤疾病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患者下肢外伤后疼痛、肿胀、畸形、功能活动受限,查体可见纵轴叩击痛、骨擦音、骨擦感及异常活动;X线及CT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连续性中段。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②伴发严重神经、血管损伤;③严重意识障碍者;④病理性骨折者。

1.4 观察指标:根据VAS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功能恢复时间,通过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定护理满意度。

1.5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理化检查,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进行术前准备。试验组予优质中医护理,包括:①术前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指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向患者交代治疗措施及护理操作,讲解术前麻醉流程,麻醉时协助患者摆正体位,腰椎穿刺时予以积极的言语及肢体安抚,避免患者因紧张及恐惧造成肢体位移影响麻醉顺利进行。②术中护理干预:麻醉成功后时刻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调整给药量。手术过程中积极与患者交流,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予以对症处理,解决患者不适症状,避免因焦躁、疼痛导致体位变化,影响手术进行。③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足三里、三阴交、环跳、血海、阳陵泉等穴位按摩、针刺治疗,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加速机体对麻醉药物代谢,尽早恢复下肢运动能力,鼓励并辅助患者进行趾、踝关节及小腿、股四头肌、臀部等肌群收缩锻炼,促进患肢消肿及下肢功能恢复。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优质中医护理干预后,试验组VAS疼痛评分、下肢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腰椎麻醉广泛应用于下肢、腹部手术及产妇分娩,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理想、药量调节精准、安全及运动阻滞较小等特点[4]。虽全身麻醉更为安全,但部分患者因心肺功能异常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及麻醉后复苏。优质中医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下肢特定腧穴针刺及按摩治疗,疏通经脉循环,行气活血、消瘀止痛,加速机体对麻醉药物代谢速率,联合下肢各关节及肌群屈伸、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对术区肢体肿胀及疼痛缓解具有理想疗效。早期积极的下肢功能锻炼有助于软组织修复及骨骼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护理满意度。

表1 两组患者试验组VAS评分、下肢功能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本文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接受腰麻治疗的患者60例,通过优质中医护理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下肢功能恢复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证实优质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可促进下肢经络循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行气、活血、通经、止痛,减轻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优异,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麻下肢麻醉
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及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对其预测价值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