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

2019-04-30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吸入性针对性体温

赵 颖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21)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组织供血障碍出现局部病灶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表现的神经内科疾病[1-2]。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及脏器功能,可出现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神志异常等后遗症,多数患者卧床期间易合并褥疮、尿路感染、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影响患者预后康复并增加病死率[3]。脑梗死患者不慎吸入胃内容物或食物后诱发肺部感染,易造成呛咳、气喘、休克等,发生肺内炎性病变后患者体温升高,影响脏器功能代谢,为患者身心及康复造成巨大负担。目前临床通过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促进呼吸道内异物排出,并通过抗炎、雾化等对症治疗,控制肺内感染,稳定患者体温波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有效提高肺炎好转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脑梗死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颇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病例来源我神经内二科病房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60例,纳入标准参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指南》,并通过临床诊断和脑、肺CT确诊。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意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严重其他脏器感染者。纳入患者中,男性34例,女26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为(67.5±7.6)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血压、血糖、体温等变化情况对症予降压、降糖、退热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通过针对性护理,①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脑梗死病情及机体体质、体抗力情况变化,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进食障碍患者通过鼻饲治疗,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避免对鼻腔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损伤,定期为患者漱口或擦拭口腔。②呼吸道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按时为患者扣痰,力度及频率适中,夜间睡眠时为患者按时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褥疮及呼吸道分泌物吸入后诱发肺内感染。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控制肺内感染并促进痰液排出。患者体温较高时补充水分并予冰袋及酒精擦拭降温。③心理护理:耐心倾听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安抚不良负面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炎好转率,每日测量并统计患者平均体温及发热次数、发热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再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均属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试验结果

治疗后:①平均体温:对照组(37.61±0.67)℃,试验组(36.43±0.52)℃;②发热次数:对照组(2.18±0.41),试验组(1.21±0.24);③发热天数:对照组(8.46±3.21),试验组(5.33±2.18);④肺炎好转率:对照组76.67%,试验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些年,随着老龄化及生活压力的日益增高,脑梗死合并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脑梗死患者由于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身体素质及反应能力降低,食物或分泌物极易吸入到呼吸道,从而诱发吸入性肺炎[4]。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排痰,正确的进食操作可降低食物误吸率,辅助患者夜间翻身及扣痰可避免脑梗死患者在睡眠期间或咳痰时发生误吸情况。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肺内炎症病情,辅助增强患者心肺功能,降低患者体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肺炎好转率。

本文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神经内二科病房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60例,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针对性护理后患者肺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控制理想,有统计学差异,综上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促进肺内炎症吸收,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吸入性针对性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