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探讨

2019-04-30 03:40鞠田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米索宫素产程

鞠田甜

(盘锦市中心医院妇产院区,辽宁 盘锦 124000)

受二孩政策影响,我国育龄期妇女二胎生育率不断提升,而其中首次分娩剖宫产者占比较高,因而导致瘢痕子宫妊娠者占比明显升高。近年来,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不断提升,但是仍需积极预防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而致的产后出血情况[1]。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均为常用的促妊娠子宫收缩药物,二者联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较多,为进一步探明二者联用预防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行经阴道分娩的86例瘢痕子宫产妇,评估分析了其产后止血效果等指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行经阴道分娩的86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产妇均存在明确剖宫产史,经超声检查确诊为瘢痕子宫妊娠;纳入标准:单胎、头位、胎儿体质量合理,符合阴道分娩指征;无产科合并症等。排除标准:药物使用禁忌证者;合并子宫肌瘤者;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者、胎儿宫内窘迫者等。

观察组,年龄25~34岁,平均(29.65±4.5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4±2.03)周,新生儿体质量3146~3812 g,平均(3489.52±365.21)g。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29.52±5.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2±2.18)周,新生儿体质量3157~3809 g,平均(3385.52±371.08)g。

两组产妇在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比较差异未(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产妇均常规经阴道分娩,产前均建立静脉通路,密切关注产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性止血:胎儿娩出后立即采用莫非氏管静脉滴注缩宫素(缩宫素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363,1 mL∶10 U),10个单位,随后取10个单位缩宫素与葡萄糖注射液(5.0%)配伍,静脉滴注。观察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性止血:缩宫素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同时,在胎儿娩出后,米索前列醇片(喜克馈,英国PHARMACIA LIMITED进口,注册证号:H20100187,200 μg)400 μg,舌下含服。

1.3 观察指标

1.3.1 产后止血效果评估:术后使用纱布、专用纸垫收集产后出血,计算产后2 h和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对比两组产妇各时间段出血情况。产后出血诊断标准[2]为: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500 mL。统计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

1.3.2 产程及不良反应监测:密切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胎儿娩出→胎盘娩出的时间段计为第三产程,记录第三产程时间。此外,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2 h出血量(mL) 术后24 h出血量(mL) 第三产程时间(min)观察组 43 115.67±23.69 208.39±25.69 14.25±3.05对照组 43 168.57±21.08 285.37±29.67 18.62±4.19 t 14.205 13.285 13.928 P 0.019 0.022 0.020

2.2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产妇中未发生产后出血者,对照组出现4例产后出血者(9.30%),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用药后:对照组出现2例发冷、发抖,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观察组出现1例发冷、发抖,1例恶心呕吐,1例肠胀气,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两组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略高于对照组(6.98%),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我国剖宫产实施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导致育龄妇女中瘢痕子宫占比较高,这类产妇再次生育时围生期风险较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产妇,因而分娩方式选择需仔细斟酌[3]。瘢痕子宫产妇多选择剖宫产分娩,但是近年来对于符合顺产指征的瘢痕子宫产妇也鼓励其进行阴道试产,以减少分娩对于子宫的再次损害。

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中,宫缩乏力等情况发生率较高,因而临床多鼓励积极使用促宫缩药物,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为常用的促宫缩药物,但是部分产妇单纯使用该药物,并不能有效改善宫缩,个体差异性较大。米索前列醇为合成的前列素E1类似物,促妊娠子宫收缩作用较为明显,产妇对该药物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小,可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4]。米索前列醇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其与缩宫素联用,可发挥协同促宫缩作用,有效纠正宫缩乏力,对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预防效果较好[5]。

本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产妇中未发生产后出血者,对照组出现4例产后出血者(9.3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115.67±23.69)mL、术后24 h出血量(208.39±25.69)mL、第三产程时间(14.25±3.05)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57±21.08)mL、(285.37±29.67)mL、(18.62±4.19)mL,可知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较为理想,不仅降低了产后出血量,并缩短了第三产程,其促宫缩效果良好。

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略高于对照组(6.98%),但无显著差异P>0.05,可知增加米索前列醇治疗后,不良反应风险未明显增加,可知该方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预防性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程出血风险,并有助于缩短第三产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米索宫素产程
缩宫素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