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4-30 03:40王晓红范文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变异性支原体通气

胡 丹 王晓红 范文静

(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辽宁 大连 116001)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长期未被治愈的慢性咳嗽,病情具有反复性,病程时间长,难被治愈[1]。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是由于过敏原引起的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气道高反应以及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与哮喘发病机制基本相同,且多数患儿均为过敏体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导致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肺炎支原体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0例,以及对照组(单纯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9.02±1.02)岁,病程时间为1~6个月,平均病程时间为(3.22±0.24)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4~15岁,平均年龄(8.34±2.15)岁,病程时间为1~8个月,平均病程时间为(4.02±0.16)个月;所选患儿均由临床确定诊断。所选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儿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所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和治疗指南[3]》中关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等);患有精神类疾病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合并出现其他肺部疾病者;既往参加过类似研究者。

1.2 方法:对2组患儿均进行止咳平喘消炎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并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患儿肺功能通气指标以及MP抗体滴度。

1.3 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的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使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JEAGER公司)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对患儿进行测量时,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MMEF75/25)。若患儿FEV1%实际值/预测值未超过75%,FVC、PEF、MMEF75/25实际值/预测值未超过80%则为肺功能通气异常。MP抗体检测:抽取患儿治疗前后空腹晨起肘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置于-20 ℃的冰箱中进行保存,使用SERODIAMYCO II(FU-JIRE-BIOINC)试剂盒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测,其中IgM滴度>1∶160表示抗体阳性[4]。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经过治疗后,2组患儿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均出现明显降低,且PEF值降低最为明显,而观察组患儿MMEF75/25值低于对照组患儿,证明观察组患儿小气道阻塞情况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肺功能测定指标比较(±s)

表1 2组患儿肺功能测定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 PEF(L) MMEF75/25预测 实际 预测 实际 预测 实际 预测 实际观察组 30 1.96±0.32 1.51±0.45 92.23±7.14 71.88±8.35 183.96±38.41110.24±32.0591.34±13.05 63.24±18.97对照组 30 1.91±0.37 1.45±0.52 95.64±10.25 73.14±7.04 192.34±44.61108.64±36.1490.04±10.67 72.61±17.44 t 12.035 11.024 13.964 15.027 16.304 18.631 14.021 11.00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MP抗体对于FEV1%影响:经过治疗后,MP抗体持续阳性患儿,FEV1%值均高于初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与哮喘相同,患儿发病后出现慢性咳嗽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而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是引起患儿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炎支原体抗体通过入侵呼吸道,固定于患儿上皮或者纤毛上,促发核酸酶、以及过氧化氢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是机体上皮细胞出现坏死,同时感染后,会导致机体平滑肌结构改变,引起慢性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使细胞免疫系统紊乱,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本次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2组患儿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均出现明显降低,且PEF值降低最为明显,而观察组患儿MMEF75/25值低于对照组患儿,证明观察组患儿小气道阻塞情况明显;且MP抗体持续阳性患儿,FEV1%值均高于初诊。证明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低,小气道阻塞加重,对于患儿肺通气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低,小气道阻塞加重,对于患儿肺通气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变异性支原体通气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