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04-30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性血常规

宁 宇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因儿童各项功能暂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下,且年龄小,患儿自我卫生意识较差,容易被空气中或灰尘中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以往治疗多依据全血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占比进行判定,判定患儿为非细菌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但因易受药物、温度、情绪等因素干扰,依据全血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判定疾病,误诊率高。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人体一旦受伤或感染,CRP指标会急剧增高,为临床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提供一定依据。近几年来,临床实践证实,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提升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率。为证实此观念,本研究纳入8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两组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儿科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80例,依据其检验方式分两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且患儿家属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并签字确认,患儿均满足《儿科疾病诊疗标准》中疾病判定标准。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岁,平均为(3.5±1.1)岁,22例病毒性感染,18例细菌性感染,疾病程度:轻度18例,中度12例,重度10例;病程时间1~5 d,平均为(1.65±0.52)d;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9岁,平均为(3.6±1.2)岁,23例病毒性感染,17例细菌性感染,疾病程度:轻度17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病程时间1~4.5 d,平均为(1.66±0.51)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血常规检验,研究组患儿接受血常规和CRP检验。血常规:抽取其早晨空腹静脉血液3 mL,将血液标本放于含EDTA-K2抗凝试管中,均匀混合后,冷藏备用,用System-1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WBC水平。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仪(普门PA-600)和配套质控剂、检测试剂测定CRP值。

1.3 指标判定:阳性:CRP>3 mg/L或WBC>12×109/L,满足以上任一一项则可判定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分析各疾病程度的CRP和白细胞计数,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出阳性率:研究组阳性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 白细胞、CRP指标:轻度组白细胞、CRP指标均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白细胞、CRP指标低于重度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检出白细胞、CRP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检出白细胞、CRP指标比较(±s)

注:与轻度组比较,*P<0.05,与中度组比较,#P<0.05

疾病程度 例数 白细胞(×109/L) CRP(mg/L)轻度 35 13.2±2.7 22.6±1.5中度 24 18.4±5.8* 35.6±9.5*重度 21 23.5±8.7*# 50.1±9.4*#

3 讨 论

临床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则为病原学检测[2],虽然如此,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如采集样本难度大、对检验环境要求较高、诊断时间较长等,让病原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局限。临床儿科常见疾病类型则为细菌性感染性经,具有病情复杂、发病速度快、起病急等特征,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有脑膜炎、肠炎、肺炎等。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疾病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临床治疗上,给药差异较大,所以,确保疾病诊断准确性则对疾病预后十分重要。

本研究纳入80例患儿进行讨论,主要探讨血常规联合CRP检验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以得到结果更为准确、诊断过程快速且简单的检验方式。结果显示,研究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且结果与李叶静等学者[3]报道结果相符。提示血常规联合CRP检验可明显提升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率,降低漏诊和误诊率,有利于疾病治疗和预后。CRP在人体中可调节炎性反应,且受外界环境和自身环境影响小,虽对炎症病灶位置无指示作用[4],但可将组织损伤和炎症产生准确反应出。健康人体中,血液内CRP含量较低,若出现组织损伤或感染时,肝细胞可快速生成大量CRP释放到血液内,所以,CRP发生剧烈改变是判定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有力证据之一。

血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则为WBC,现临床已普遍认为可用WBC诊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疾病[5],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但易受环境和自身等因素影响,诊断误差较大。

单纯性血常规检验,无法确保诊断准确性,易耽误病情,措施有效救治时机。CRP属于极灵敏指标之一,也为一种炎性标志物。一旦人体发生急性炎症,CRP紊乱。因炎症程度逐步加重,CRP指标呈增长趋势。本研究结果中也探讨到病情程度不同的患儿,CRP和白细胞指标,结果提示CRP和白细胞水平与疾病程度呈正比关系,也证实了以上观点。且检验中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具有操作简单、灵敏性高等特征,可为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但本研究因研讨时间等因素局限,未探讨到检验方式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若条件成熟,可深入探讨。综上所述,建议临床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可考虑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方式,可提升检验准确性,以利于扼制滥用抗菌类药物,确保临床用药合理。

猜你喜欢
细菌性感染性血常规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血常规解读
《思考心电图之177》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