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2019-04-30 03:40董文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管胆囊

董文亮

(解放军第202医院普通肝胆外科,辽宁 沈阳 110812)

胆囊结石予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10%~15%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都伴有胆囊结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老龄化也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患胆囊结石的概率也越来越高[1]。传统的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来说,其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不利于术后快速恢复[2]。故本次研究着重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超声、MRI确诊病情,均排除胆道畸形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道恶性病变、坏疽性胆囊管结石以及胰腺炎发作史。所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均大于75岁,平均年龄为(76.34±3.5)岁,并且患者胆管结石的直径小于2 cm且无肝内胆管结石。采用数字排序法,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刀手术质量,指导患者为仰卧位,在患者右上腹的腹直肌位置进行纵行切口开腹,切口长15~20 cm,明确患者的胆囊位置以及胆管结构和解剖位置,将胆囊三角、胆囊动脉以及胆总管分离开,而后切除胆囊,再将胆总管切开,利用取石钳将患者胆总管内的胆管结石取出来,随后将胆总管冲洗干净,将T管置入作为腹腔引流。最后,进行胆总管和切口缝合。手术过后,要求患者禁食,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予以相应的抗感染以及止血处理,实时监测患者的饿伤口愈合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状况。手术后的第一个到第二个星期内予以T管造影,待确认无胆管结石后可将T管引流拔除。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术前患者均禁食6个小时,手术前均注射10 mg地西泮、50 mg哌替啶以及40 mg屈他维林。指导患者呈正确体位,在内镜下将Oddi括约肌切开0.5~1.0c m,之后进行网篮取石。之后进行胆管造影,观察结石是否取干净以及胆管的通常度,并进行鼻胆管引流管放置。结石<0.8 cm采用乳头球囊扩张取石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35.45±6.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长(62.36±6.8)min,对比存在明显差异(t=20.6779,P=0.000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28±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8.54±7.1)d,对比存在明显差异(t=7.8883,P=0.000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有显著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1例、胆管炎0例、腹部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2例、胆管炎1例、腹部感染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4.00%)明显优于对照组(12.00%),对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微创外科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其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C+腹腔镜下总胆管探查(LCBDE)两种手术方式[3]。LC+LCBDE为ERCP/EST+LC,其中ERCP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指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4]。经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效果十分好,其创伤小,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患者有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的缺点[5]。LCBDE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无狭窄,其胆总管直径≥1.0 cm的患者。患者在接受手术之间需要进行肺功能评估,有严重肺功能障碍者应排除在外;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应予以相应的合并症处理,尽量降低手术风险;针对伴随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达到控制患者血压的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禁止患者再次吸烟,并予以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体质较差、消瘦的患者应予以营养支持,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6]。手术由技术娴熟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患者主刀,充分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的总胆管情况,并在腹腔镜观察下进行切口、取石等常规性操作。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4.00%)明显优于对照组(12.00%)。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管胆囊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哪些胆囊“要不得”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