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患者的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2019-04-30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器质性障碍情绪

张 清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理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眩晕是一主观症状,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1]。因是临床常见症状,患者情绪变化易被忽视既往报道[2]:20%~50%的眩晕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因此类患者常因反复发作,症状迁延,反复就医,疗效不佳,日常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收集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器质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及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7月就诊的主诉为眩晕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以眩晕为主诉,既往无脑卒中或多发性硬化、脑瘤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精神病史;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参加本研究。98例患者中男39例,女59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为(49±5.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鉴别诊断:全部患者由神经内科医师接诊后,详细采集病史,常规检查,并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颅内多普勒检查、颈动脉超声、脑干诱发电位、脑电图、耳科检查等,进行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2.2 心理干预:对确诊为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给予服用抗焦虑药物的同时,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耐心听取患者心声,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采用放松训练、音乐、倾听、物理疗法等心理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发现情绪障碍的先兆,积极治疗、消除、矫正或缓解症状,调节异常的行为模式,尽量消除或避免机体、自身环境、社会因素等可导致情绪障碍的诱因;避免人为的不良刺激,多给与关爱、鼓励、支持、帮助及细心的照顾;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发挥药物应用的最佳疗效。②预防性干预措施:对脑血管病性眩晕患者积极控制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告知患者健康促进方式,指导患者开展适应机体能力的运动,降低危险因素,戒烟戒酒,保证睡眠,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及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做好安全防护,尽量减少起卧活动或体位改变时要缓慢,如出现恶心、呕吐反应,将头及身体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 评价标准:心理护理干预二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3]。应用HAMA和HAMD的减分率来评定效果: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参与研究的98例患者中,有45例(46%)诊断为单纯器质性病变而无情绪障碍;单纯情绪障碍而无器质性病变的14例(14%),既有器质性病变又有情绪障碍的39例(40%),情绪障碍的总发生率为54%。

2.2 心理干预前后HAMA和HAMD的评分情况:参与研究的98例患者中,除去45例诊断为单纯器质性病变而无情绪障碍患者,剩余的53例患者均有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前对53例情绪障碍患者评价HAMA和HAMD分别为(18.2±6.3)、(17.6±5.1),心理护理干预后HAMA和HAMD分别为(5.6±2.4)、(5.3±2.8)。干预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理干预后情绪障碍患者效果评定情况: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干预后情绪障碍患者效果评定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眩晕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研究发现[4],前庭神经核与脑干的边缘系统区域有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因此,所有的前庭神经核的刺激信号都能通过旁路对情绪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此外,眩晕患者因反复发作引起平衡功能失调,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发生,情绪障碍会加重眩晕的主观症状,患者因担心跌倒,过分关注病情而导致正常的活动受限,夸大症状,加重了眩晕对其生活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于眩晕为主诉的患者中,情绪障碍的总发生率为54%,与既往的研究相似,提示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在眩晕患者中的比例较高,说明二者联系密切。对情绪障碍的眩晕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从多方面帮助患者恢复治疗信心,并通过有效的药物指导,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及时控制患者的病症发展,消除或减弱病情,降低眩晕发生的频率,减少眩晕时间。依据本研究表一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后,情绪障碍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HAMA和HAMD减分率评定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对53例患者的有效率达100%。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帮助眩晕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因素,改善患者的悲观情绪,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器质性障碍情绪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跟踪导练(四)2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