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

2019-04-30 0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供应物品消毒

魏 晔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 蒙阴 2762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院内所有复用型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角色,一旦供应中心提供的消毒物品或器械存在质量问题,将导致患者诊疗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也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我国的医疗现状来看,消毒供应中心面临着器械物品高流通、医疗资源日益紧张、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给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1]。本文试图将护理安全干预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以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和风险发生率及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其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纳入研究视野,中心工作人员14名,其中护理人员10名,消毒员4名。10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3名;年龄22~48岁,平均(36.32±2.32)岁;学历:研究生4例,大专及以上10例。按照是否给予护理安全干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16年1月~6月)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常规模式进行干预,此阶段的消毒供应的可复用物品和器械共计12000件;观察组(2016年7月~12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此阶段消毒供应的可复用物品和器械共计12100件。2组年龄、护理人员及消毒供应物品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照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常规的管理模式(流程),包括遵循操作规程进行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遵照存放要求严格做好无菌物品的存放;严密做好与其他科室的器械物品交接;定期开展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流程及责任意识的培训教育;严格执行考核评估,对重大责任事故落实责任追究等。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具有内容如下:

1.2.1 强化程序化管理:程序化管理的作用就是尽可能消除工作人员个人主观因素及个体人员间的差异性,在统一的流程和标准下进行消毒操作,最终减少护理风险。国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明确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要在各个环节建立操作规范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健全医疗物品回收、器械二次清洗、物品无菌包装及储藏、灭菌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等。对应到工作人员,就要根据人员岗位、职责与流程进行无缝衔接,确保每个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执行每个流程节点,推动整体质量的落实。

1.2.2 推行目视管理:一是执行标识管理。标识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醒和警示。在工作区域显眼位置设置设备操作流程,在关键阀门、控制设施或容易遗漏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识,提醒操作人员务必注意,通过视觉层面的干预减少操作失误或主观失误的发生;二是开展色标管理。根据工作区域或工作流程对人员的要求,设置相应的颜色服装标识,起到让人时刻对角色再次认知的作用;三是设置留言板,在显要位置摆放留言板,向不同班次、岗位的工作人员传达近期重要工作及下阶段重点,便于及时知晓动态。

1.2.3 分层次培训:随着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工作人员个体差异及专业差异,必然会传导至制度流程的执行上,容易发生问题,因此在培训上不能搞“大水漫灌“,要分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本院中心将工作人员分成新入职护士、护士、职工等不同层次进行专业培训。新入职护士侧重于最基础的物品器械清洗、灭菌和检查包装等;年长护士侧重于科研、教学及管理能力等培训;职工则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

1.2.4 顶层角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重点环节及人员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过程监控和监督检查。以护士长或组长作为监督检查主体,对重点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目的一是督促指导,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扩大。对高风险的环节落实预防-发现-处置-完善的管理闭环,重点突出日常预防。

1.2.5 大力培养工作人员的审慎观念: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供应中心的整体工作质量。培养其审慎观念,就是促其以审慎态度从事单调却又关键的消毒供应工作,融入到工作每个环节,以审慎的态度避免工作疏忽。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研究期间消毒供应物品合格情况、护理管理风险发生情况;②以供应物品质量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为主要考评指标,面向整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除外)开展供应中心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消毒供应物品合格率、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消毒供应物品合格及护理管理风险比较

2.2 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服务质量、供应物品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比较(±s)

组别 受访人数 供应物品质量评分(分) 服务质量评分(分)对照组 200 83.32+3.12 82.23+2.42观察组 200 90.12+4.23 92.26+3.22 t 4.923 4.613 P 0.032 0.036

3 讨 论

消毒供应中心传统的质控方法乃至思维习惯于将缺陷或不良事件归结于个人主观(失误或疏忽)行为,不过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大样本量的质量事故(或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后发现,问题更多地是因整个系统或系统中多个环节设计或控制缺陷所引起,因此从安全管理角度上说,人的因素固然不容忽视,但更应当从流程设计和标准化管理层面着眼,解决系统性问题[2]。护理安全是评价护理质量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性度使得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倚重性更高。推行护理安全管理就是利用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强化工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以此来减少护理缺陷事件,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本文格外强调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并辅助于目标管理,目的就是降低个体因素,强化系统性作用;其次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促使高危风险的管理制度化;最后才是落到人员分层管理,有区别性地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以上从整体到个体,多管齐下,解决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本组数据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观察组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率、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表现均优于常规干预的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安全干预确对降低工作人员个人因素,提升工作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对医院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调查问卷后发现,观察组服务质量、供应物品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护理安全管理适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供应管理,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供应物品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称物品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