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转入“意志较量”,韩国两难

2019-04-30 03:14雷墨
南风窗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朝文在寅平壤

雷墨

今年2月底的河内峰会无果而终后,美朝关系经历了一段沉寂期。在此期间,平壤并没有选择试射导弹或发射卫星这类“危险动作”。进入4月中旬,朝鲜半岛的政治、外交开始活跃起来:几乎就在韩国总统访美期间,朝鲜召开了两场重要的政治会议,此后又传出金正恩即将访俄、会晤普京的消息。

文在寅总统的美国之行,显然是为了防止美朝对话脱轨。金正恩回避与韩美直接接触,转向其他外交对象的同时,也没有彻底关闭对话的大门。特朗普在会晤文在寅期间,对第三次美朝峰会持开放态度,但强调“不着急”。金正恩在重大政治会议上做了类似的表态,但给了“今年年底之前”的时限。美朝这种隔空对话意味着,朝核谈判转入“意志较量”,双方都在等待对方松动立场。

韩国出场

韩国一直是美朝双边谈判的隐形第三者。文在寅4月10日、11日对华盛顿的访问,伏笔在河内峰会结束之初就埋下了。从河内回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上,特朗普给文在寅打电话,在通报峰会情况的同时,也要求文在寅给金正恩打电话,“鼓励他重返谈判桌”。但这个电话文在寅并没有打,因为时机明显还不成熟。此后,传出首尔向平壤派遣特使的消息,但没有得到朝方的回应。

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在给文在寅的电话中,提议韩朝先直接接触,在了解朝方下一步的态度后,文在寅再赴美与特朗普商讨对策。但此计划由于平壤选择避而不见,未能如愿。3月1日,也就是河内峰会后第二天,文在寅在纪念“三一运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100周年的讲话中说:“现在我們的角色更加重要了,我的政府将竭尽所能与美国和朝鲜密切沟通和合作。”

韩国的出场,略带悲壮。“在利用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充当斡旋者)时,我们深陷巨大痛苦中。”青瓦台在3月18日的一份声明中这样说。“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没有协议比坏协议更好。但是,一步到位地弃核事实上是很难的。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所谓的‘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战略。”这无疑是在暗批特朗普在河内峰会上的“大交易”策略,同时也预示着文在寅赴美斡旋不会顺畅。

事实也证明,文在寅的美国之行,很大程度上是形式大于内容,至少没有可见的突破。文在寅赴美前,韩国媒体猜测,他可能会争取美国对韩朝经济合作(金刚山旅游与开城工业园区)的制裁豁免,以此吸引朝鲜重回谈判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一位韩国高官的话称,能取得“早期收获”的小交易,不能算是坏交易。“如果这项小交易能让我们弄清朝鲜核武器的过去和当下状态,那就是一项好的交易。”

至少从公开的报道来看,文在寅没有与特朗普谈制裁豁免或者小交易。从青瓦台发表的新闻公报看,文在寅访美的主要成果,是重申与美国在“自上而下”方式(即以美朝峰会带动朝核谈判)上的共识,以及消除外界对韩美立场分歧的猜测。在与特朗普会晤前的记者会上,文在寅说:“韩美双方在朝鲜完全无核化的最终结果、无核化目的方面完全一致,韩方承诺到实现完全无核化为止与美方保持合作。”

韩联社4月12日报道,文在寅访美期间,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举行了会谈,与特朗普单独以及小规模会晤的时间是116分钟(与预定的两小时基本相符)。其主要收获是了解美方的立场,在松动美方立场方面成效并不大。朝鲜避而不见,美国见而不理—不接受“小交易”的建议,韩国暂时被迫选择了与美国“完全一致”。

朝鲜避而不见,美国见而不理—不接受“小交易”的建议,韩国暂时被迫选择了与美国“完全一致”。

见了特朗普之后,文在寅向金正恩抛橄榄枝。他在4月15日的高官会上表示,期待在条件成熟时,不拘泥于地点和形式推进“第四次韩朝首脑会晤”。有韩媒猜测,4月27日是文在寅与金正恩首次会晤一周年,青瓦台希望以此为契机实现河内峰会后韩朝直接接触。韩国另一根橄榄枝,可能是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在这一点上,特朗普与文在寅会晤时公开予以支持,认为这有助于劝朝鲜重返谈判桌。

韩国可能的对朝人道主义援助还没有正式的官方表态,但向美国采购包括战机、导弹在内的大量军火,却得到了特朗普的亲口证实。这对于韩朝接触有多大负面影响还不得而知,从中也可以看出文在寅政府的两难。

更难的还在于,明年4月韩国将举行国会选举,而2022年的韩国总统选举,明年下半年就会进入酝酿期,届时文在寅将开始步入“跛鸭期”,在朝核外交上所能动用的资源会越来越少。韩国出场,前路坎坷。

朝鲜出牌

河内峰会结束后不久,国际媒体传出朝鲜东仓里导弹发射基地出现新的活动迹象,并猜测朝鲜会有出格动作。猜测未获证实,朝鲜首次正式透露“后河内峰会时期”的政策走向,是3月15日副外相崔善姬在平壤记者会上指责“美方只知道打自己的政治小算盘,结果错失和朝方达成协议的良机”,并表示“在美方没有谈判诚意的情况下,朝方对是否有必要继续这样的磋商存有疑虑”。

不过,崔善姬也强调,两国最高领导人依然维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朝方期待在合适的时候,这种良好关系将促进朝美关系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崔善姬还顺便敲打了一下韩国,称其不是“玩家”,也不是“仲裁者”。以敲打韩国来展示对美强硬,是朝鲜惯用的手法。崔善姬表态的真正看点,在于明示不妥协立场的同时,也为朝美对话留余地。

崔善姬“刚中带柔”的表态,应该是平壤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此后金正恩本人也做出几乎一样的表态。4月9日、10日与11日、12日,朝鲜接连召开了劳动党七届四中全会和第14届最高人民会议,主要议题是发展经济和权力布局。有分析称,平壤在以团结内部与稳固权力,展现应对美国高压政策的决心和意志。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在两个会议场合都表达了对“敌对势力”(没有直接提及美国)对朝经济制裁的不满,但没有一次提到朝鲜的核威慑力。

这可能意味着,朝鲜并没有改变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战略,以及通过对话打破朝美僵局的策略。在4月12日的最高人民会议上,金正恩发表了题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共和国的对内对外政策》的施政演说,称“朝鲜面临的中心任务是把国家的一切力量集中于经济建设”。在对美关系上,金正恩把他个人与特朗普的良好关系与朝美敌对关系区别对待,称“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相互致信”。

朝鲜的重大政治会议,与文在寅访美在时间点上“巧合”,造成了朝美“隔空对话”的事实。特朗普4月11日与文在寅会晤时,表示对第三次美朝峰会持开放态度。金正恩在4月12日的讲话中说,朝鲜并不稀罕、也不愿意举行像河内峰会那样的会谈,但“如果美国以正确的态度,找到朝鲜可以认同的方法后举行第三次朝美峰会,我也愿意再尝试一次”。而且,金正恩给出了“愿意等到今年年底”的时限。

释放对话的意愿但给出“时限”,平壤无疑是在主动出牌,而且是以强硬的方式。主动出牌还不止于此。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恩4月16日突击视察了朝鲜的空军部队,命令战斗执勤的歼击机起飞,进行复杂的空中格斗动作;次日,他又观摩并指导了朝鲜国防科学院进行的新型战术制导武器试射。另有美国朝鲜问题专家根据近期朝军动向猜测,朝鲜可能在近期(比如4月25日建军节)举行大型阅兵。对于朝鲜来说,大型阅兵既展示了强硬,又不属于可能招致制裁的挑衅,比核导试验的负面效果要小得多。

在外交领域,朝鲜也开始主动出击。3月26日,朝鲜劳动党副委员长李洙墉访问中国。4月18日,克里姆林宫证实,金正恩对俄罗斯的访问安排在4月下半月。这些外交行为与朝鲜的对美外交不可能没有关系,而且还可能预示着,朝鲜在为无法突破僵局作长期打算。比如,据韩国媒体报道,金正恩会晤普京时,很可能提出购买俄罗斯客机、开发朝鲜旅游业的建议。朝鲜的旅游业,是少数几个未被列入国际制裁的行业之一。朝鲜的出牌,有短期准备也有长期打算。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就成了奥巴马政府“战略耐心”(以经济制裁逼朝鲜回到谈判桌)的升级版—更开放的对话意愿、更严厉的经济制裁。

美国施压

河内峰会后,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基调,依然是持续施压。据美国媒体报道,就在李洙墉访华前两天,美国的朝鲜事务特别代表斯蒂芬·比根低调访问北京。在外界盛传金正恩即将访俄之际,比根于4月17日至18日访问莫斯科。中俄两国以及美国方面都没有透露比根访问的细节。美国媒体猜测,比根很可能在就对朝政策与相关国家沟通,尤其是希望维持对朝鲜的多边经济制裁。

4月10日文在寅抵达华盛顿前数小时,蓬佩奥在美国参议院作证。这是河内峰会后,特朗普政府首次对国会阐述对朝政策。蓬佩奥表示,目前美朝在无核化的定义方面还没有共识,“在对朝制裁问题上,我们需要继续施压”。4月11日与文在寅会晤前的記者会上,有记者问特朗普会否接受“小交易”,他回答说,必须看是什么交易,“但目前我们谈的是大交易,大交易就是我们必须消除核武器”。

特朗普在对韩朝双向施压,一方面拒绝韩国劝其让步的要求,另一方面坚持对朝施压政策。至于第三次美朝峰会,特朗普乐见其成但也明确表示“不着急”。美国《时代》网站3月18日报道,河内峰会后,特朗普拒绝了比根通过美朝事务性官员之间的“纽约渠道”与朝鲜接触的建议。显然,这个消息与此后比根出访中俄存在一定逻辑关系。

与平壤的策略类似,特朗普政府也在作两手准备,在不关闭对话大门的同时,也在作“持久战”的打算。3月22日穆勒调查终结后,特朗普或许认为他有比以前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朝核问题,平壤回到谈判桌跟他谈判是迟早的事。这样一来,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就成了奥巴马政府“战略耐心”(以经济制裁逼朝鲜回到谈判桌)的升级版—更开放的对话意愿、更严厉的经济制裁。

已经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愿意与美国谈弃核问题,是因为美国严厉的经济制裁,还是因为朝鲜核威慑力已经能危及美国本土?在这个问题上,事实真相似乎并不重要。特朗普政府认为是前者,并以此作决策。蓬佩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他预计今年朝鲜经济会大幅萎缩。但是,平壤认为是后者,所以给美国开出谈判的“时限”。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认知上的错位,让平壤和华盛顿都有了“意志较量”的底气。这种较量持续的时间越长,不可预测的因素就越多。

猜你喜欢
美朝文在寅平壤
Multi-frequency focusing of microjets generated by polygonal prisms
“文在寅手表”在韩国抢手
马拉松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