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2.0

2019-04-30 03:14丹尼·罗德里克(DaniRodrik)
南风窗 2019年9期
关键词:和平共处世贸组织产业政策

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

世界经济急需美国和中国的“和平共处”计划。双方都要接受对方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的权利。美国不可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印象试图改变中国经济,中国必须承认美国对就业和技术泄露的担忧,接受因为这些担忧而偶尔受限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和平共处”一词,让人想起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冷战期间的和平共处,也许看上去并不那么美丽,但它成功阻止了拥有核武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类似地,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和平经济共处,也是阻止两大经济巨人之间爆发代价高昂的贸易大战的唯一办法。

美国与中国在今天的僵局,植根于我称之为“超级全球主义”的错误经济范式。在这个范式中,国家必须向外国公司尽力开放经济,不管这会给它们的增长战略和社会模式带来什么后果。这要求国家经济模式—治理市场的国内规则—存在大趋同,而那些不一致之处会被视为所谓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按照这个范式,美国对中国的主要抱怨在于,中国产业政策使美国公司难以在华经营;信贷补贴维持着国有企业的运转,让它们过度生产;知识产权规则让新技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技术转移的要求,强制外国投资者与本地企业组建合资企业;限制性监管在阻止美国金融企业服务中国客户。

至于中国,它对其出口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受冲击,或者其企业窃取技术机密的说法无法容忍。它希望美国在中国对美出口和投资上保持开放,同时中国自身对世界的贸易开放被精心地管理和排序,以避免对就业和技术进步造成负面影响。

和平共处需要美国和中国让彼此拥有更大的政策空间,让国内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性高于国际经济一体化。换句话说,中国能自由决定产业政策和金融监管,从而构建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美国能自由保护其劳动力市场免受社会倾销(social dumping)的影响,对威胁到技术和国家安全目标的投资进行更多的监督。

反对者称,这样的方针将让世界贸易陷入停滞。但这种看法是基于对开放贸易政策的推动力的误解。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国之所以贸易,是因为贸易對自身有利。如果它们采取限制贸易的政策,那要么是因为它们从别处得到补偿,要么是因为国内政治失败(比如无法补偿输家)。问题是,国际协定和贸易伙伴无法可靠地区分这两者。即使它们可以,是否能够充分纠正或避免更多政治问题,也不得而知。

许多分析师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在其向经济超级大国的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果真如此的话,遏制其产业政策将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以及世界经济的利益。或者,有些人指出,这些政策总体而言对经济有害。但是,即便如此,大部分代价都由中国人自己承担。无论如何,赋权贸易谈判员—以及潜伏在其背后的特殊利益—去解决经济学家也莫衷一是的经济政策的根本性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根据世贸组织成立之前的关贸总协定,当时各国有更大的自由采取自己的经济战略,贸易规则比较弱,包含的东西也比较少。但在二战结束后的头35年里,世界贸易(相对于全球产出的)扩张速度,远快于1990年后的超级全球主义时期。

有人会说,这些考虑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必须遵守其规则。但中国进入世贸组织是建立在其已经(或很快就会)成为西方式市场经济的概念之上的。这并没有发生,也没有很好的理由认为会(或应该)发生。你不能通过叠加错误来纠正错误。全球贸易机制无法与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体中国相协调,这意味着这一机制亟待修改。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丹尼·罗德里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著有《直接贸易谈判:明智的世界经济理念》一书。

猜你喜欢
和平共处世贸组织产业政策
诗书画苑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奥孔乔-伊韦阿拉:世贸组织的“新舵手”
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
角 色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