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MCP-1及IFN-γ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05-05 07:41孟伟伟李如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白血病分型淋巴细胞

高 婧,孟伟伟,彭 丽,李如凯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08)

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急性白血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危害[1],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存活率的关键。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得到显著发展,学界对于白血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较多学者发现通过对血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可为急性白血病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2-3]。但目前关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γ-干扰素(IFN-γ)联合检测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血清sIL-2R,MCP-1及IFN-γ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6例为观察组,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7.26±4.82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2例。纳入标准:初治患者;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4-5];经免疫学、骨髓细胞学等检查确诊;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个月内有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过敏体质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血液感染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病历资料不全者。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86例为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6.97±4.86岁。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sIL-2R,MCP-1和IFN-γ试剂盒均由上海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仪器:TGL16-C型离心机,由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提供;MDF-792型超低温冰箱,由日本SANYO公司提供;DG3022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由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所有对象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6 ml,以2 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8 cm,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后在-20℃冰箱内保存待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sIL-2R,MCP-1及IFN-γ予以测定,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对比两组血清sIL-2R,MCP-1及IFN-γ水平,并对观察组不同分型患者上述指标予以比较,观察sIL-2R,MCP-1和IFN-γ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

2结果

2.1 两组血清sIL-2R,MCP-1及IFN-γ水平对比 见表1。两组血清sIL-2R,MCP-1和IFN-γ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表1 两组血清sIL-2R,MCP-1及IFN-γ水平对比

2.2 观察组不同分型患者血清sIL-2R,MCP-1及IFN-γ水平对比 见表2。不同分型患者血清sIL-2R,MCP-1及IFN-γ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表2 观察组不同类型患者血清sIL-2R,MCP-1及IFN-γ水平对比

2.3 sIL-2R,MCP-1和IFN-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比 见表3。联合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与单项检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分化及凋亡异常,并在骨髓中蓄积,对正常造血产生抑制作用,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接触化学物质及电力辐射等有关[6]。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种类型,患者可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并有多脏器组织浸润征象。急性白血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危险性高等特点,需及时予以诊治。研究指出,目前白血病诊断主要涵盖免疫学、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等内容[7]。随着现代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理论不断发展,为白血病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表3 sIL-2R,MCP-1,IFN-γ单项及联合检测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对比[%(n/n)]

注:χ12,P1为三项联检 vs sIL-2R;χ22,P2为三项联检 vs MCP-1;χ32,P3为三项联检 vs IFN-γ。

本研究以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其sIL-2R,MCP-1与IFN-γ予以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sIL-2R,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血清sIL-2R,MCP-1与IFN-γ水平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为急性白血病临床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还发现,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血清sIL-2R,MCP-1与IFN-γ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MCP-1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对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产生诱导作用,并与后者结合,直接激活、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等)向炎症区域聚集。研究指出,MCP-1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有相关性[8]。目前对于MCP-1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异常可能与机体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IFN-γ作为Th1型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发挥双向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病毒等作用,并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同时IFN-γ可直接或间接增加NK细胞的杀伤毒性,而后者属正向免疫调节的淋巴样细胞[9]。有研究发现,白血病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存在明显下降,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分泌IFN-γ免疫修饰因子,导致Th1/Th2平衡遭到破坏,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有关[10]。另有报道也证实INF-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相关性[11]。

sIL-2R属淋巴细胞膜白介素-2受体的α链成分,可对血液中单核细胞活性产生敏感定量作用,并通过对T淋巴细胞增生予以诱导,反映机体免疫活性的具体状态,因此在临床中,可经过观察血清sIL-2R水平变化,对机体免疫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当sIL-2R呈高表达时,提示机体免疫功能较低[12]。较多研究也表明,sIL-2R表达与多种恶性疾病有密切相关性[13-14]。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淋巴细胞被异常激活,而sIL-2R被细胞大量分泌,并在T细胞早期激活过程中释放入血,从而导致其血清浓度明显上升[15]。

综上所述,sIL-2R,MCP-1和IFN-γ与急性白血病有密切关联,对其进行联合检测,可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及分型提供重要指导,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白血病分型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阅读理解Ⅰ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