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的微笑

2019-05-06 16:49青禾
闽南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学馆漳州园丁

青禾

2018年10月14日上午,在漳州古城孔庙广场举行林语堂文学馆、许地山文学馆、杨骚文学馆开馆仪式。

参加仪式后,我骑自行车回家,路上想,这三个文学馆其中的两位作家,许地山与杨骚,都是我的校友,校友者,曾在同一学校工作或学习过的一群人之称谓也。许地山曾于1911年和1917年在漳州一中的前身汀漳龙师范简易科、省立二师任教,杨骚则于1918年从省立第八中学(也是漳州一中的前身)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而我则是1966届的漳州一中高中毕业生,如此想来,便有点沾沾自喜。

想着想着,自行车拐进青年路,突然,我发现在我的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叫了一声,曾老师。

85岁的曾老师也骑着自行车,他一刹车,两脚点地,停了下来。我连忙下车,赶前一步。他叫了一声我的名字,一如既往,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仿佛有一股清泉从我的心中淌过。

曾老師是我在漳州一中就学时的物理老师。

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我不是个好学生,好动,上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和邻座的同学说悄悄话,影响别人。可是,曾老师的课,我从来不乱动,也不说悄悄话,不是我一下子变乖了,而是他的课上得好,既有吸引力又有亲和力,他能把没有味道的物质运动和物理结构说得津津有味,他描述许多生活中常见而我们却熟视无睹的现象,从中引出物理定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一听就懂。他提问的口气,他的浓眉,他环视学生的目光,他微微眯着眼睛的微笑……无不给我既威严又亲切的温暖,在师道尊严中透着关爱和希望。下课后,同学们喜欢围上讲台,问东问西,不管问什么,曾老师都能微笑作答,不厌其烦。他的回答风趣幽默,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知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有知识真好,我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也像曾老师一样,懂得那么多。他在无形中鼓励着我,努力向知识靠拢,争取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有位一中校友在回忆曾老师的文章《永远的师长》一文中,提供了我所不了解的曾老师的另一个侧面:三年困难时期,曾老师当班主任,带学生到圆山农场劳动,“曾老师和我们一起与农民下水田劳作,种菜建房,掏粪挑肥……工休时,全班集中在庙前大树下,曾老师连续几次朗读《中国青年》连载的冼星海的故事,讲评有关毛主席‘三好指示的材料,灌输党的教育改革思想,用榜样和典型激励我们,同学们受到很大的教育,连旁边听的和尚都听得津津有味……”我也曾到一中的圆山农场劳动过,农场办在岱仙岩,所以有和尚旁听。

从一中毕业之后,我听说曾老师当了一中的领导,不久又听说,他调到漳州市教育局(当时叫市教委)当领导去了。我为他感到高兴,但原来亲切的曾老师似乎就变得陌生一些。有一次,记不清是哪一年,我在路上走着,突然有人叫我,那声音那么亲切,又有些遥远。定睛一看,我们的曾老师正微笑地站在我的面前,那是在胜利路,在母校漳州一中的附近。我仿佛一下子回到学生时代,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曾老师叫我的名字,与多年前一样,用的是本地话,他的本地话有点平和九峰腔,我名字后面的那个“河”字,显得十分丰沛,我心里想,曾老师的学生那么多,又时隔多年,怎么还记得我呀!没想到,他笑着问,最近有什么新作问世啊?原来,他不仅记得我,还关心着我的成长!一时间,我深切地感到师恩永在,这世界十分美好。

老师,自古以来有许多称谓,比如,夫子、西席、讲席、师长、先生、园丁等等,我最喜欢“园丁”这个代称。我想,曾老师一定也喜欢,所以,他惠赠我的那本著作,书名就叫《芝山园丁吟草集》(出版单位:漳州市图书馆,准印证号:[漳]新出2016024)。所以,这集子的卷首诗题目就叫《园丁自赞》:

一从十九入师班,

遂使终生荐杏坛。

润物无声滋绿叶,

陶形有象塑香兰。

强唇健笔唯勤恳,

夜烛晨钟未等闲。

且喜三千桃李艳,

芬芳万里慰秋颜。

这是老师的心声。老师“少时为家庭生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课业之余,还需下地从事农业劳动。”(引自《芝山园丁吟草集》一书的“自序”。)1954年2月到漳州一中任教,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是我们心中榜样。

《芝山园丁吟草集》是曾老师的诗词联集,作为物理老师,吟诗作对应该算是“业余爱好”吧,但我从这集子中,却看到一位胸襟开阔、心系天下、热爱祖国、忠于党的人民教师的品格与担当。

1997年6月香港回归,他作《迎回归赞》,诗云:

十亿欢腾荡碧霄,

迎归盛会紫旗飘。

银花洗雪百年耻,

铁柱铭书一代骄。

澍雨频施滋港九,

春风长惠绿伊包。

联珠合璧酬民意,

伟业丰功尽舜尧。

十年后的2007年5月,他再作《香港回归十周年感赋》:

十载还珠喜气扬,

光风霁月紫荆香。

已连禹甸同荣辱,

更向环球共贸商。

断梦“殖民”悲落叶,

扬眉兴港颂华章。

关山万里增娇色,

世纪功勋日月长。

从世界风云到国家大事,到从社会巨变到地方掌故,曾老师无不关切:从《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到《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从《党旗颂》到《“神十”科技赞》;从《台湾观感》到《开漳圣王赞》;从家乡的乡贤《廉政公曾萼赞》到全国的榜样《雷锋精神赞》;从异地风情《游新疆》到咏花诗《三咏君子兰》;从现实的巨变《古雷新貌》到历史思考《辛亥百年》……

学习欣赏曾老师的作品,我不时地想起在无锡东林书院看到的明代顾宪成的那对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

那天的偶然相遇,耄耋之年的曾老师,在我印象中,依然那么矫健,那么富有朝气。为了拿有关资料,我跟随他上他家,他家住在通北路的一中宿舍区。他说,在市教委工作时,政府分给他一套房子,他没要,他喜欢住这里。说这话时,他眯着眼睛微笑着。我体会他的意思,他就是个老师,他喜欢当老师,喜欢漳州一中这所百年老校的氛围。

曾老师的家在三楼,刚进门,我看到自己迎面走来,吓一跳。原来厅里有一面大镜子,把整个客厅映照得光洁明亮。师母为我泡茶,并端出一盘点心——一个精致的盘子上放着四块糕点,正正方方,黄黄灿灿,十分诱人。

老师向师母介绍我,师母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用”的手势。我端起杯子,品一口茶,顿觉清爽宜人。

教师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天地君亲师”,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是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曾庆文老师是我永远的老师,他的教诲,他的微笑,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猜你喜欢
文学馆漳州园丁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新时期以来文学馆的创生与发展
主持人语
河北文学馆重新面向社会开放
园丁vs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