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党风校风学风良性互动

2019-05-08 03:20陈艳
唯实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涵式校风党风

陈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高校党风、校风、学风建设(以下简称“三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三风”建设是高校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清楚认识党风、校风、学风建设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加强高校“三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三风”建设的内涵及其互动关系

“三风”是高校这一特定组织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等的综合反映,并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水平、工作效率和组织凝聚力。“三风”建设是我国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风、校风、学风建设之间相互促进、互为依托,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将成为空谈。

党风建设引领和保障校风、学风建设。党风建设是我国高校自我提升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内容。党风是党的先进性最集中、最全面的反映,党把自身先进的思想体系、价值取向渗透到校风、教风和学风中,并与校风、教风、学风一起,构成大学文化的先进内核。党风正,则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党风不好,则校风不正、教风不严、学风不良。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风建设无疑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作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高校党建对校风、学风建设具有引导、推动、协调和示范作用。首先,党风建设为高校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校风、学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其次,党风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校风和学风建设。党风建设首先强调党员的自我修养,通过提高党员思想素质,推动高校师生自觉转变校风和学风。再次,党风建设可以协调高校校风和学风建设。党风建设确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校风和学风建设内涵的统一,从不同层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党风建设对校风和学风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保证校风和学风建设在思想政治观念和发展方向上的正确性。

校风建设有助于凝练和形成党风。高校校风是一所高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等各要素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管理者的作风和校园文化氛围等一系列行为习惯的总和,是高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通过校风建设使校风深入人心,使其成为高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无疑会潜在提升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来看,大学阶段都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但由于尚未真正走入社会,价值观念容易随着现实生活的影响而出现波动,需要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校风的好坏也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学风是校风在学习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和集中表现,良好学风的形成与思想道德状况的改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育人功能都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尤其是面向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具有良好的校园氛围,并首先体现在学风上。换句话说,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以好的学风为前提和基础的。另一方面,知识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好的学风会促进大学生先进价值观念的生成。可见,良好的学风是一所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特点上看,高等教育是从通识教育过渡到专业教育、从学习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谋生技能、从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过渡的阶段,因而需要大学生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应对未来激烈的职业竞争。另一方面,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明显不足。学风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凝练科学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创建并保持优良的学风。

二、高校“三风”建设在互动关系中的合理定位

在明确党风、校风、学风建设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三者在互动关系中的地位加以界定,这有助于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总体而言,无论是党风、校风还是学风,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范围内的具体体现。

党风建设是先导。良好的党风是高校发展的思想基础,党风建设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为高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提供价值目标和精神内核,它集中代表高校师生的高尚精神追求,能够统领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在优良党风的影响下,高校师生将获得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校风和学风的持续优化并形成良性循环。

校风建设是根本。校风是一所高校精神追求和优良传统的集中表达,是形成高校独特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力量。纵观中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无一例外都有着值得称道的校风,越是得到公众和学界认可的高校校风越正,也越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作为精神风气,校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它必然与所处的社会背景直接相关。高校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站稳脚跟,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校风建设是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通过校风建设,可以帮助高校厘清其定位,明晰其功能和任务,并科学解答建设什么样的校园与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核心。高校是人才培育的场所和主要载体,它承载着以人才梦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艰巨任务,而优秀人才的培养与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培育体系直接相关。高校的学习氛围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风是党风与校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党风还是校风建设,最终都是为了学校有良好的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无论是党风的思想引领还是校风的价值构建,都需要内化于高校人才培育目标之中。正因如此,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风建设的成果也是检验党风和校风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尺。

三、促进高校“三风”建设良性互动的基本路径

促进党风、校风、学风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对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实现高校党风、校风、学风建设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并确立相互沟通的基本途径。

党风建设要凝练校风和学风的精神内核。在高校“三风”建设中,党风建设是先导,能够引领校风和学风建设。在“三风”建设的良性互动中,党风建设必须致力于优化和改善校风、学风。高校开展党风建设,要将党风净化、党员思想行动统一与教学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党风培育、党员高尚道德追求与师资队伍建设、优秀学生党员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励、规范和约束党员乃至高校全体成员的行为,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校风建设要在与时俱进中丰富内涵。校风建设之所以是高校“三风”建设的根本,就在于校风可以同化并约束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校風不应是僵化、死板、说教的,而应是符合高校特色并获得全体师生心理认同的。首先,校风建设应将优良党风所代表的先进价值观进行合理吸收和转化,并以富有时代感和高校鲜明特色的语言加以表达,使其获得高校师生最大程度的认同和遵守;其次,作为高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校风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将以学风为核心的高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等诸要素加以概括和总结,并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从而凝聚全体师生共识,增强全体师生为高校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学风建设应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优良的学风能促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全面发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学风建设在“三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学风是高校党风和校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党风和校风建设成果的标准。在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风建设应从党风和校风建设中获得养分和支撑,并将后两者的建设成果渗透进学风建设的全过程。学风建设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专业知识吸收为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建立并完善教学和教育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和教育管理行为有章可循并进行规范化操作。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激励全体师生;在考风考纪和科研诚信方面,通过严抓考风考纪和科研诚信促使师生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信科研;从学风建设的内容上,应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务实、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从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作者系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内涵式校风党风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浅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浅析当前提高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浅析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电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途径探析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正党风 促行风 打造廉洁高效的检务服务窗口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试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