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照亮”贫困地区师生 教育公平仍需期待

2019-05-08 03:19
高中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不公贫困地区课程

近期,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通过直播教学,地处贫困地区的云南禄劝一中的學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很多人考上了本科,还有人考上清华北大,改变了命运。此报道引起了众多关注,一些人觉得直播教学是解决教育不公的良药,但也有人质疑它的作用有多大。

被“照亮”的学生与教师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大概是触及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痛感和期待。自古以来,教育就是国人的进身之阶;教育资源不公,则是一个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贫困地区的学生成绩不好,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超级中学疯狂掐尖,没有优质生源;二是师资流失严重,没有好的老师。

必须承认的是,老师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老师的核心能力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知识能力,也就是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第二,传达能力。就是老师在课程上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也需要一定的管理乃至心理技巧。第三,信息导向。比如是否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命题趋势,是否了解答案评判的重点和关键,是否了解总体大纲改革的方向,是否能对考生未来规划给予有用的指导等。大城市的老师招聘严格、竞争激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自然问题不大,而贫困地区却很难保证。在报道中,一位考上北大的农村学生称,自己高中的老师有时醉醺醺的,总爱让他们自习;在一个“零一本”县,很多学生都听得出,老师讲错了……

如此背景下,直播教育直接弥补了农村高中师资的短板。成都七中的课都是公开课的水准。语文老师讲“规则”主题的议论文,先播放重庆坠江公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发言;历史老师搜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史料分享给学生;政治课紧追热点,刚建好的港珠澳大桥已成了课堂练习的分析材料……如此密集的知识量,如此高水准的课程,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仿佛是一束照进教育落后地区的知识之光。

被“照亮”的不仅是学生,也有老师。最初他们以为直播课程是对自己的代替,感觉到被否定了自身的价值,但被直播课程“刺激”的结果是,直播为老师们提供了提升业务能力的好机会,让他们在向优秀同行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短板的同时,还能提升教学积极性。比如他们会与学生一起观看直播,屏幕上稍有停顿便会见缝插针地为学生解释几句。

技术只是阶梯,抹不平资源鸿沟

也有人质疑这块屏幕到底是否真的那么神奇,是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确,有学生抱怨说:“自己基础较差,跟不上网课进度,反而失去了信心。”这说明,即便直播教育有效果,也不能过于迷信或者神化它,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另一个更难以言说的问题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接受这种冲击的能力。正如文中提到,曾经有北大的农村学生表示,自己高中时听朋友讨论麦当劳、肯德基,被人问牙不整齐,为什么不矫正,全都只能低头沉默;到了北大,同学们说自己在洛杉矶、旧金山,或者世界各地度假,她还是插不上话。这些真实的差距会如何塑造高中生,很难简单描述。如果说根本上的不平等不可能被消解,那么诸如“一块屏幕”的努力,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走向弥合的阶梯。

直播教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但它没法完全抹平资源不公的鸿沟。当前,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培育优秀教师,推进资源配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不公贫困地区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比亚迪集团扶贫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不公和不义
不公和不义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