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套路作文说不

2019-05-08 10:36孙晋诺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想者金庸套路

孙晋诺

作文是思想、情感、理念的表达,内里没有东西,就无法表达。

表达是语言经验的结果,没有对经典文本形式的破解,就无法形成较高品质的语言经验,也就无法较好地表达;作文,只能依据学生的现有表达内容做挖掘和提升,通过挖掘和提升来修改、完善认知结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建构。离开学生个体的表达基础,硬性灌输,结果未必会好。

前一段金庸先生逝世后,笔者让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材料如下:

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作品的读者;有人说,金庸先生去世,“从此再无江湖”;有人也说,金庸之后再无“侠”;马云甚至说,“若无先生,不知是否会有阿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开启了一个精神文化世界。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离我们而去,你如何认识“金庸现象”?

请问写这篇作文,有套路可用吗?

学生对金庸的认识各不相同,只要能满足于表达其个人观点,其表达思路都应该被认可。如果硬要每个同学都按一定的规矩开头结尾,则文章永无生趣。

且看下面这位同学的作文。

死亡让人孤独——谈金庸现象

高二(3)班 金廉曦

2018年10月30日,襄阳城上点起一排小蜡,一点点写下那些恩怨情债、家国兴灭的人走了,留下一个空空的江湖和不知所措的人群。

倒并非是难过,反而是难以置信;也许并非全是缅怀一个人,反而是震惊于他的离去。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武侠小说的兴起至今,早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这大半个世纪足够一颗“恒星”升起与陨落了。自出生起,沐浴星光的人不知其出处,自以为这自出生起就存在的光今后会继续存在。恍惚之间,过去的那么多年,竟如同黄粱一梦,分辨不出它的长远,无知之中,就模糊地离开。这一瞬间的清醒让人心生恐惧。那支笔,书写过无数能人异士、家仇国恨,已再不可挥动;那双眼,我们透过其看到的整個人声鼎沸、充斥着武林阴谋的江湖,早已空空如也。那个遥远又无比亲近的灵魂在安息中永远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这世界似乎再无什么可信的,因为,他人的生命离个人如此遥远,因为,通过字里行间建立的那点联系竟那么毫不相干。死亡,让人感到了自然界赐予我们的难以言说的巨大的孤独。

这份强烈的孤独,更因为那个人书写的故事。故事中的那个少年似乎总是早早地失去了父亲,在这偌大的世界中游走,佳人才子,阴谋奇遇,这些热闹的事一准碰了个遍。行走中窥见的江湖一角让人浮想联翩:那间客栈似乎总有一个机灵的店小二,角落里算账的掌柜精明得深藏不露;各方英雄壮士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似乎是烧不尽的野草,似乎有饮不尽的好酒。故事中的江湖是在不变中波涛暗涌的,一呼百应、风光无限的武林盟主,隐居于桃源的能人异士,一家尽为人屠的偏执遗孤,山洞里的白骨,古墓里的倩影……江湖里的关系盘根错杂,纷争不休,熙熙攘攘,似乎永远不能静如一潭水。可惜,只是似乎,那些诞生于一人的江湖装着一个人走了,于是热闹不再现,一切都是杜撰,一切都是遗产。一句“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道尽了人们的窘迫不安,推杯交盏没了,空余下醉酒的沉寂,我们称之为孤独。

死亡如此迫近,如此平常,管你华灯美婢,布衣疏食,死亡戳穿一切,道破人的孤独。

这篇作文文采飘逸,行文无拘无束,可能有老师会评价它许多地方不合规范,但我还是要肯定它,因为,这里面有个鲜明的作者在,有独特的见解在,有飘逸灵动的智慧在。这个学生在将来有可能写出独有创见的文字来,而那些依靠套用模式、技巧的写手,永远不可能写出让人想读的文字来。

这样的作文,可以有套路吗?我们需要让她改为某某式开头与某某结尾吗?不可能,那不是学生的表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想者,有的虽然还比较幼稚,但不论多么幼稚,他是一个独立思想者,他只能是他,教师无法硬性改变,也根本无须改变。

猜你喜欢
思想者金庸套路
思想者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Airbnb上的套路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