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应用化疗泵配合PICC化疗实施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2019-05-09 01:46陈敏徐晓霞聂珊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鼻咽癌循证导管

陈敏 徐晓霞 聂珊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二区 广东 广州 510060)

鼻咽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及侧壁,患者症状以听力下降、头痛、涕中带血等为主。发病后,及时采用化疗泵配合PICC化疗,可抑制病情进展。但在此期间,若护理不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观察了化疗泵配合PICC化疗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性别:男19例,女12例,年龄(58.75±11.60)岁。对照组性别:男18例,女13例,年龄(58.97±11.1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法 (1)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作为穿刺静脉,置入PICC导管。(2)给予顺铂30~40(m2•w)静脉滴注+氟脲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连续给药5d。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意外拔管为化疗期间的常见风险,导致各类风险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技能不足、护理内容欠完善等因素有关。(2)循证支持:护理人员应以上述问题为引导,自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文献,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循证支持。(3)循证观察:护理人员应对当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并联合自身的护理经验,对护理证据进行调整,提高护理方案的全面性与科学性。(4)循证应用:护理人员应于化疗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穿刺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静脉,严格控制进针角度,并予以妥善固定。治疗后,应加强对患者各项功能的监测,加强对脱管等风险的预防,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风险对比

观察组感染率为0、堵管率3.23%、脱管率3.23%、意外拔管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对比[n(%)]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6.77%,与对照组80.65%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鼻咽癌患者应用化疗泵配合PICC化疗期间,循证护理的内容如下:(1)化疗前,鼻咽癌患者恐惧情绪通常较为严重。长期存在不良心理,易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管痉挛,不利于治疗[1]。因此,护理人员需于治疗前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2)治疗中: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合理选择穿刺血管。肘正中静脉粗且直,便于穿刺。头静脉前粗后细,进入无名静脉角度小,置管难度较大,若非必要,不建议选择。置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放松,将手臂外展90°。为确保一次穿刺成功,进针角度应控制在15°~30°内,回血后,应继续进针少许送鞘,后可撤出穿刺针,将导管缓慢推入至中心静脉[2]。导管连接完成后,应采用肝素正压封管,并对穿刺口进行加压固定,采用透明贴敷固定,预防脱管。(3)化疗后:携带导管期间,护理人员应采用无菌生理盐水10ml~20ml脉冲式冲管。输液后,应正压封管。为避免药液压力过大导致导管破裂,禁止经导管高压推注造影剂。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上臂围、凝血功能、血象的检测,观察有无血管栓塞。针对伴有血管栓塞者,应立即遵医嘱予以处理。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循证护理措施后,本组鼻咽癌患者感染率为0、堵管率3.23%、脱管率3.23%、意外拔管率为0、满意度96.77%,与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相比,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鼻咽癌患者应用化疗泵配合PICC化疗期间,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护理,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鼻咽癌循证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