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

2019-05-09 01:04晁小景
新财经 2019年4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摘 要]高校实践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日益重要。高等教育大多仍以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问题尚存。文章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为例,在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独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9

1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高校实践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日益重要。教育部〔2001〕4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仍未摆脱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其实施过程与效果同利益相关者的期待尚有差距。例如,酒店企业面临人才紧缺与流失的双重困境,毕业生就业率与行业内就业率双低。现实中,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旅游人才需求的分层化与本科教育人才的同质化、行业的专业化要求与“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不相适应,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严重。

2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2.1 有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研究情况。Anderson(1983)指出,英国德蒙福特大学为提高学生就业力,强调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内化过程,构建学生创新实践课程培养框架。Lawrence Mbuagbaw(2009)介绍,美国高校开创了诸如实习—见习、以案例和问题为中心、产学研合作及合作教学等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活动,麻省理工学院推出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及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Steiner Khamsi(2014)认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育中,企业占实践教学主导,学生入学资格强调实践经历和经验。

(2)国内学者研究情况。时伟(2013)提出,实践教学以问题探讨、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为基本特征。曹国新(2009)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已构建以实践为主轴的课程体系、以应用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和以案例为主体的教法体系,并形成了关于课程、教材和教法的若干流派。白凯(2009)借鉴知识迁移情境理论,基于“T”形教学理念,构建“认知—调研—职业”三阶段的旅游管理本科CRP实践教学递进模式。

總之,学界就有关实践教学的地位、意义等形成了共识,对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作了分析,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上,针对具体问题或环节就实践而谈实践多,而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少,案例研究及对策建议多,而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少。

2.2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为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了教师挂职、学生酒店参观、校内嘉宾讲座、专业模拟大赛、专业汇报展演、校外实习及校内实训室建设等。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亟须客观而深入地剖析和反思。

(1)认识偏差,定位模糊。师生普遍认为,实践教学主要指专业实习或某些实践课程或环节,事实上,有关教法、师资、实训设施及系统而科学的教学方案等常被忽视。学校培养人才和教育教学的导向究竟是能力本位、知识本位、需求本位、供给本位还是职业发展本位,有待明确。

(2)实践教学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不够紧密。课设设置、教材选用不够考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对自身优势或特色的提炼不够,挖掘不足,没有从本质上突出外语优势。

(3)师资的量与质相对薄弱。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实践型教师更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尚未落实。就当前现状来看,实践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理想。

(4)实践教学在侧重培训“才”的同时,忽视或淡化了对“人”的培育。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素养的培育意识不足,力度不强,效果欠佳,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不强。

3 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着眼点

(1)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和修正。教育、教学和课程的本位和导向须首先得以明晰,延展至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等,方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完善,应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一方面,课程、教材、教法、学生、教师、设施等各方面都应整体考虑,科学配置;另一方面,合作对象不仅着眼于酒店企业,而应拓宽视野,面向服务型的行业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群、岗位群,彼此之间打通、连通、融通。

(3)课程、教材、教法体系的优化与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企业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学生的兴趣、认知和认同,乃至未来职业发展意向应是实践教学的施力重点。

(4)提炼、凝聚、强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滨海外事学院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外语,即英语和小语种,但是,目前学生的外语优势还不够明显,教师之教和学生所学都不够精、不够强,今后,可以瞄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非通用语专长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4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的思路与建议

基于学生需求角度的“得术”“得法”和“得道”的内在关系及其影响作用,结合滨海外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的思路建议。

4.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课程、课堂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定岗实习、校内实训、师生企业参观体验、教师挂职锻炼、假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竞赛或模拟活动、企业进校讲座交流活动、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设计等诸多部分组成。

4.2 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间的联系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应为实践课程、定岗实习、校内实训等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其次,学生、教师、学校、行业组织或协会以及企业,应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最后,实践教学活动涉及教学、课程、教法、教材、设施以及学生的学习等各项内容,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4.3 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

(1)凝练特色,把优势打造成强势。对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而言,最突出的优势是外语和涉外交流,因此,重点在专业加外语,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加小语种方面,下功夫,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和典范,以点带面,通过培养模式的试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自身实际又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2)完善配套,把无序变为系统。对现有的实习实践、课堂演练、企业交流等常规做法,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地梳理和完善,形成规章制度,逐步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评方式等各个环节,以人才培养为本为纲,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提升能力和提高素养为目标,构建纵向横向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4.4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

(1)以本为本,打好基础。第一个本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规律及特性之意,第二个本是看家本领、分内之事。专业教师应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科学把握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抓好基础,提质增效。

(2)瞄准国际,创新发展。以国际标准和国际主流为样板,学习借鉴英国德蒙福特大学为提高学生就业力,强调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内化过程,构建学生创新实践课程培养框架,美国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并开创了诸如实习—见习、以案例和问题为中心、产学研合作及合作教学等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活动等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2]黄继英.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

[3]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1).

[作者简介]晁小景,女,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讲师。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