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经济:新时代下的战略选择

2019-05-10 03:15杨鹏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广西城镇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向海广西海洋

文/杨鹏(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智霖(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师)

『向海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战略性概念,发展向海经济对于广西在新起点上抢抓新机遇、在更高层次上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视察时,提出要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要打造好向海经济,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赋予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新使命。“向海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战略性概念,发展向海经济对于广西在新起点上抢抓新机遇、在更高层次上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向海经济的内涵、功能和战略意义

向海经济的内涵特征。向海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江河、空间立体向海洋延伸,打造开放式的创新型海洋经济新体系。向海经济包涵但又高于海洋经济。向海经济是海洋经济的实现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空间资源的优势将逐步得到发挥,经济活动“向海上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向海经济的战略功能。第一,开放突围的新方向。用海陆协同、经略海洋的理念和模式,破解发展瓶颈,扩展经济纵深,推动广西开放型经济由“内陆时代”和“西江时代”走向“湾区时代”和“海洋时代”。

第二,资源配置的新谋划。在向海经济发展过程中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和先进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广西配置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级。

第三,产业升级的新部署。立足海洋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培育业态关联、利益共享的向海经济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向海产业先导区。

第四,先进要素的新布局。向全面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湾区经济发展布局,努力驱动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跃升,奋力向中西部先进经济体迈进。

向海经济的战略意义。一是发展向海经济有助于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二是发展向海经济有助于满足资源需求、破解发展瓶颈;三是发展向海经济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四是发展向海经济有助于加快沿海率先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二、准确把握向海经济的时代要义、本质要求与战略导向

向海经济的时代要义。向海经济是在临港经济—临海经济—离岸经济的业态演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层次更高、视野更宽、动力更强的经济形态。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向海经济新的内容,要向海而生,要向海而兴,向海深度开发、广度开放、扩张增量、提能升级,努力实现陆海经济整体联动升级。

向海经济的本质要求。一是向海经济的本质是外向开放型发展;二是从西部惯性思维转为向海创新思维;三是互联互通是发展向海经济的关键保障;四是向海经济发展以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

向海经济的战略导向。向海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四大战略导向,即差异发展导向、陆海统筹导向、广纳贤才导向和共同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导向。

三、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制约瓶颈

在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方面,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资源丰富、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等是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禀赋条件。同时,广西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海洋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传统海洋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海洋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海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协调推进,奠定了向海经济的发展基础。

在向海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方面,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薄弱(关键短板),地方经济总量和海洋经济规模在沿海地区占比明显偏低;港航事业发展滞后(关键制约),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吞吐支撑能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腹地路网建设与周边省份存在不小的差距;科技人才支撑不足(关键瓶颈),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明显偏少,向海经济发展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明显较弱;平台载体明显缺失(关键困境),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申报不顺利,严重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等。

四、总体思路和发展布局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海陆统筹、共建共享,人海和谐、因地制宜,创新引领、链接全球”的发展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挖掘发展潜力和新兴动能,创新思维,拓宽视野,积极推进向海经济总体布局不断优化,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空间开发格局;把握开发节奏,保持开发强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格局,打造一批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重点腹地产业带,实现向海经济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广西经济的引领作用。

防城港跨海大桥

(二)发展布局

增强向海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支撑辐射功能,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坚持以海引陆、以陆促海、海陆联动,按照建设“一核”、融入“一通道”、打造“两港”、发展“两带”的总体布局,加快形成向海经济发展总体布局。

1.建设“一核”:以南宁市为核心。按照千万级人口城市对南宁市进行中长期规划建设,提升南宁市的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南宁作为向海经济发展的腹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能力。积极引导产业向集群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南宁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融入“一通道”:“渝桂新”南向通道。“南向通道”比向东出海运距缩短约一半,大幅度降低货物在中国大西北、大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提升区域物流效率。要积极参与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不断向全国乃至海外延伸广西向海经济的腹地范围,实现海洋经济与陆域腹地联动发展,促进跨境合作、经济走廊建设、跨境贸易和投资、国际生态旅游合作。

3.打造“两港”:北部湾海港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将补短板与抢先机相结合,构建多维向海通道的枢纽与“云脑”。北部湾海港,对比国际港口差距与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加快低成本的海铁、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加密国际航线,提升港口市场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低综合成本、快流通与高效能的现代国际海港。中国—东盟信息港,顺应数字经济、智慧海洋建设大势,加快区域国际海底光缆、中继设备、海洋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等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发展“两带”:沿海产业带和腹地产业带。

——沿海产业带。主要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北海市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重点打造北海工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2个千亿元园区。防城港市着力发展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能源产业,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钦州市着力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三大千亿元产业,以及食品、林浆纸一体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7个“超百亿元产业”。

——腹地产业带。重点发展柳州、玉林、崇左三市,在向海经济背景下,要结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敢于突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界限,不断拓展区内腹地产业带,由玉林市和崇左市进一步拓展到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充分发挥柳州市作为工业重镇的腹地支撑作用。

五、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点任务

发展向海经济必须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完善和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发展向海经济的主导能力,全面提升向海互联互通能力,加快建设向海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实现海洋生态保护永葆碧水蓝天。

(一)完善和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广西优势在海,希望在海,潜力在海。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必须树立科学用海观念,集约化、生态化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以发展向海经济、实现海洋强区为目标,以提升海洋相关产业竞争力为导向,以创新技术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多样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产能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对海洋资源供给结构精准发力,重点推进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临海国际保税物流、国际邮轮旅游以及海洋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增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二)全面提升向海互联互通能力

港口、港区、航线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点支撑。要发展好向海经济,必须建好沿海港口,重点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进一步提升与北部湾地区及东盟国家港口和航线的互联互通,提高港口效率,积极申报建设国家海铁多式联运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便捷的运输网络,将广西北部湾港早日打造成为背靠西南中南、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三)加快向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是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设立高端智库,加强向海经济研究,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植科技型涉海企业发展,构建海洋科教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海洋人才引进机制,建设中国—东盟科技成果交易共享平台,鼓励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支持高校加强对海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方位提高向海经济发展水平。

(四)加强生态保护永葆碧水蓝天

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代谢性和自适应性等复杂系统的一般特征。为有效保护海洋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实现向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向海经济发展,提升海洋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建设向海经济强区为目标,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指数,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海洋发展生态屏障,推进北海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海岛开发。

港口、港区、航线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点支撑。要发展好向海经济,必须建好沿海港口

六、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向海经济必须处理好向海发展与战略支点的关系,必须要有创新性、开拓性、改革性举措,确保向海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提速“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家通道、国家平台,推进广西龙头企业向海发展,实现全球优化布局,加快优势产业、优势产能、优势产品“走出去”步伐,将广西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新高地。二是提升向海经济的人才科技支撑,根据向海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切入点,积蓄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三是推进广西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建设,在申报建设广西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同时抓紧探索建设广西北部湾自由贸易港,争取将北部湾港定位为东南亚国际航运中心或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四是探索建设西南中南东盟港口合作区,对广西与西南中南各省共同发展向海经济奠定物流货运基础。五是打造北部湾国家级沿海城市群,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创新同城化模式,打造千万级首府经济圈。六是依托海洋四所,打造中国—东盟创新平台,延伸组建和培育一批向海经济专业研究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七是建设渝桂新和西部高铁通道,夯实向海通道支撑,实现“一带一路”江海大联动,拓展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空间。八是探索设立向海经济新区,加快构建北部湾深水枢纽港和储备基地,建设服务三南、面向东盟的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九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进粤港澳先进生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综合开放型、全面外向型的向海经济发展体系。

防城港市针鱼岭大桥

北海市涠洲岛

猜你喜欢
向海广西海洋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向海而生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