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程度及月经情况的影响

2019-05-10 00:19林美丽张世红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林美丽 张世红

【摘 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记录患者痛经程度与月经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可改善痛经程度,减少月经量,利于预后。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痛经程度;月经情况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01

子宫腺肌病系指子宫内膜间质与腺体入侵子宫肌层形成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伴周围肌层细胞增生与代偿性肥大,不利于维护患者身心健康[1]。腹腔镜下开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作为微创保守性手术,可减少对盆腔结构的破坏,在保留完整阴道与子宫、切除异位病灶的基础上,缓解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2]。为保证治疗效果,维护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痛经程度及月经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者年龄25-45岁,平均(36.72±5.13)岁;病程2-10个月,平均(6.12±2.54)个月;孕次0-4次,平均(2.21±1.23)次;子宫体积107cm?-284cm?,平均(194.78±58.07)cm?;伴月经量增多者27例,伴贫血者24例,痛经者3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予以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常规腹部穿刺。对盆腔、腹腔、子宫、腺肌病病灶等进行观察。在切除病灶前,需在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稀释液,以辅助子宫收缩,降低出血量。针对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患者,应在病灶最显著突起处使用单极电刀切开病灶外缘,并向下持续切割,以最大程度上切净病灶。病灶切净评价标准:子宫体积正常,创面色泽正常、组织弹性较好,血运良好。对于患有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若无显著突起病灶且子宫外观呈现均匀增大需开展楔形切除术。对于伴子宫肌瘤的患者可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剥除术。在病灶切除以后可通过双极电凝予以创面止血,并通过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尽量恢复子宫正常形态。另外,需将术中切除的所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评估痛经程度,让患者在一根长0-10cm的刻度线上依据主观感觉划线,其中0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愈高疼痛感愈强烈。②比较术前与术后月经量、经期以及月经周期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痛经程度 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1.97±0.65)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3.46±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4,P=0.000)。

2.2 月经情况 术后月经量(68.31±7.02)ml低于术前的(100.03±10.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8,P=0.000);术后经期为(5.12±1.84)d、月经周期为(28.32±3.83)d与术前(5.31±2.09)d、(27.91±2.7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3、0.770,P=0.548、0.443)。

3讨论

子宫腺肌病属于良性病变,以育龄期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既往,临床多通过全子宫切除术进行干预,但易引发盆底功能与卵巢功能障碍[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率的提高,腹腔镜下微创保守性手术逐渐引发关注,其中亦包括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切口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为广大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接受。本研究結果显示,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月经量少于术前。由此可见,将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应用到临床上可有效降低患者痛经程度与月经量。月经时与经前子宫肌层中存在的异位子宫内膜受到内分泌激素影响出现肿胀,甚至出血,可加大子宫肌层血管内血量,引发包绕内膜组织相关肌肉张力增加,子宫肌层扩张,肌肉疼痛性收缩,进而引发严重痛经。而子宫腺肌病生长于子宫肌层,子宫呈均匀增大,可增加内膜面积,增加月经出血量。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可减少盆腔解剖结构破坏,保留子宫血管,保护卵巢血运与功能,维护阴道与子宫的完整性,预防术后阴道、子宫脱垂,对缓解痛经症状、改善月经情况具有重要意义[5-6]。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保守治疗手段,可改善痛经程度,降低月经量,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周俊杰,孔红霞,刘燕,等.子宫腺肌病患者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组织中GPR30、EGFR的表达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7):92-94.

张彭南,朱杰,薛晓红.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02):135-137.

杨红文,陈忠东,谢晶,等.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及左炔诺孕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766-1768.

冯立,康山,张笑萍,等.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8):84-86.

李锦行,刘红,张萍.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10):743-746.

王岩岩,黄立,王艳华,等.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04):375-378.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减灭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
温宫通血法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病研究
三维彩超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1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