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交融 共生互长

2019-05-10 06:09郑琳
新课程·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郑琳

摘 要:课前导学单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不再受课堂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背景下,利用“课前导学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的课前导学单设计现状,提出几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学单”的设计策略,仅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学单;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各学科教师逐渐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先学,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交流分享,進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前导学单运用现状

1.内容过于单调

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学单时,通常都是用传统的“课前预习”代替“课前先学”。这种方式的使用,表面上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但实际上只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这些并不需要学生进行过多的思考,从课本中就能直接找到答案。问题过于浅显,无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

2.形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课前学习单都由“学一学”“试一试”“问一问”三部分组成,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练习和巩固,再据此提出疑问。这种毫无新意的、单一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目标过于单向

教师只是单纯地以知识学习中心进行课前导学设计,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把“解题能力”作为了衡量学生课前学习质量的主要标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多元化、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等,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和灵感,进而对学生创造性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产生阻碍作用。

二、课前导学单的具体设计策略

1.变无序为有序

设计课前导学单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过于单一的预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进而将学生思维成果转化为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制订教学目标,将分析出来的重难点进行分层,从而让学生进行有序探索,避免盲目的实践操作活动。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计“分一分(文字描述并提出问题)”“涂一涂(让学生根据要求对图形进行涂色)”“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将上述两个问题的数量用新数表达出来)”三个步骤,让学生依次进行。这种课前导学单的设计,既不会给学生增加作业负担,也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要看书,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及概念,从而在趣味实践中带着好奇心投入到新的课堂中。

2.从简单获知到数据分析

课本中提供的内容都是极具典型和理想化的题目模式,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进行创新,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选择现实中的数据,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数据获取和分析的全过程中。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如此设计课前导学单:首先,请仔细观察2014年和2016年的年历卡(也可自行搜集其他年份的年历卡2份);其次,写出你所发现的信息或规律;最后,总结自己的疑问。学生通过这一导学单的学习,提出了很多具有争议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2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却有31天呢?”……对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宇宙空间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进而将数学道理与自然现象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从过度铺垫到展开思维

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学单时,不要急于给学生思维定向,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束手束脚”;但如果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过大,学生也会由于“无从下手”而无法进行思考。由此可以得知,高质量的“课前导学单”应该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能拉伸学生的思维宽度,进而暴露学生最真实、原生态的想法。

如在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课前导学单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行思考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猜想并进行验证。这时,有的学生采用数格子或凑格子的办法计算面积;有的利用折叠的办法……这一猜想和验证的过程,既能充分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和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除上述设计之外,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学单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课前导学单的设计与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紧密相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课前导学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只有真正从内容和形式上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高效性,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将课前“先学”与课中“共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发展的相互交融,进而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共生互长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莉.“学”“导”交融 共生互长:小学数学课前导学单的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17(26):48-50.

[2]赵永.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数学课前导学案的编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1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