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2019-05-10 06:09杨文乾
新课程·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引导

杨文乾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要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作业,根据要求,自己组织条件,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择材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引导;自主设计;自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可见,解决问题在小学教材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既能让学生解决了问题,又能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呢?那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作业——自编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小学阶段如何训练学生自编解决问题呢?笔者从以下有关自主设计作业的三种类型来谈一谈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填补条件”类型的自主设计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作业的训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就像蹒跚学步的孩童,你拉着他的手他就能走。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条件”类型的自主设计作业训练。这一阶段要有“扶”有“放”,张弛有度。可以安排一些“半成品”类的题目来加以训练。如“选择条件”“选择问题”“补充条件”“补充条件”等。下面我以两个例题谈谈引导的策略与引导的过程。

例1:图书馆有连环画150本,( ),故事书有多少本?

这是一个补充条件的解决问题练习,题目只有一个数字,而条件中的“连环画”也在问题中变成了“故事书”。因而所补充的条件就要说明连环画与故事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补充不同难易的条件,再自行解答。

例2:服装厂生产一批服装,原计划剪裁可以裁成140套,平均每套用布2.7米,实际剪裁时多裁了10套,( )?

这是高年级的一个补充条件的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会理清条件里所显示的数量关系。问题里,布料的总量是不会变的,因而只要引导学生明白:原计划的套数×每套用布=一批布料。而实际的套数×( )=一批布料,这就是所要填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填上“实际平均每套用布多少米?”通过这样的引导,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问题,解题自然不在话下了。

“补充条件”类型的自主设计作业训练,这是属于半独立阶段的题型,因此要力求简单易懂,连线式的题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以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分析,如何确定补充条件的依据,为更具有挑战性的自主设计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独立自编类型的自主设计作业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设计作业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特点,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立自主设计相关的作业。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蹒跚学步的孩子总是难免摔倒,这一阶段孩子学习走路,应以“放”为主,适时进行“扶”助。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自己完成。

例:看图编问题,并解答。

这个题目的意思很浅显,学生一眼就明白,五年级有172人,要求出三年级有多少人?中间夹着四年级和一些分率,通过看图,学生会明白四年级是五年级的3/4,三年级是四年级的2/3,通过这样设计,学生通过想象,基本可以自己编题自己解答。

这一阶段,应多进行图形类型的训练,让学生先看清图意,即明确题目,再弄清里面所包含的数字就可以了,编题也就不在话下。

三、创新独创类型的自主设计作业

学生在参与自主设计作业中,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后,他们往往不会满足于设计一般的作业,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作業,在这种作业中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设计的作业往往包含的思维价值较高。这一阶段就是相当于孩童已经走稳了,会跑了,他想上哪儿就上哪儿。此时教师已不必再说什么。因而这一阶段应以“放”“飞”为主,可以安排看算式编题、看公式编题、看内容编题等内容进行训练。

例1:看算式编题:400÷(1-1/5)

学生一看这个式子,当即明白了单位“1”就是要求的问题。内容又是未定,于是天南海北的,什么内容都会有。有的编:我口袋有400元,比他的钱少1/5,他口袋有多少钱?有的编:四年级有400人,比五年级少1/5,五年级有多少人?

例2:看内容出题:编一道分数连乘的解决问题。

由于题目不做具体要求,编这样的解决问题,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根据题意按自己的意愿编出题目,自己编的题目,解答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这一阶段由于创造性的练习,学生思维不受限制,就会较为活跃。基本都会编得出,做得来。

按照这三个阶段训练下来,学生基本上会自编解决问题了。我发现有些以前看到解决问题就头疼的同学对解决问题也慢慢产生了兴趣。实际上不管哪一阶段的题目,在书本和练习都会经常碰到,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编的解决问题,可以给同学完成,也可以自己完成,还可以一起完成,这样,又与新课改中的“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相符,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引导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春风化雨 做好引路人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