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芜蚌创新示范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2019-05-11 07:41唐根丽温茵茵刘惠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蚌埠芜湖合肥

唐根丽,温茵茵,刘惠惠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 引言

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域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创新与创业已日趋成为影响地区经济活力最关键的因素。为了引领和带动地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2016年6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成立。作为以创新为发展目标的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有利于增加创业机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对合芜蚌创新示范区不同地区间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和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当地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制定提升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不同地区间自主创新能力联动性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拟通过对合芜蚌三城市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调研与分析,找出三城市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出提高合芜蚌自主创新能力,减小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合芜蚌创新示范区的发展。

2 文献综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且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研究不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首先需要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量指标进行合理的设计。目前,我国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标准。在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中很少提及“自主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理解。

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研究文献中,并没有“自主创新”的说法,与之相近的研究主要是“内生创新”。Uwe(1996)在对经济增长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模仿创新和内生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内生创新即原始创新,并对内生创新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之上,Rainer A.(2005)对内生创新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出内生创新既不是传统概念上的模仿创新,也不是引进的创新,内生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模式。

2.2 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研究文献中,浙江大学的陈劲教授(1994),最早提出“自主创新”概念,他认为企业自主创新是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的一种特定的技术创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德林(1997)明确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通过自身能力进行独立开发和创新的活动。清华大学的胡萍(2009)认为,自主创新是依靠自身核心技术能力完成的技术创新。华中科技大学的郑绪涛(2009)通过实证分析我国30 个省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后发现,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市场化程度等指标均能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翠娟(2013)从研发能力、转换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熊曦(2016)从创新能力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指标体系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盛明科(2017)从科技活动人员、研发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专利申请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几个方面对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以上文献综述表明,自主创新的研究有从宏观的国家和地区层面,也有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展开研究。本文所关注的是以企业微观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兼顾宏观层次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管理创新能力则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本文在研读分析相关参考文献基础之上,拟从创新流程的角度出发,选取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4 个变量作为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

3 变量测量及数据来源

3.1 变量测量

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基于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编写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根据报告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以分析不同地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该指标体系共有4 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都设置了多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共24 个。我们根据指标设计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问卷,问卷中的每个问题都是肯定性命题,采用5 分制,问卷访谈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每个问题的认可程度,给予1~5 不同的分值,其中3 分为中性评价,3 分以下为否定评价,3 分以上为肯定评价,认可程度越高,则得分越高,表明该测量指标条件越好。

图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3.2 数据来源

本文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合芜蚌三个地区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对该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非常清楚,并能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情况和行业背景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三个地区共发放调研问卷317 份,其中,合肥问卷109 份,芜湖问卷104 份,蚌埠问卷104 份。主要采取实地发放和网络调研的形式,三地区共回收了问卷239 份,回收后剔除填写不认真,有着应付偏向的以及调研问项填写不完整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52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64.00%。其中合肥有效问卷54 份,芜湖有效问卷49 份,蚌埠有效问卷49 份。观察样本的分布,无论在地区、还是在调研对象的个体特征,均可以看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如表1)。

表1 样本数分类统计

3.3 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文实证研究部分主要采用了SPSS 软件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首先,运用SPSS 软件对数据库中自主创新能力所有问项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因子;然后对四个因子的地区差异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方差分析,找出合芜蚌三个城市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所在,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出提高合芜蚌自主创新能力、减小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

4 实证分析

4.1 因子分析

通过对筛选后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aiser-Meyer-Olkin 度量值为0.902,巴特利特球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492.192,且Sig.值为0.000(分析结果如表2),综合两个指标,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调研回收的问卷数据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表2 KMO 和Bartlett

在因子提取和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时,我们利用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因子分析。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表示相应的成分可以描述原有文项的多少,按照提取共同因子时设定选取共同因子的特征值需要满足大于1 的原则,在本次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4 个主成分共同因子,用4 个共同因子代替原有19 个初始指标,采用极大方差法进行旋转,这4 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4.589%,对所有变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表4。

表3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表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4 自主创新因子分析

依据主成分在原指标变量上的载荷以及项目内容所包含的问项,我们大致对各个主成分的经济含义进行了命名。第一主成分涵盖了设计问卷中的大部分指标。包含研发资金投入、研发技术水平、研发人员比例及素质,可以综合为“研发保障因子”。第二主成分包含了营销人员的比例及素质、营销费用投入、对市场的了解和售后服务质量,可以综合为“营销投入因子”。第三主成分包含了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风险预测、信息采集等,可以综合为“创新决策因子”。第四主成分包含了工人的工作质量、工人的技术等级、标准化水平及与外界的生产合作能力,可以综合为“生产技术因子”。

4.2 多重方差分析

以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的研发保障因子、营销投入因子、生产技术因子和创新决策因子作为新的变量来测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了解合芜蚌创新示范区的地区创新差异,我们利用多重方差分析法进行了比较,首先进行Levene 检验,发现第三主成分创新决策因子的数据符合方差齐次性假设条件,而研发保障因子、生产技术因子及营销投入因子的数据均不符合齐次性假设条件。根据齐次性检验结果,我们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对于符合方差齐性假设条件的指标,用修正最小显著差异法对它们进行了地区差异比较;对于不符合方差齐性假设条件的指标,则应用了近似方法,即根据t 检验的两独立样本比较法,对它们进行了地区差异比较,其结果见表5。

表5 合芜蚌自主创新能力地区差异的多重比较

根据表5 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合芜蚌自主创新的地区差异表现为:①研发保障方面,合肥的均值比芜湖大0.20463855,比蚌埠大0.08728961,芜湖的均值比蚌埠小0.11734895,但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O5,说明合肥、芜湖、蚌埠三城市在研发保障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营销投入方面,合肥的均值比芜湖大0.54871405,比蚌埠大0.56666971,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说明合肥与芜湖、合肥与蚌埠之间差异比较显著;芜湖的均值比蚌埠大0.01795565,但显著性水平明显大于0.05,说明芜湖与蚌埠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③创新决策方面,合肥的均值比芜湖大0.41935521,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合肥与芜湖差异显著;合肥的均值比蚌埠大 0.26588777,芜湖的均值比蚌埠小0.15346745,但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说明合肥与蚌埠、芜湖与蚌埠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④生产技术方面,合肥比芜湖小0.13140558,比蚌埠大0.12660963,芜湖比蚌埠大0.25801521,但显著性水平均明显大于0.05,说明合肥与芜湖、合肥与蚌埠、芜湖与蚌埠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5 研究结论

1.合肥在研发保障、营销投入、创新决策方面相对具有优势,芜湖在生产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合芜蚌三市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制定优势共享、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政策,同时通过整合区域内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域组织结构。

2.合芜蚌三个城市在研发方面无显著差异,近年来合芜蚌试验区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了75%。合芜蚌三个城市还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科技人才,引导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

3.生产方面,三个城市不存在明显差异。合芜蚌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应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通过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引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

4.合芜蚌三个城市在营销投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对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网络化建设水平方面差异较明显。为了统筹发展,加快创新产品的商业化,合芜蚌应加大合作力度,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应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实现网络共享。

5.创新决策方面,合芜蚌三市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合芜蚌集中了全省大部分创新资源,三市共有130 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芜蚌要提高创新决策能力应充分利用合芜蚌三市丰富的科教资源,经常举办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研修班,培养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人物,提高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蚌埠芜湖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