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芙×7·湘”在肯尼亚饲养的试验初报

2019-05-12 14:17李志东邓金朋王先燕胡智明
广东蚕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丝质蚕期茧层

李志东 张 巧 邓金朋 王先燕 胡智明

(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40)

广袤的非洲大地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充裕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等茧丝绸产业链前端环节转移至非洲,既能有效缓解因国内蚕桑面积萎缩而导致茧丝绸原材料不足的问题,还能为传统行业开辟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非洲发展蚕桑产业,让中国古老传统产业借“一带一路”根植非洲大地,既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完成产业升级、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非洲就业、减贫增收的有效途径。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非现代丝绸产业园”项目的具体建设者,肩负着广东省“中桑非移”战略先行先试的重任,项目工作组开展了前期种桑养蚕试验,调查了中国桑蚕品种9·芙×7·湘在肯尼亚饲养的适应性,为推进“中非现代丝绸产业园”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蚕品种为9·芙×7·湘,由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蚕种由国内空运抵达肯尼亚埃尔多雷特,途中自然温湿度催青1 d左右,达到目的地后在自然温湿度下继续补催青。

1.2 试验地点和时间

地点:肯尼亚瓦辛基苏郡埃尔多雷特珠江经济特区。试验时间:2019年8月11日。

1.3 试验温度和湿度

根据饲养需要,加温补湿调节温湿度。试验控制温度为18~26 ℃、相对湿度为60~90 %。

1.4 桑叶供应

桑叶供应有两个来源,部分桑叶由自有桑园供应,部分桑叶在瓦辛基苏郡范围内收集、采购。

1.5 饲养及上蔟方式

收蚁量为10 g。1~ 3 龄小蚕采用全防干育,每天4 回育,切叶喂饲,切叶标准根据各龄蚕体大小决定。从4 龄开始以后,采用地面育,叶桑喂饲,每天3 回育至熟蚕,采用方格簇上蔟。

1.6 茧质调查和丝质调查

上蔟后7 d采茧,调查茧质成绩。随机称取3次500 g的蚕茧,计算平均kg茧粒数;随机抽取200 粒普通茧调查死笼率;随机取3组样品,每组样品雌雄茧各25 粒调查平均全茧量、平均茧层量和平均茧层率。

经过第一次杀蛹烘干的部分蚕茧空运回广州,进行二次烘干后送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进行丝质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蚕经过

此次在肯尼亚饲养的9·芙×7·湘蚕儿生长正常,发育整齐,眠起齐一, 体质强健。实用孵化率达96.00 %。全龄平均温度22.9 ℃,平均相对湿度69.7 %。1~3 龄经过15 d4 h,4 龄经过7 d,5龄经过9 d,全龄经过31 d4 h,蚕期比在国内两广地区饲养的9·芙×7·湘长[1~2]。9·芙×7·湘的龄期经过如表1。

表1 9·芙×7·湘的龄期经过表

2.2 茧质成绩

在肯尼亚饲养的9·芙×7·湘老熟齐涌,上蔟营茧快,结茧状况良好,茧形匀整,茧白厚实。死笼率为0,公斤茧粒数为708 粒,平均全茧量1.41 g,平均茧层量0.30 g,平均茧层率21.50 %,50 kg桑产茧量3.505 kg。9·芙×7·湘的主要茧质调查成绩如表2。

表2 9·芙×7·湘的茧质调查表

2.3 丝质成绩

从表3可知,在肯尼亚饲养的9·芙×7·湘的丝质成绩优。上车率96.03 %,解舒丝长886.26 m,解舒率为91.75 %,光折为247 kg,解舒性较好。洁净95.50 分、清洁99.00 分,均达到了国家生丝6A的标准[3];另外,万米吊糙次数0 次,反映生丝类节少,具备生产高品位生丝。

表3 9·芙×7·湘的主要丝质成绩调查表

3 讨论

3.1 “9 ·芙×7·湘”在肯尼亚埃尔多雷特的适应性

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东西,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全国面积58.3万 km2,全国总人口有5 100 万人,境内多平原,平均海拔1 500 m。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3~6 月、10 ~12 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全年最高气温为22 ~26 ℃,最低为10 ~14 ℃[4]。家蚕试养期间,当地日夜温差较大,日间光照充足,日间最高气温在23.3~26.5 ℃之间,夜间最低温度为8.9 ℃,平均气温为16.5 ℃;日夜湿度在38.4~90 %之间,平均湿度为69.7 %。

总体而言,此次试验蚕品种9·芙×7·湘,蚕儿发育良好,眠起齐一,体质强壮,老熟齐涌,上蔟营茧快,养蚕成绩好,丝质优,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芙×7·湘适宜在肯尼亚瓦辛基苏郡埃尔多雷地区饲养。

9·芙×7·湘一代杂交种在两广地区温度25 ~28 ℃、湿度75 %的条件下试养,全龄经过20 d左右,全茧量1.5~1.6 g[2],本次在肯尼亚埃尔多雷特饲养的9·芙×7·湘的蚕期较国内延长大概10 d,全茧量低了近6 %,分析有以下原因:一是当地气温低,空气干爽,蚕期桑叶食下量少,导致生长发育较慢;二是自有桑园的桑树栽下不到三个月,肥水管理较为欠缺,桑叶营养成分相对较差;同时部分桑叶是收购的,桑叶质量参差不齐、老嫩不一;三是由于桑叶来源比较杂,大蚕期未能达到良桑饱食的要求。

尽管初次试验在蚕期经过、50 kg桑产茧量、一茧丝长上并非十分理想,但在虫蛹生命力表现优异,死笼率为零,在丝质的上车率96.03 %、解舒丝长886.26 m、解舒率为91.75 %、洁净95.50 分、清洁99.00 分等指标均表现突出,具备缫制6A级生丝的潜力,说明肯尼亚埃尔多雷地区的整体环境完全适合饲养9·芙×7·湘。

3.2 肯尼亚埃尔多雷特自然气候条件下蚕品种的选择

肯尼亚气温平和,空气干爽,土地资源及劳动力充足,桑蚕病虫害少,适合桑蚕饲养。通过这次初步试验,初步掌握了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当地生产资料,劳动力的素质、用工要求等第一手数据资料,同时也记录掌握了蚕期经过,蚕期、蚕中、眠期处理等数据,为选择适合肯尼亚埃尔多雷特自然气候条件的蚕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经验。

工作组初次到非洲开展种桑养蚕试验,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为确保试验成功,选择饲养高抗性两广二号“9·芙×7·湘”品种。该品种属于抗高温、抗逆性较强的蚕品种,全茧量、茧层量、一茧丝长等项目虽不如其他的高丝量蚕品种,但胜在生命力强和适应性广。实践数据表明,本次选用9·芙×7·湘品种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通过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和仪器记录数据来判断,埃尔多雷特地区极端高温在30 ℃左右,平均温度22~26 ℃,相对湿度均较低,在加强桑园肥水管理,保证桑叶质量的前提下,饲养高丝量蚕品种也是适宜的。

因此,综合肯尼亚埃尔多雷特的气候条件及产业经济效益,下一步在肯尼亚半高原地区将选择饲养多丝量、高丝质的蚕品种。

猜你喜欢
丝质蚕期茧层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异想之旅
柞蚕生丝生产中原料茧处理技术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剩啤酒的妙用:拿来洗头也不错
光催化丝质口罩纸的结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