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计

2019-05-12 14:17亓路路
广东蚕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教学内容

亓路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接触的各类媒体信息日渐高涨。我们正处于信息膨胀的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不仅容量巨大,而且分类庞杂,信息质量也良莠不齐。因此,研究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中快速查找信息,合理的分析信息,了解信息的价值,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是高职院校面向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类课程,有的是必修课,有的是选修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合理识别、检索、管理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高职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信息检索教学设计重点环节。因此,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计的意义

1.1 完善信息检索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知识的最直观的呈现方式。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加强高职信息检索课程的研究,不断整合、创新、改革信息检索内容,是完善当代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体系必然要求。

1.2 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高职院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务必要加强信息素养教学内容的研究。高职院校不仅要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引导学生在庞杂的信息价值中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素养。真正做到信息育人,立德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3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基本需求

在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媒体等为标签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时时刻刻被各种信息包围。人们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学会摒弃无用的、负能量的信息,而游刃有余地选择有用的、正能量的信息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检索知识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公民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加强高职学生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对培养公民信息素养有重要意义。

2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设计《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问卷》,目的就是调查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相关知识:包括信息检索课程开设、学习动机、检索能力、检索需求等现状,了解大学生在信息检索中遇到的问题。本次问卷发放平台为腾讯问卷,共回收167 份,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职院校对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还不够。在“你所在的学校开始过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吗?”回答中,57.7 %学生表示学校开设过信息检索相关课程,42.3 %学生表示没有开始相关课程。

(2)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程需求较高。87.6 %的学生认为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人终身学习必备的条件;97.1 %的人认为信息检索课对生活、学习、工作有重要意义。

(3)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比较薄弱。24 %的同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比较迅检索到需要的信息;61 %的同学表示可以找到需要信息,但通常需要对检索结果逐条查看,慢慢筛选;15 %同时表示偶尔能找到需要的信息。与此同时,百度作为国人使用最多的中文搜索引擎,在问及“是否用过百度的高级检索功能?”时,14 %人表示经常使用,31 %表示知道有这个功能但基本没用过;55 %表示不知道百度的高级检索功能。

(4)学生检索知识需求覆盖面广。在回答“你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哪些信息检索方面的培训?(多选)”时根据学生回复情况可知,学生对网络资源检索能力需求为71 %,生活方面的检索(衣食住行等)、馆藏图书搜索、科研学术搜索以及常用工具使用技巧等方面比较相近,在46 % ~ 59 %之间。

3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制作

笔者根据学校要求开设的《信息资源利用与检索》(见表1)选修课程共18 课时,教学对象主要面向大一新生。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参照引用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周建芳等人的《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加上相关自制课程而成。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信息检索与生活、常用数据库认识与使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与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等5大板块,9个专题,运用SPOC教学模式进行讲授。

表1 《信息资源利用与检索》内容框架

4 高职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改革建议

4.1 优化检索内容,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时时刻刻围绕着人们,人们总会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重要阵地,必须承担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提升的重任。高职院校要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研究,不断优化更新检索内容,教授学生信息检索技能,才能使学生耳清目明,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

4.2 教学难度递进化,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检索水平

由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学习经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体系也不相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程首先从大数据时代的表现说起,其次介绍了生活中衣食住行中信息检索,然后介绍网络下的信息检索与网络道德,再次是学生学术素养的熏陶,最后是个人知识体系建立及软件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涉及到了学生多个方面,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4.3 教学时长碎片化,充分利用时间

SPOC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视频一大特点就是时间比较短一般控制在3 ~ 5分钟,不超过10 分钟。碎片化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汲取知识的养分,拓展自己的大脑。而且可以使学生极大地更专注于学习,不因时间过长导致耐心缺乏。

4.4 教学案例典型化,促进知识转化

一段案例,不仅简单的记录教学知识,更是思想、价值观、情感的洗涤。教学案例的典型化可以深入人心,加快对学生原有知识的整合,启迪向新知识的转化,在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强调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第1讲大数据时代表现中讲述人工智能发展时,选取了AI变脸视频案例;在信息意识和学术道德部分则选取“魏则西事件”和“翟天临事件”。典型案例的选取促进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4.5 教学内容实践化,促进知识固化

传道授业的最终的目的在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高职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应强调实践化,促进学生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才能巩固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强调技能与实践运用相结,如第1讲中介绍学生如何更好的衣食住行;第3讲中讲述如何检索丰富的互联网资源;第7讲中阐述如何准备毕业设计等等。

4.6 教学内容特色化,开展第二课堂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要依靠第一课堂知识推进,同时也离不开第二课堂的灵活开展。本课程团队联合学校图书馆、教务处、学生处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体特色活动。首先,每年9至10月面向新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图书分类知识与学校馆藏资料分布,学会使用移动图书馆、数字数据库等资源,提升学生图书检索能力与信息查找能力。其次,开展信息素养主题班会活动,提升学生对校园贷、网络安全等的认识;再次,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易班”平台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将个人空间建设成学生学习学习、交流、成长的优秀平台;最后,开展信息素养APP答题、图书馆寻宝等特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