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海议题的英文新闻话语分析

2019-05-13 01:58朱忠敏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

朱忠敏

【摘要】本研究采用施旭的中国话语研究方法,分析国外主流英文报刊上南海新闻报道的词汇,句法,修辞,媒体,语境和话语效应等内容,试图在关于南海议题的英文新闻报道中找出外国媒体对中国的主导框架,观点和态度,探讨外国媒体建设中国国家形象的深层逻辑。

【关键词】南海新闻;仲裁案;话语分析

一、引言

在20世纪80年代,语篇分析被建立为语言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基于对使用语言的分析研究,他们的研究促进了语篇分析研究方法的扩展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Sperber,1986;)。随着对话语分析的深入探索,话语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被广泛应用于新的体裁——新闻话语研究中(Fairclough,1996)。新闻话语分析不是简单地解释表面的新闻文本,而是研究如何解读政治新闻话语处理中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含义之间的关系(Van Dijk,2008)。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在传递性,形态性,连贯性,社会情境方面对新闻话语的进行批判性分析。此外,Fairclough(2013)甚至建立了新闻话语分析的具体程序。因此,在短期内,功能分析的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媒体语言并不是完全透明的传播媒介,由社会过程和记者的意识形态构成。国家形象具有社会建构特征——很多情况下,国家形象是被大众媒介所制作的高度政治化的新闻幻觉(W. Lance. Bennett, 2005)。国内岳翀(2012)研究中美报道的话语差异以及立场;牛珊珊(2015),娄伟红(2016)揭示两国媒体在隐喻选择上的异同点,并试图探究隐藏在背后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毛家武(2017)和林佩珍(2017)以越南之声为个案,分析越南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新闻话语动向, 甘莅豪(2011)等的研究则体现了国际关系学、传播学、语言学融合研究的特色。施旭(2014)认为建立和巩固集体的东方话语研究范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总体的框架,这一框架不仅在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范式的批评性对话中起到某种制衡的作用,而且要能对建构特殊的东方的研究方法的努力起到指导作用。

二、研究目的

大量新闻媒体密切关注国际热点南海问题。根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新闻文本并不总是以客观的立场报道事件本身,传达隐藏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话语权力,观点和态度,社会文化,甚至国家地位。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新闻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批判性话语进行分析,探索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外国英文媒体对南海争端的主观建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外受众看待中国国家形象及国家争端的视角。

三、研究问题

问题1:南海争端中各方在话语主体,形式和媒介,意图和效果,文化和历史方面的话语实践是什么?此问题试图从一些主要国家新闻媒体报道中提出话语实践,对南海争端问题对国外英文新闻进行话语分析。

问题2:是否存在受意识形态影响的不同话语策略,包括文化传统,价值观,国家利益?此问题旨在挖掘各国媒体中反映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关系的隐形话语策略。分析南海争端新闻话语的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生成机制,对新闻话语蕴含的意识形态进行思辨、感悟的定性分析,从而发现各国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如何影响媒体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以及新闻话语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走向。

问题3:面对国外英文主流媒体的新闻话语在南海争端问题上对中国的曲解和偏见,国内英文媒体是如何应对的?本问题研究为国内媒体突破国外主流英文媒体对中国的固有成见和歪曲寻找策略。

四、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英美和东南亚南海声索国菲律宾等国的新闻发布会、官方会议中以南海争端为主题的英文新闻话语,主要来源于《纽约时报》、《卫报》、《电讯报》、《印度教徒》、《马尼拉公报》、《万象时报》等英文报纸。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视角上,本研究采用了施旭(2014)中国话语研究(Chinese Discourse Studies)方法,这是中国当代话语和传播研究的方法,它以中国历史和文化为基础,采用多元文化立场,以地方和全球为背景。用研究中国当代话语和传播的研究方法分析英文话语,在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范式的批评性对话中起到某种制衡的作用,拓展中国话语研究理论的应用领域,对建构特殊的东方话语研究做出努力。施旭的话语分析框架包括五部分的内容,如下表5.1:

分析框架:

Subject Medium Context Content Purpose/Effect

新闻主体 新闻媒介 新闻背景 新闻内容 新闻目的和效果

Who is the speaker? How does he/she speak? In what context does he/she speak? What does he/she speak?  What is the purpose/effect?

六、研究内容

根据施旭的中国话语研究范式,在分析当代中国话语时应采用“地方——全球”语境。基于所谓的南海仲裁的议題,本文的分析框架包括:

1.新闻主体:菲律宾,越南,印度,英国,美国等。

2.新闻媒介:《纽约时报》、《卫报》、《电讯报》、《印度教徒》、《马尼拉公报》、《万象时报》等报纸。

3.新闻背景:南海仲裁在海牙进行并宣布,仲裁加速了紧张局势。对南海的主权,习近平主席基于南海历史背景说到:“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参与仲裁程序,维护国际法。

4.新闻内容和效果。

①“A front page commentary in the Communist partys official mouthpiece, the Peoples Daily, continued the offensive...” (2016-7-12)( 共产党官方报纸代表《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评论文章继续展开攻势……). “mouthpiece(喉舌),” “offensive(攻击的)”两个名词的使用扭曲了人民日报的形象,有意让读者对中国形成一种刻板陈旧的印象。

②The landmark case, brought by the Philippines, was seen as an important crossroads in Chinas rise as a global power and in its rivalr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 could force Beijing to reconsider its assertive tactics in the region or risk being labeled an international outlaw. (2016-7-12)(菲律賓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被视为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以及与美国的竞争的重要十字路口,它可能迫使北京重新考虑其在该地区的独断策略,或冒着被国际标记为非法的风险。)在话语中使用描述心理过程的语言,使用贬义词汇“rivalry(竞争)”、“assertive(武断的)”“outlaw(非法)”来暗示对中国不利的言论,将中国的和平崛起视为一种威胁,并试图通过不利的舆论来制约中国的发展。

③Beijing has criticized an international courts stinging rejection of its 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Communist party-controlled newspapers warning of a military escalation in response to what they denounced as a US ploy to thwart Chinas rise. (2016-7-13)(北京方面批评国际法庭因其强烈拒绝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受控于共产党的报纸警告会通过军事升级来应对美国的阴谋,并公开抨击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新闻语言采用物质过程来表示“事实”,同时加上主观形容词“controlled(受控制的)”、“denounced(抨击)”来做出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判断,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形象。

④“China attacks international court after South China Sea ruling. ”  (2016-7-12)(南海仲裁后中国“攻击”国际法庭)记者采用物质过程描述,并使用动词“attacks(攻击)”来表明参与者的傲慢和不尊重法律,煽动对中国不利的舆论。

⑤ “The court rule the way it did not because David is against Gloria” (2016-7-12) ( 法庭这样裁定不是因为大卫反对格洛丽亚). 大卫和格洛丽亚隐喻的使用,反映出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观念中,巨人中国“欺负”菲律宾的一种内在偏见,有损中国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形象。

⑥Chinas land reclamation and military buildup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ve drawn international condemn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said it will continue to sail through waters claimed by Beijing. (2016-2-25)(中国在南海的土地开垦和军事建设引起了国际谴责,美国已表示将继续通过北京宣称的水域。)在报告中大量使用了材料流程来描述所谓的“事实”,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事端炒作话题,试图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西方主流英文新闻报刊在南海问题上使用了较为明显的话语权控制手段,美国媒体在南海同一问题上对中国和其他声索国区别对待,使用双重标准;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炒作话题;在航行自由等问题上颠倒因果,混淆是非。南海问题相关国和干涉国,其国内英文媒体对南海争端的主观建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外受众看待中菲国家形象及国家争端的视角。

七、国内新闻媒体的回应

(1)外交部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向世界宣告南海线绘图。为菲律宾发起的南海仲裁向全世界提供历史证据,证明中国对南海的所有权(2016-07-13)。

(2)国家主席在中国官方会议中明确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中国的领土。”(2016-07-12)。

(3)国家总理在回见外宾的官方会议中明确表示不接受所谓的南海仲裁。(2016-07-12)

(4)外交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中警告仲裁的不良影响并得到道义上的支持。(2016-7-12)

(5)国防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中声明,中国军队将捍卫中国对南海的主权。(2016-7-12)

(6)中国官方报纸的评论员在《中国日报》中明确的普通中国人的立场和态度,提出“不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不要,但是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寸土不让”。(2016-07-12)

(7)中国驻伦敦大使通过《伦敦电讯报》声明,南海仲裁是一场政治闹剧,这一裁决代表国际法,中国不接受这一裁决,它违反了国际法。(2016-7-23)

(8)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电讯报》写到,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法学教授汤姆·兹沃特(Tom Zwart)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警告说,在东亚,“仲裁”奖将被广泛认为是有毒树上的果实,它将失败 (2016-6-10)。世界各地的许多国际法专家都赞同这种观点。

不同类型的人代表中国的立场,不同的发言人有不同的头衔和角色,如国家主席,外交部长,国防部发言人,普通民众和海外大使等。为了发挥话语的巨大作用,他们选择不同的媒介发表强有力的声音,如新闻发布会,有影响力的报纸,官方会议等。普通民众选择国家官方和有影响力的报纸“中国日报”,而英国驻华大使选择“电讯报”英国这一有影响力的报纸,旨在表达他们共同的观点,即表明他们不接受所谓的南海仲裁裁决,并提供各种证据证明本裁定违反国际法。

八、结论

中国历史文化认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和平自卫国家主权是中国人民有史以来的原则和实践。在国家主权上让步是一种羞辱性的行为,这将使当代为了统一而牺牲的祖先感到羞耻。因此,中国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普通民众表示“属于我们的领土中国人永远不会让步”。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和平,除非受到来自外部的战争的挑战,否则它不会煽动战争并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这就是为什么国防部发言人说“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因此,所有的话语内容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反映。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 W 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Blacdwell, Oxford,1986.

[2]Fairclough, Norma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Organizational Studies: Towards an Integrationist Methodology[M]. London: Longman,1996.

[3]Van Dijk, Discourse and Power[M]. Palgrave Macmillan,2008pp.

[4]Halliday M.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5]Fairclough, Norma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ritical policy studies[J]. Peer Reviewed Journal,2013,Vol.11(3):pp.336-344.

[6]W. Lance. Bennett, Research as resistance: Critical, indigenous and anti-oppressive approaches.In Brown L. A., Strega S[M]. (Eds.), Toronto: Canadian ScholarsPress,2005.

[7]岳翀.中美关于中越南海争端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8]牛珊珊.南海争端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以《人民日报》和《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

[9]娄伟红.基于语料库的中美政治话语概念隐喻比较——以“南海争端”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5):68-72.

[10]毛家武,林佩珍.越南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新闻话语动向[J]. 视听,2017(1):137-139.

[11]甘莅豪.媒介话语分析的认知途徑:中美报道南海问题的隐喻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1(8):pp.83-90.

[12]施旭.当代中国话语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pp.56-115.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媒介批评话语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外语教学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南方人物周刊》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与事实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