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再造

2019-05-13 12:20宋龙艳
投资北京 2019年3期
关键词:回龙观社区

宋龙艳

民生问题事关人们的生存发展,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北京市历来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从1986年开始就启动为民办实事工程。近年来更是加大力度、下大功夫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2017年北京市民生工程投资超百亿元,2018年承诺为民办理的31件重要民生实事,主要涉及教育、住房、交通、环保等市民衣食住行多个领域,已在去年年底全部落实。如今,随着对“回天地区”的治理行动全面启动,北京市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超大社区患上“城市病”

“回天地区”是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的简称,每当说起这两个地区,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幅画面很可能是地铁口前一眼望不到边排队进站的人们,想起交通广播中频频提到的堵点,出了回龙观站地铁口,沿路那一片一片的房子,像用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整齐划一。

对于偌大的北京来说,“回天地区”的区域面积不算大。包括“两镇三街道”,即回龙观镇、霍营街道、东小口镇、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的“回天地区”,是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然而,“回天地区”真正的“大”,在于其居住的人口数量上。据统计,在“回天地区”仅6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目前集聚了近90万常住人口,接近东城区的人口总量。其中,超过一半人是外来人口。用社区一词已不足以形容回龙观、天通苑的规模。在人们的心目中“回天地区”早已经是一个城,一个只是奔波劳累了一天晚上回去睡睡觉、堵在里面进出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睡城”和“堵城”。

“城”名副其实。单单天通苑就有16个分区645栋楼,每一个分区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小区,这16个分区规整地联合在一起,组成了“亚洲最大社区”。

这个如今聚集着几十万人的超级大社区,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发之前,还是一片农村。1998年6月,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决定改革城镇住房分配制度,持续了40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正式宣告结束。第二年,北京批准建立经济适用房,回龙观和天通苑成为首批经济适用房规划建设区域之一。同年5月,回龙观社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北京市科教人员的住房问题。从此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回龙观的空地被密密麻麻的楼宇迅速占领,短短10年间,回龙观的居住人口就达到30万,这是规划中的人口上限。

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北京陆续下发多份城市规划方案,明确了北京市“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形式。此后昌平区出台的《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提出回龙观是“城市边缘集团,主要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为中心城区人口疏解提供居住用地”,则进一步明确了昌平区“人口疏解”这一定位。

在终结福利分房、房地产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买不起房的人的住房问题,需要像“回天地区”这样的区域建设一个相对集中的居住区。规划界人士表示,仅从疏解人口这一点来看,回龙观的建设无疑是成功的。在分流外来人口方面,回龙观所在的昌平区,是常住外来人口增长最快的三个区之一。据回龙观地区办事处的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回龙观地区常住人口为3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有6.6万人,“北漂”超过了八成之多。

然而,建成二十年后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会出现严重的“城市病”。随着周边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CBD等商业区的快速崛起,“回天地区”作为住宅集中区的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如今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庞大的社区、密集的人口、配套设施的不足,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城市发展问题,“大城市病”困扰着生活在此的居民。

住在回龙观地区的人们调侃着,“住在‘观里挺好,就是别出去”。住在天通苑地区的人们则自嘲,“除了通天,到哪里都堵。”

交通拥堵成了“回天地区”最严重的疾病。根据监测数据,“回天地区”拥堵时间长,早晚高峰比北京全市平均多1小时,全天拥堵时间长达8小时,有时10公里的上班路程要驾车1个半小时。其次是职住不平衡,回龙观地区人口中约八成在上地、中关村、望京、CBD、三元桥等区域就业;天通苑地区居民中85%在立水桥北苑、亚运村、CBD、望京、三元桥、中关村、上地等区域就业。第三是服务设施不足,特别是缺乏适应本地居民需求的高品质的文化、商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资源等。

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副总规划师张帆认为,应该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回天地区”,在建设之初为首都人口疏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问题就是开发得太快了,中国过去一个十年的城市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出现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有一定的必然性。

回天治理有了“施工图”

“回天地區”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民生问题,事关住在“回天地区”近90万常住人口的福祉。北京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在贯彻十九大精神时强调,要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了让住在“回天地区”的人们工作生活更加舒心,北京市一直在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此,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奔波往返于“回天地区”。2017年7月23日,他专程赶往“回天地区”进行专项调研并现场调度。去年6月7日,蔡奇再访“回天地区”,用一整天的时间调查研究,对交通、教育、医疗、文化设施、便民网点建设逐项检查,聚焦的就是老百姓的起居住行。两个月后的8月13日,他再次轻车简从去回龙观地区,针对市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暗访。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市发改委针对“回天地区”的整治问题多方发力,通过开展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四方面工作,用近一年的时间从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最终拿出了沉甸甸的一份计划。2018年8月16日,北京市发改委、规划国土委、教委、交通委、昌平区政府等部门联合发布《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回天计划”),至此“回天地区”的整治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回天计划”抓住城市发展痛点,提出实施“三大攻坚工程一大示范”(即公共服务提升攻坚工程、交通治理攻坚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攻坚工程和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以打造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完善功能为导向,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聚焦一个重点区域的难题进行突破和提升。“回天计划”在编制上有五个亮点,让人充满期待。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老百姓关注的民生诉求,逐项梳理,提出具体任务和解决路径,在编制过程中不等不靠,同步推进一批重点民生项目落地。第二,决心大,力度大。任务涵盖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共设97个正式项目和一批储备项目,总投资195.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55.8亿元,直指民生痛点问题。第三,远近结合,有序推进。在编制和实施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既着力解决好当前群众的急事、难事、眼前事,又兼顾长远。第四,创新理念和机制。打造国内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积极研究规划公交车专用路;利用“互联网+”、综合体等新理念破解空间配置等发展难题;研究推进社区化创业就业试点,探索就近就业创业的政策创新。第五,坚持建管并重,在加强项目建设等“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社会治理等“软件”管理;强调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推动建立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精治、共治、法治。

按照“回天计划”,到2020年将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区域公共服务能力和品质明显提升;“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严重拥堵现象得到缓解;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

开发已20年的“回天地区”,能否在“回天计划”的加持下彻底让“回天地区”的“睡城”和“堵城”满血复活?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强表示,过去,都是区里或某个行业部门就某个问题单独进行研究解决,此次则是动员了市、区所有相关部门,北京市发改委牵头23个委办局、3个区政府和5个专业公司组成工作联席会,专门推进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市委市政府为解决这个区域的难题所下的决心足够大,希望在新时代,能在以往‘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上有新突破”。

群策群力“回天有我”

为昔日“睡城”注入活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发力,也需要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力度。蔡奇在调研中要求,相关部门和区要群策群力,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在三年行动计划之外,各相关单位都要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办一件实事。在市委书记蔡奇提出要求后,17个市级部门迅速行动,从制约“回天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发挥各自能量,以“星星之火”的态势逐渐开始覆盖整个地区。市教委拟用三年左右时间接收、新建和改扩建26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以及教师互派培训指导等措施,促进“回天地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市城管委提出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老旧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消除冬季供暖安全隐患,让群众温暖过冬;市财政局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教育发展给予倾斜支持……,“回天地区”的整治工程从“我有所应”到“一呼百应”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回天地区”自身也积极响应,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园。2018年8月25日由龙泽苑等19个社区党支部发起倡议,号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回天有我”社会服务,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回天地区”约126个社区、村会同专业化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重点开展文明倡导、秩序维护、文化提升、健康管理、卫生整治、安全保障等6类活动。截至1月,累计已有党员、社区群众、志愿者等4.7万余人次参与其中。

2018年9月15日,市委書记蔡奇再次来到“回天地区”,这一次他穿上蓝马甲,与志愿者一起栽树浇花,加入到了“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的队伍中。不仅有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市里17个委办局也都与“回天有我”活动建立联系点,送服务进社区。市商务委为回龙观新村社区居民带去了老字号展卖会,市体育局查看并维护了回龙观龙泽苑社区的健身器材,市民政局与天通苑南街道东辰社区党员群众一起清理社区卫生,市社工委在回龙观融泽嘉园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在“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中,全市上下团结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特长,送服务办实事,共同建设“回天地区”美好家园。

“睡城”正在苏醒

刚刚结束的2018年,“回天地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硕果累累。

“回天地区”的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其中包括,28处自备井置换让6.4万人喝上了放心水、10个幼儿园普惠性办学让近3000个孩子享受到了优质低收费幼教服务、21所学校与市区优质学校“手拉手”、9个养老服务驿站、60个便民商业网点投用、北郊农场桥改造、陈营东桥疏堵、自行车专用路开工、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启动……一桩桩、一件件群众翘首期盼的项目和任务正在逐步落实和完善。

特别是对于交通堵点的治理,北京市下了大功夫。“回天计划”中提出,未来将加快实施地铁17号线建设,对13号线进行拆分,对13号线龙泽站、回龙观站等拥堵严重的地铁站点进行改造。同时,还将研究推进连接三大科学城的轨道交通项目和地铁19号线北段北延。规划专家表示,13号线的拆分将解决此前西直门终点站列车折返条件差、发车间隔无法缩短的问题。13号线拆分后在回龙观地区增加了5座车站,在天通苑地区增加了3座车站,在上地地区增加2座车站,这将大大提升几个大型居住和就业集中区域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范围,方便居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

地铁的改造升级相信会让“回天地区”的地铁上下班高峰期间人流有所缓解。不仅如此,“回天地区”的地表交通也在加紧整治。陈营东桥和北郊农场桥是“回天地区”两个重要堵点断点,通过市级专班重点调度,排除困难,2018年上半年,中滩村路与陈营东桥顺接工程竣工实现通车,2018年底北郊农场桥改建主体工程完工。2018年10月,国内首条专用于通勤的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开工,线路和地铁线路平行,目前正在施工中,建成后对人们的出行分流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决“回天地区”职住不平衡问题,昌平区正在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其中“回+双创社区” 是中关村管委会授予的全国首个“双创社区”,也是昌平区人民政府为实施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的创新创业集聚区。主要包括回龙观双创社区、天通苑双创社区两个部分。目前,总建筑规模约45万平方米,聚焦各类型创新性科技型企业1100余家,双创载体20余个,实现就业人数2万人,约60%在附近区域居住。其中位于回龙观地区的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和龙域中心双创社区已经成为区域标杆性的产业综合体。昌平区区长王合生表示,要努力让“回天地区”的居民安心住下来、工作定下来。紧挨着“回天地区”的就是未来科学城,它的规划面积有170平方公里,包括东区、西区和中间生态绿心,未来很多“回天地区”的居民可以在未来科学城的单位工作。回龙观地区还有生命科学园,已经有400多家企业进驻,今年会有更大的发展。“回天地区”北部还有昌平新城,也在不断建设发展中。现在看来是人口负担,在以后可能会变成人力资源优势。

虽然人口接近东城区,但“回天地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公共服务配套严重不足。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曾介绍,东城区有135所学校,但是“回天地区”总共只有18所小学、8所初中、2所高中。医疗机构差距也很大,东城区有65个医疗机构,“回天地区”只有6所三级医院和30多个卫生服务站。体育场馆差距更大,东城区有多功能体育场馆83个,整个“回天地区”则没有一个大型体育场馆。

为了尽快补齐教育资源短板,缓解这一地区的教育资源紧缺状况,天通苑地区移交幼儿园实现普惠性办学,这些幼儿园不再需要交房租,加上政府补贴,在普惠制幼儿园入园的孩子每月费用从过去的3~4千元降到了每月600元或750元,大大减轻了市民的家庭负担。截止1月,仅天通苑地区就已经有9所民办园实现普惠园收费招生,提供学位2810个,并新办一所公办园,提供学位150个。对于小学,同样要提供均衡化的优质公立教育,同时努力扩大学位。比如清华附小在天通苑地区将建成一所分校,首师大附中育新学校回龙观校区将建设一座实验楼,建成后可以腾出相当一部分教室,扩大学位规模。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基本满足“回天地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需求。

医疗方面,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项目已经纳入2019年的建设计划。未来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和西城院区将统筹发展,西城院區的一部分床位将会搬到回龙观院区,回龙观地区的医疗资源将得到显著增加。此外,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项目完成移交,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启动优化提升工程。“回天地区”这个被称为“睡城”“堵城”的地方,正在全面改善,慢慢苏醒。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回天地区”“大城市病”的治疗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联动,团结一致,持之以恒的力量和决心。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的回天治理工作,已经有了详细的部署。

据相关部门透露,2019年“回天地区”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按计划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自行车专用路、北郊农场桥等一批项目完工投用。推进“一纵一横”两条快速路、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二期、林萃路五星啤酒厂断点疏通等重点工程开工。

扎实协调推进17件实事,尽快实施见效。加大协调调度工作力度,17个市属部门为“回天地区”办理的17件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力争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

深人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创新,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组织市直单位有针对性地到“回天地区”报到服务,充分发挥市直单位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2019年,“回天地区”整治工作将继续扬帆前进!

猜你喜欢
回龙观社区
回龙观(四)
回龙观(三)
回龙观(二)
影像社区
回龙观(一)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北京又添一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