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从企业文化到新商业文明的演进

2019-05-13 10:26张党珠顾赛宇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

张党珠 顾赛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顺应时代需求,不断优化自身的企业文化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文章以Y企业为例,探析国有企业如何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在市场竞争、内部管理、经营理念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向“新商业文明”演进,从而成为具有新商业文明特质的新时代企业。

关键词:企业文化;新商业文明;文化演进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层面上,企业文化是否有竞争力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新时代的到来,以往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向商业文明方向演进。随着商业文明的影响加大,政府对商业的介入力度也越来越大,“新商业文明”开始重视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同时也强调服务创新、创造价值等。Y企业坚持“融资融智”的核心价值观,它结合地区特点,努力构造“共生系统”,将“新商业文明”所提倡的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文化演进措施落实到地,从而不断为企业甚至社会创造价值。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就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企业文化演进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企业文化变革是通过系统内外信息流动机制的建立来达成的(Sackmann,1997)。Hofstede(1990)认为,影响企业文化演化的因素有价值观、仪式、英雄和符号。这些理论关于企业文化演进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经营理念、内部行为文化、外部文化宣传机制、企业内外部环境。这些影响文化演进的关键要素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可,也为本文关于国有企业文化演进机制的分析与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不再停留于引进、验证、拓展国外企业文化理论,更多的国内学者指出,企业文化研究应该越来越重视创建基于民族文化的本土企业文化理论(赵曙明,裴宇晶,2011),或者从民族文化中找到能够体现自己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构建企业自己的文化体系(王少杰,刘善仕,2013)。比如有研究者从“组织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与“组织对管理行为的价值判断”两个角度来构建本土化的组织文化度量模型,并比较了本土化模型与国外已有的重要模型在研究逻辑和方法上的差异(刘理晖,张德,2007)。还有学者从企业文化概念范畴的本土构建的视角出发,研究发现中国本土企业文化不同于西方企业文化,其维度有十二个,分别是团队精神、顾客导向、创新变革、沟通协调、战略/目标、员工导向、核心价值、社会责任、诚信、贡献、领导(徐尚昆,2012)。也有学者从中国文化中的根源——道——的视角,提出了“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理论(齐善鸿等,2013)。

相比之下,有关“商业文明”的研究历史远没有那么长远。“商业文明”是社会进行各种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时体现出来的文明状态。“新商业文明”的核心在于,它不是一味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在新的格局中,重塑并且力争改善企业与社会、环境、客户、员工的关系。程恩富(2011)表示关于新商业文明有几种说法,一是“社会中心说”,即马云提到的新型的商业文化。二是“融合说”: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的经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三是“回归说”:拥有开放的产权机构和互动关系,追求透明的信息环境,倡导共有的分享机制,奉行对等的责任。在价值论方面,新商业文明追求的是有意义的价值、长久的价值、可增值的价值(乌麦尔,2016);在技术方面,新商业文明通过互联网将重塑人性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数文明”(涂子沛,2018)。

综上而言,企业文化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对于新商业文明要素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尤其缺乏从企业文化到新商业文明的演进研究。面对新时代企业文化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索Y企业从企业文化到新商业文明的演进实践思路,由此给其他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启示。

三、 Y企业文化简介

地方企业Y是一家国有金融企业,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拥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它秉承“立足J省,服务社会,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宗旨,坚持以改革創新推动经营转型,在产品、服务、营销和管理上不断创新,确保了Y企业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同时不断抢占市场先机,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寻求跨越,并逐步探索出一条企业在合并重组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之路,快速成长为一家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兼具的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Y企业在总公司的基础上,确立了“行正道、谋公利、顾大局”的“首之道”文化。为了促进文化落地,Y企业扎实推进企业文化系列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关爱企业员工,激活全体职员的个体活力,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同时它通过坚持自身的文化宗旨,做地方经济的“血脉”,为地方发展提供“保姆式”的金融服务,与当地同频共振,共舞共赢。在自身实力增强的同时,它不忘文化深化的关键--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首创金融企业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争取做到与百姓们心连心。

四、 Y企业文化的演进思路

新商业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是“新商业文明”的土壤,推动新一轮生存变局和博弈的开始,也给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促使人们去思考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文化的缺失。随着新商业文明在全球逐渐成为共识,中国率先在危急中复苏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企业成为了“新商业文明”大厦的建筑者。

在文化演进过程中,Y企业在市场竞争、内部管理、经营理念以及文化宣传四方面进行问题反思和文化理念的调整。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促使文化落地。

1. 市场竞争方面的演进思路。多阶段多挑战:Y企业在阶段一,主要面临企业融合问题。企业合并后要做整改协调工作,坚持总公司法人地位。在阶段二,面临创新问题,在合并之后初见成效的背景下,同行业务压力又比较大。

为此,它有如下举措:(1)提倡创新,融资融智;(2)鼓励员工考专业证书来提高专业素养,进行资质专业对接能力培训,在实践中提供学习课程。实现首先提高个人竞争力,其次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目标。

在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时,Y企业通过以上做法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坚持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及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良好修养。

2. 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演进思路。存在问题是文化认同感不足:员工性格和价值观多元化,很难做到每个人都与单位文化同步,从而导致了团队的工作协调能力、跨部门合作能力较弱。

组织建言氛围弱:地区分公司、合并重组等因素使得Y企业与全国性质的总公司在文化氛围上有较大差距,员工总体重视水平不够,年龄偏向老龄化,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同时青年员工的工作缺乏认可,他们的能力与岗位得不到匹配,即使有人想反应但是发言渠道少,最终导致人不能尽其才,企业整体缺乏活力。

Y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主要做出了以下的举措:

(1)全公司上下在观念上重视并且在行动上加强党建工作,以此提升行内民主水平。企业内部定期召开座谈会,职工代表大会,设置意见建议平台,进行多渠道反应员工心声,任何员工提出好的建议被采纳并且进行奖励。随着企业内部党员人数增加,Y企业提高公司内部入党门槛,不断提升整体党员群体的水平。实行“人才梯队,干部年轻化”,要求“83后”干部和正职中层干部,至少5个。

(2)Y企业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如“金融知识进社区”、 “青年员工座谈会”、特色的“家文化”建设,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以及全员化的各类文体活动。

(3)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工作微信群,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4)关爱员工。Y公司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库,并且时常给予这些员工帮助。在工作中,当员工与顾客发生冲突,领导不单纯地以“顾客为上帝”理念而牺牲员工的利益,理智解决问题,平等对待员工。

(5)关注员工个人发展。Y企业推进人才计划实施,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培训学院建设,树立人才兴行理念。

这些措施帮助Y企业文化向目标文化进行演进:企业内部拥有高效率、简单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环境,并且每位员工实现个人成长的价值创造和获取。

3. 经营理念方面的演进思路。金融行业较易脱实向虚,同时行业经营风险大,比如2011年,行业收入过高,利润增长过快等情况不符合大环境的规律。

Y企业在运营方面做出了如下调整:

(1)接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斩断政府借款和行业之间的资金链,推动行业向实体发展,融入实体经济,用金融的智慧与力量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Y企业棚改基金项目的积极推进,也实现了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为地方各县市棚改工程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此外,Y公司积极关注市民住房条件和各类消费,并且予以市民一定的支持,比如它推出了扶持弱势全体创业就业,发放妇女创业贷及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等业务。

(2)Y企业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党建增强业务能力,加大自我积极性,由强调业务能力到强调政治意识。

(3)持续打造创新研究平台,以调研工作为基础,以创新研究为抓手,开展前中后台创新项目和创新课题,营造创新氛围,引领推动Y企业理念创新和业务创新。

4. 对外文化宣传方面的演进思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化落地方面的举措较少,与群众的连接关系薄弱。

Y企业的文化演进措施主要体现在:

(1)积极承担社会责任,Y企业在同行中最先举办“党员进社区”的活动。在与社区群众面对面交流进行党建的同时,分行不仅宣传了十九大思想,同时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2)Y企业通过制作并且发放漫画形式的宣传手册和进支行附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进行宣讲,培养孩子们对“金钱的概念”,同时进行相关生活能力的训练。向群众介绍货币的交易等知识,帮助大家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

五、 Y企业文化的新商业文明特质

现如今,随着大数据等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公平化”“透明化”,新商业文明越来越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商业生态系统慢慢成为主流形态的过程中,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愈加契合,企業与消费者的关系更趋平衡,自发性、内生性、协调性正在成为主要特征。马云提出的“透明、诚信、平等、分享、责任、和谐”既是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特质也是转型之后扬州分行各项举措的落脚点。

1. 信息环境公开透明:Y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向社会开放,决策向员工开放,数据向公众开放,平台向伙伴开放,清正廉洁,毫无保留。它在总公司文化框架基础上,消除地方企业以往文化中的不利因子,融合当地文化中优秀的禀赋,生成有当地特点的企业文化系统。比如,在总公司“创新不碰线”的文化方针下,Y企业不仅一如既往地坚持创新发展,同时严格按照银监等部门的监管要求,自查自纠,准确把握监管政策新变化,坚持依法经营、合规经营。

2. 诚实守信,说到做到:Y企业还有一个愿景是在面对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要融合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激活全体职员的个体活力,做一家具有创新力、活力与竞争力的现代商业企业。为了提升公司内部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激发员工价值感和工作活力,Y企业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推进人才计划,提供各种职业培训和实践机会,真正让员工能“能发言”“有提升”。

3. 坚守平等,不忘始终:Y企业始终保持公平。企业管理者认为,每个职员都是从群众中走来,现在理应当服务于群众,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才能让大家放心。他们没有将职员与群众区分对待,而是看成一体,平等相待。

4. 共生共享,创新创造:新商业文明倡导共有的分享机制是指新商业文明下的主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学习者又是赋能者,既是体验者又是传播者。基于这一认知,Y企业首先根据利益相关者梳理利害关系,以责权利对等的经营管理理念,设计聚合众人之力的发展体系,打造企业共生型的生态系统。

5. 责任内化,持续发展:新商业文明强调企业家们不能过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要为社会责任。这就需要企业从一开始就有正确信仰作为精神支撑。Y企业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党建活动,努力帮助每位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管理者特别强调“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要有舍小利为大家的精神。Y企业不为了实现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一味投资虚的金融业务,而是把重点放在实业上,结合当地的真实情况,对地区局部小点,进行精准扶贫。针对村办企业,从金融行业层面,提供技术专业指导和建议,协助其购置固定资源,保证增值。

6. 融资融智,和谐共赢:新商业文明希望“经济人”向“人”回归,社会网络能嵌入经济行为,由此金字塔状的社会结构,将进一步地转变为蜂窝状的社会结构,从而推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从“割裂状态”越来越走向一体化。Y企业坚持“融资融智”的核心价值观:“融”,首先寓意“金融”,表达了企业业务的核心乃是融当地人民乃至全球之资金,融天下之资,通全球之货;“融”,也寓意融合,表达了聚天下英才于分行的理念,以知识抵御平庸,以智慧引领人生。在这样一个组织里,大家是息息相关的,是一种共生的生物模式,是多层次共生体系:新老员工的共生;各支行部门之间共生;与客户共生;与本地区共生,把自己的利益和当地的利益联系起来,互相促进带动发展;最后与民族共生。用十九大的核心思想来说,就是从利益的共同体慢慢到价值观的共同体,到情感的共同体,到生命的共同体,到更高一层面的,命运的共同体。

六、 实践启示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建设中国的“新”商业文明已然成为“顺势之举”。当今的中国在同时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复杂环境下,既要促进商业发展,又要防止商业发展给社会造成不和谐局面的前提下,急需建设一种新的理念、道德、制度和规则,提升商业精神。这代表着“新商业文明”对企业文化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予了企业更多发展的机遇,企业如何进行文化演进来充分利用这些机遇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研究的具体案例Y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创新驱动来实现内生增长,逐渐成为特色化、智慧化、综合化的一家企业,其文化建设中的“共享共生机制”正在不斷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灌注源源不断的动力,以此向“新商业文明”靠近。但研究过程缺少数据分析,且研究受限于研究对象的行业属性,因此其余行业企业的文化演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党珠,齐善鸿.社会企业、道商与新商业文明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2):30-32.

[2] 杨杨.新商业文明:企业要做出实质性转变[J].创新时代,2011,(2):38-39.

[3] 赵曙明,裴宇晶.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0):1-8.

[4] 王少杰,刘善仕.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构建一个中国本土化的企业文化理论[J].澳门科技大学学报,2013,(2):44-62.

[5] 刘理晖,张德.组织文化度量:本土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2):19-27.

[6] 徐尚昆.中国企业文化概念范畴的本土构建[J].管理评论,2012,(6):124-132.

[7] 齐善鸿,张党珠,邢宝学.“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及生成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3,(4):488-49.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号:TJGL17-026)。

作者简介:张党珠(1981-),男,汉族,江西省新余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道家式领导,国学与管理哲学,商业文明与企业文化;顾赛宇 (1997-),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

收稿日期:2019-01-11。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
依托企业文化,创新活动载体,凝聚员工思想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