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思考

2019-05-13 10:24李玲玲文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概论思政院校

李玲玲 文莉

摘 要: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新教材的运用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教学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学生参与专题化教学的能力较弱等问题,思政课教师应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在充分学习和领会新教材的前提下,设计逻辑连贯,相对独立的数个专题进行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化教学;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再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专题化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已经推行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多突破。但随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2018版新教材的面世,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专题化教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才能满足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一、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内涵和必要性

所谓专题化教学,是指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要点,整合、提炼教材内容,打破原教材章节目的形式,按一定逻辑关系,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题,作深入具体地讲解的教学方式。

(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需要

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基础,教材体系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讲什么”和“学什么”,而教学体系专注的重点问题是“怎样讲”和“怎样学”。“概论”课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适用于全国所有本专科高等院校,该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与这一特点相伴随的是文件语言和政策语句的大量使用,生动性不言而喻。尤其是2018版新教材,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如果教师授课只是简单照搬教材内容,将无法把学生从手机游戏中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程内容特殊性的需要

“概论”课从学科体系来看,涉及多门学科,仅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结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领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范围之广、学科之多,是其它课程很难比较的。

传统的按章节教学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具有系统性。然而在有限的课时限制下,面面俱到也就意味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重要的属性是讲“理论”,讲理论就意味着不能停留在讲讲故事的层面,讲理论就必须有深度、有高度、有维度,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去伪存真。讲理论最适合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就是实行专题教学。

从内容结构而言,同一主题可能出现在不同章节。比如“党的建设”主题,新版教材中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都有相关论述。如果按照章节讲解,就可能出现重复讲授。使用专题教学,就能更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

(三)高职学生认知阶段的需要

从知识结构上看,高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上政治课。到了大学,思政课的内容跟中学也大同小异。从年龄阶段分析,走入成年的高职学生已不满足于“是什么”的阶段,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怎么看待和如何解决”。从时代背景来讲,当前的高职学生基本都是“95后”,并且即将全面迎来“00后”的一代,他们是互联网上的原住民,他们可以轻易地从网络上获取“是什么”的信息,只要他们愿意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他们需要老师运用理论知识能独到地分析社会热点,专题教学可以从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引入,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阐述现实问题,而不是按照教材体系泛泛而讲。所以专题教学既可以实现“授之以鱼”,讲授相关知识;又可以做到“授之以渔”,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符合他们的认知需求。

二、专题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任课教师对专题化教学缺乏积极性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专题化教学改革普遍缺乏积极性。一方面,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认为专题化教学舍弃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任何专题化教学的逻辑性都没有教材设置的章节目严谨合理,思政课尤其“概论”课应该全面而没有遗漏,否则就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完整的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今年新教材面世较晚,教师自身对教材尚不熟悉,又如何准确提炼和确定专题。同时,高职思政课课时少,任务重。高职和本科院校教材相同,但课时量可能只有本科的一半,没有更多时间作专题教学。另一方面认为,教师有限的精力难以确定专注的领域。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往往既上“基础”课,又讲“概论”课,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兼顾科研,很难像本科老师一样将精力集中到某一个领域进行研究。

(二)学生参与专题化教学的能力较弱

高职学生普遍具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相对较弱。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数次学生座谈会调查显示,“基础”课与“概论”课相比,高职学生普遍更喜欢上“基础”课。家事国事天下事,学生更专注身边的事。因为“基础”课专注的是学生自身的事,比如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看待生命,关于爱情,如何择业与创业等,这些点很具体也很贴近他们的生活。而“概论”课讲的是国事天下事,理论性强,逻辑思维严谨,而且大多是文件语言表述,关注度自然下降。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习惯感性认识,难以适应纯理性的宏观知识。

基于此特点,高职学生往往思想政治理论功底较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缺乏,很难对热点问题和材料进行基本判断和深入分析,所以在课堂上很难引起共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三)专题内容设置难以把握

专题化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取舍教材和设置哪些专题,这也是高职院校进行专题化教学的难点。当前,高职院校设置专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按照老师的专业背景取舍教材设置专题,从专题专业化要求这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但一些重要的内容因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可能就被舍弃掉。二是,以学生的喜好作为专题设置的主要标准。这样,难免出现“庸俗化”“迎合化”的现象。专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然受到质疑。三是,专题设置形式化或彻底脱离教材。有的专题教学从数量、名称到内容跟原教材几乎一样,换汤不换药,有的完全脱离教材,随意设置专题,让学生不知所云。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转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专题化教学的认识

(1)重新认识专题教学改革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于高校思政课的特殊性要求,教材体系需要向教学体系转化,而专题化教学就是提升高职思政课实效性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思政课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专题化教学改革中,深入学习新教材,不断摸索思政课专题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所以除了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外,还需要思政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改变。因为知识结构如果不变化,不对专题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不做“小而精”的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很有可能会止于形式。所以,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在吃透新教材的前提下,打破“大而全”的旧模式,在专题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专业背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对教材内容取舍的认识

如何取舍教材内容,这是专题化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专题中增加教材没有的内容相对容易,如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或专题深度广度扩展的需要,亦或是依据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但是要舍弃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却畏手畏脚。笔者以为思政课专题教学中“舍”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舍”;教师在课堂上不讲或不重点讲的内容就意味着学生可以不学。学习的方式除了接受老师课堂讲解外,还可以自学,这也是大学区别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专题中舍掉的部分可以成为高职学生自学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老师平时成绩考核的部分,从而思政课教师在专题设置中更有针对性和侧重点。

(二)以问题为导向,凝练设置主题,讲精专题

思政课专题化教学,需打破原章节授课模式。在选择专题时,既涵盖“概论”课教材主要知识点,又注重专题自身的逻辑性,同时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包括“概论”课基础知识问题、社会热点问题、高职学生关注的问题等。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2018年版)》教材为例,首先,应向高职学生介绍整门课程的框架结构,包括三个版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版块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然后,专题设置应考虑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虽然在2018版教材中除了前言,已没有专门的篇幅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高职学生中不少在高中阶段是理科生,还有部分是从职中考上来的,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无所知;再者,高职院校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两门课程。所以针对学情,依然有必要讲其作为第一个专题,笔者所在的学校将第一专题设置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其中至少要讲清这样几个问题:马克思是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救中国的?这个专题的这几个问题是后面专题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目前中国大学生平均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据了一天时间的22%。”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学生喜欢和擅长的移动互联网,借助成熟的网络在线平台,拓宽思政课教学的空间,从而增强高职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网络平台功能强大,应充分利用多种功能,建设包括教学、自学、互动、练习、考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络平台,为“概论”课教学和学习服务。从内容上:一是在平台上应即时发布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和重要理论;二是上传教师教案、课件。需要注意的是该教案和课件不同于专题教学中的内容,应该是涵盖所有章节,以便于高职学生自学那些在专题讲授中未融入的内容;三是设置练习题,在课堂上高职学生对“概论”课的知识点并不感兴趣,但以练习题的形式再现知识点,学生的关注度会提高,因为学生会认为做题与期末成绩挂钩;四是上传各种社会热点资料等。从形式上:可以增加图片、视频、动漫、互动等形式,使网络平台更有吸引力,让高职学生在互动和思考中找寻答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2-09.

[2] 陈小陆.思政课专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及其优点—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48-149.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2-09.

[4] 许红梅.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改革机制探究[J].科教导刊,2017(11).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SZQ2017057)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2- ),汉族,重庆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文莉(1981- ),汉族,四川眉山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科学社会主义专业。

猜你喜欢
概论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